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我在壇丘當代課教師的日子

 吳越盡說 2021-09-13
我在壇丘當代課教師的日子

作者:范福鳴

目前教師分為事業(yè)編和備案制教師,至于代課教師已經很少了,但是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代課教師在農村幾乎占了“半壁江山”,而且其中的代課教師大多數(shù)是插隊農村的“知識青年”。當時代課教師每月24元代課工資,但是不發(fā)給代課者本人,給代課者一個月發(fā)6元生活費,其他待年終時在生產隊領工分,就是這樣的待遇還是吸引了眾多的插隊青年。本文記敘了我斷斷續(xù)續(xù)代課的生活經歷,紀念逝去的青春歲月。

▲插隊青年老照片

1971年,我在壇丘公社西扇大隊第一生產隊插隊已經第三個年頭了。那年夏天,梅雨連綿不斷,我穿著塑料雨衣,將下端挽起在腰中打了個結,正跪在雙季稻田里和農婦們一起耘苗。本來耘苗都是在晴天進行的,但是大半個月來幾乎天天下雨,農活不能再拖下去了,所以盡管還在下雨,隊長還是安排了這活。

醞苗


雨水順著臉頰往下淌,涼颼颼的,正好與汗水來個調和,稍微沖淡了一些燥熱。塑料雨衣一點也不透氣,身上已經被汗水浸濕了,衣服粘在身上說不出的難受,真想把雨衣脫了,但是又怕被雨淋壞感冒。這時隊長戴著斗笠,穿著蓑衣,嘴上叼著一根煙,順著田埂一晃一晃走了過來。走到我旁邊,吸了一口煙,對我招招手,示意我上來。我站起來,抹了一下粘在腿上的泥漿,走到隊長跟前。隊長細長的眼瞇了一下,開口說,大隊學校里一個教師生病了,想叫你去代幾天課。代課這個陌生的工作,我能行嗎?我可從來沒有想過怎么去教孩子,只有在上學的時候,與老師有過接觸,但是那時是學生,至于老師怎么上課可從來沒有想過和注意過。我猶豫了一會,看看天上的雨絲,再抹了一把臉上的汗水和雨水:“好的,什么時候去?”隊長說,你下午就去吧。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生產隊宣傳語

學校就在大隊部西側,幾間朝南平房,隔成兩間教室和一間宿舍。泥濘的操場上都是一個個小水潭。朝東的兩間草房,其中一間就算是老師的辦公室,另一間也是教室。

▲早期壇丘鄉(xiāng)村小學

負責人是一位公辦老師,姓韓,矮壯的身材,他熱情地接待了我,并介紹了學?;厩闆r。學校共有三個班級,其中一二和三四年級都是復式班,只有五年級不是復式班。我怯生生問了一句:“什么是復式班?”他見狀馬上補充道:就是兩個年級放在一間教室里上課。接著他大概介紹了一下上課的順序。說來也挺好笑,一個從來都沒有經過培訓,也從來沒有經歷過教師工作的“菜鳥”竟然一上來就要去上復式班的課,這好比戰(zhàn)士第一次見槍就要上戰(zhàn)場了,這事放在現(xiàn)在一經曝光我估計可以上新聞頭條了。

▲復式班教學課堂

學校也就五名老師,韓老師夫妻倆,再加上一名復員軍人和兩名與我相仿的插隊知青,所以在辦公室里倒也沒有拘束感。由于人員緊,也不可能去其他班級先去聽聽課學習學習,所以韓老師笑瞇瞇對我說,等會你就直接進教室上課了。他又初步交代了一下我所代課年級的教學進度和我每天上課的課表。幸虧我代的班級是一二年級,也就20多個小孩,教室就在辦公室南邊。待到韓老師拿著一個哨子一吹算是上課鈴,我忐忑不安地拿了兩本語文課本就“走馬上陣”了。農村的孩子天生淳樸和拘謹,他們分坐成四排,臉朝東,靜靜地坐在座位上。由于是草房,再加上是下午,只有兩個窗戶分別開在靠南面和西面的泥坯墻上,教室里又沒有電燈,再加上雨絲綿綿,所以光線比較暗,但是孩子們齊刷刷亮晶晶的眼睛似乎為草房教室增添了一抹亮色。第一次進教室,第一次當老師,我有點不知所措。一個扎著兩根小辮的小姑娘一聲清脆的“起立”把我從懵圈中解救了出來。我按照韓老師交代的上課順序開始先給一年級孩子上課,關照二年級孩子先預習接下來要上的課文。一二年級的課文內容很短,再加上那時“×××××”還沒有結束,教材大多都是與“×錄”關聯(lián),再加上自己沒有多少“墨水”,才幾分鐘就感覺沒什么可講了,只能布置學生抄寫,至于什么啟發(fā)式,延伸至生活內容等等一概不知,第一堂課就這樣干巴巴在一個真正外行的“教師”濫竽充數(shù)中過去了?,F(xiàn)在想想也挺對不住這些孩子們。下一節(jié)是體育課,由復員軍人一名姓宋的老師上,由于下雨,再加上操場一片泥濘,我看到孩子們也就在教室里三三兩兩圍在一起玩。

接下來的日子,我在同樣是插隊姐妹的提示下,我向韓老師要來了教學參考書,在晚上煤油燈下細細研讀了參考書上教學參考,每天“以樣畫圖”按照課表給孩子們上課。幾天下來對于我這個“菜鳥”教師,感覺還是上數(shù)學課稍微好一點。40分鐘,每個年級大約20分鐘,講例題花去10分鐘左右,讓學生上黑板做做,驗證一下孩子有沒有掌握。接下來讓先上課年級的學生做作業(yè),剩下一半時間教另外一個年級。至于語文課那就有點“糊弄”孩子了,除了教教生字讀讀課文,似乎沒有可教的,好在是復式班,平均下來每個年級只有20分鐘,所以還不至于晾在講臺上大眼瞪小眼無話講。大約代了一個星期左右,正當我稍微摸索出一丁點兒上課的名堂時,請假的老師回來了,我這個代課老師也就下崗了,只能再次回到隊里,與農婦們一起“與天斗與地斗”了。

▲鄉(xiāng)村教師

日子重復著農村從古延續(xù)下來的勞作,不知不覺,又一年過去了,時間進入1972年5月下旬。一天農活干下來,我已經累得筋疲力盡,正在小河邊“湖橋”(方言,用石塊鋪就延伸至河里設置,便于提水,洗東西)上洗滿腿的泥水。一位姓朱插隊在5隊的姐姐大概是從南塘小學下班回家,走在旁邊的用木棍制成的小橋上看到我,走到我身邊,問我是否愿意去南塘小學代幾天課,因為她代課的學?,F(xiàn)在缺一位中年級老師。由于有了一個星期的代課經歷,我馬上答應了。對我來說,在當時的情景下,也算是一件小小的喜事,不管怎么說,又可以暫時離開一下毫無快樂可言的農活了。

▲作者年輕時照片

南塘小學離我插隊的地方大約20分鐘路程。第二天我早早來到學校,在好姐妹的引導下,來到負責人辦公桌前。負責人(那時不稱校長)是一位姓張大約三十多歲的中年男子,臉色黝黑,戴著一副黑框眼鏡。他初步了解了一下我的情況,并一本正經要求我,盡管代課時間不會長,待請假老師來時就結束,但是要認真培養(yǎng)好革命事業(yè)的接班人。他那有點嚴肅的話語當時對于我這個沒見過世面、毫無經驗的稚嫩姑娘來說,心里不免有些緊張起來,心想,這幾天代課責任有點重啊。

當時南塘小學是一所全日制片校(當時下面還有西扇、東屯、橋門小學),一到五年級齊全,而且沒有復式班。我代課的是三年級兩個班的數(shù)學教學。有了之前代課的經歷,我待負責人談好話和布置好我代課的班級,馬上向他要來教學參考書和教材,認真地看起來,免得上課時捉襟見肘。這所學校顯然比我上次代課的學校條件好多了,上課的地方是在一座兩層樓二樓,北窗外是一片碧綠的稻田。學校里的老師大多是插隊青年,其中當時名聲在外的“蘇高中插青”也有幾位。他們可是高中學子中的佼佼者,現(xiàn)在也只能屈尊在這所小學校中度日。在屈指可數(shù)的代課日子里,與他們的交談中或多或少領略到了他們外溢的才華。


▲知青上山下鄉(xiāng)生活照

學校的門前就是一條類似于小集市街道,一些低矮的平房散落著幾爿售賣商品的小店,一座附近農民幾乎每天都會光顧的茶館店。街道的南側就是一條從西邊麻漾流經野湖塘的南塘港。港上船只來來往往。中午休息時分,我與幾位臨時同事就會去逛逛僅有的幾爿小店。代課的日子顯然要比在田里做農活輕松的多。這樣的日子沒過多久,我再次“失業(yè)”,請假的教師回來了。

時間不知不覺已經來到了1975年,我插隊農村已經整整六年了,在那時上調回城的希望似乎還毫無征兆。一位在壇丘鎮(zhèn)上的遠房親戚得知一個信息,壇丘小學需要一個代課教師,他將這個信息告訴了我。我隨著年齡的增長,膽子大了些,就在第二天一早走了四五十分鐘路程匆匆找到學校,找到了當時這所學校的負責人。當時學校領導班子稱教革組,教革組一位姓仲的副組長接待了我,初步了解我的基本情況,當他聽說我曾經有過代課的經歷,顯然很是滿意,當即就錄用了我,并告知我這次代課是長期的。在那時我聽了可真有點喜出望外,心想這可是我的心中的愿望啊。


▲作者做代課老師時的照片

壇丘小學是一所雙軌制中心小學。配置也比較全,設有正副教革組長,一名教務主任,還有總務主任兼會計。學校中的教師除了教革組長和幾位年紀稍大的教師,其余幾位都是插隊青年。當然在這些代課教師中,我在那時是年紀最小的一位,所以當我一融入這個集體,大家對我很是關照。

▲插隊青年合影

我擔任的課務是三年級一個班的語數(shù)包班教學。盡管壇丘小學也是一座鄉(xiāng)鎮(zhèn)小學,壇丘那時叫壇丘公社,但是與前兩所我代過課的學校來比,無論從設置和教師配比上來看,都要好得多。這里年紀較大的幾位教師都是正宗的師范畢業(yè)。教革組長姓秦,也是一位老師范生,快四十歲,紹興人,一口濃重的紹興話,平時無論是開會講話還是行走總是慢條斯理。遇見我一副不知戴了多少年玳瑁色鏡框后面的眼睛總是笑瞇瞇,還不忘慢條斯理打聲招呼。最讓我感到溫暖的是幾位老教師(其實那時他們也就四十歲左右,但是那時我感覺他們已經有點老了),當我在教學上不懂時,去向他們請教,他們總是不厭其煩教我,從來沒有用輕蔑的眼神和口吻對待我。雖然分別已經快五十年了,但是至今他們的音容笑貌還常常在我眼前浮現(xiàn),我常常心懷感激。教師這個職業(yè)人們常說“給人一瓢水,自有一桶水”,顯然這個尺度對于我來說,差距不是一點點,而是“十萬八千里”,我深知自己的“短板”,所以邊教邊學,是那時我代課時期的常態(tài)。

▲教師老照片

每逢星期六下午開好會,我們幾個盛澤的知青教師都要乘“烏蘇班”(那時有烏鎮(zhèn)到蘇州的航班輪船)回盛澤,學校領導也很是照顧我們,總是會在輪船到來之前讓我們先走,坐輪船回家。但是周一回校上班我們必須步行,因為“烏蘇班”要九點左右才能到盛澤。晴天,步行到壇丘需要一個多小時,下雨天那可就慘了,需要提早半個小時出發(fā)。所以大冬天,我們常常天還沒有亮就必須出發(fā)。記得有一天,下了大雪,我們從通往白龍橋的大寨壩上走,走到盡頭白龍橋邊上,怎么也看不出下去的小道。男同伴們膽子大,屁股一蹲就滑溜了下去,我躊躇了一下,心一橫,也順著他們滑過的雪痕滑了下去,總算有驚無險。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輪船是出遠門的第一選擇

這樣的代課生活一直延續(xù)到1977年的3月份,我有幸被當時的政策選拔提早回盛澤了。當我即將要離開時,秦組長又慢條斯理來到我跟前:“小范,如果你愿意留在學校當老師,可以當公辦老師,我去給你辦個手續(xù),以后只要去教師進修校進修一下就行。”那時壇丘回盛澤交通實在太不方便了,所以我還是婉拒了他的好意,回到了盛澤,在新生廠當上了工人。

▲盛澤新生絲織廠

代課教師經歷在我的人生中雖然不長,但是我對這段代課老師的生活還是感到無比的快樂和幸福,因為我遇到了人心的善良和淳樸。雖然我跟教師這個職業(yè)最終無緣,但是我的丈夫和女兒都是教師,這也算是彌補了我當教師的緣分吧。

來源:《吳江通》微信公眾號

2021-09-10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