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jié)選) 宋·李廌 七夕知何夕,云是牛女期。 俚俗具瓜華,階除兒女嬉。 繁星爛煌煌,流月湛沉輝。 群兒望鵲橋,橋端七寶帷。 彷佛想言笑,薌澤疑煙霏。 人間光陰速,天上日月遲。 隔歲等旦暮,會遇未應(yīng)稀。 愿言停笑歡,察我心所祈。 七夕相會(年畫) 牛郎織女的傳說,是個悲情故事。 王母娘娘棒打鴛鴦?chuàng)尰爻黾薜呐畠?,只允許牛郎和孩子一年一探視。 現(xiàn)實生活中如果這樣,織女的日子,比無期徒刑更悲催。 如果葡萄架下真能聽到鵲橋上的絮語,她除了哭,還能說啥? 詩人李廌思路清奇,看透了故事里的玄機(jī):王母娘娘普惠萬物,怎么會難為自己女兒呢。 他通讀了晉漢以來七夕詩數(shù)百篇,認(rèn)為皆是俗說,了無新意,提出自己的觀點:鵲橋相會,是一場歡會。 他的推理其實簡單:人間光陰速,天上日月遲。隔歲等旦暮,會遇未應(yīng)稀。 俗話不是說世間一日,天上一年嗎?在凡人看來,牛郎織女一年團(tuán)圓一次,等得好苦。但按天上的時刻表,他們天天見。 李廌字方叔,早年生活在陽翟(今禹州市),晚年定居長社(今魏都區(qū)),文章為蘇軾所激賞,名列“蘇門六君子”之一。 他的這首《七夕》詩偏長,選錄前半部分。后面闡述的是對乞巧的哲理分析,有些繞口。 明代宮嬪鵲橋補服圖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