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孝弟 有子曰:孝弟為為人之本。這孝弟二字,做圣人平天下都在里面。孝弟之大如此,然卻不是難事。太祖高皇帝曰:孝順父母,孝也,尊敬長上,弟也。知當父母提攜捧獲,畏其不壽。兄長同氣連枝,切于自愛使不顧父母之養(yǎng),不念天顯之恩,父母之前忤逆。以從事兄長之輩,敖惰以相將,弗思鴉且反哺,雁且有序人。不孝弟,曾禽獸之不如乎,靜夜一思自當猛省。 主忠信 望人教人有諸己之謂忠,以之實謂信。易曰:忠信所以敬德也。我族子孫須以實心行實事,豈不光祖宗作后范乎!若口是心非,尤為種惡不可不戒。 崇禮義 事有節(jié)文之謂禮,行而宜之謂義。當乎禮義,斯謂稱情。自起、居、食、息,至冠、婚、喪、祭,一不當禮義,則乖違桀錯。斯成陋習,漸昧人倫矣。凡我予孫,須當考諸古禮,又須合乎時宜,使有定規(guī)可守,亦可永示子孫。所謂表正鄉(xiāng)閣,在此始矣。 尚廉恥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天下為非作歹此,只是忘卻廉恥一念耳。試肯回頭一想,一介不以與人一介,不以取諸人而后。這廉恥字才把得定自然、守名教、篤恩情、正閨閫,而人道自此立矣。 睦宗族 宗族子孫雖繁自先祖,視之皆為一本也,不可以強凌、弱眾、暴寡。吾宗自忠武王,迄今遠且繁矣。須當?shù)聵I(yè)相勸、過失相規(guī)、教以義方、訓以家法、吉兇相吊賀、疾病相扶持、婚姻喪葬相資助,有無相稱貸,盜賊水火相救護、奸小外侮相攻殛。如太和元氣之周流,而福澤益昌于吾門矣。 重婚姻 婚姻之禮,古道最重。上承宗祧,下啟子孫。度一醮之節(jié),重六禮之儀,倦匕致謹焉。近來古道澆漓,娶婦者,不論其女之賢否,惟論其資財之厚薄。嫁女者,不顧其家之藏否,惟貪其聘儀之多寡。致有男女不終之怨,我族子孫須當審慎,庶無后悔焉。 慎教訓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故父母之于子,能食則教以右手。能言則教以詩書。故必先擇明師益友,使之藥石相規(guī)而學與年進,漸通經(jīng)史。雖茅屋亦可以出公卿,或有改業(yè)他途。先讀書后必擇術(shù),不有至歧路之悲。即至為農(nóng)、為商、為工、為賈不得受人愚弄。是故為父母者,先當慎所訓誨。古語云:父兄之教不宜,則子弟之率不謹,可不慎歟 正閨門。 閨門為王化之始,風教之源。故易昭嘻戲之戒,禮嚴門內(nèi)之防,其防微杜漸至矣。吾家素守清白,世德無瑕。婦人女子確守閨訓,主中饋供女紅,三從四德,先從娘家學起,如有列女節(jié)婦,通族出力以求旌獎。 修祠宇 祠堂,祖宗之精神所聚,靈爽所依。自今創(chuàng)修之后,每年春秋二祭,而于祭祀之期,先行修葺紡堊,毋致傾壞,當思創(chuàng)立之難。凡值年戶首責有攸歸,必須親自檢點方交下手。其費用皆屬公項,各宜凜遵。 謹葬祭 葬祭為事親之終。始乃人子,所當盡之事。蓋終者,人之所易忽遠者。人之所易忘,不可不謹。至父母之喪,尤為終天之恨。衣巾棺槨,皆當自竭其力。毋遺后悔,必照文公家禮,不用浮圖。當陳酒飯設(shè)肴饌,事死如事生。及殯葬后,五虞七虞,亦如家禮。紫陽謂稱家之有無所宜遵守,我族子孫各宜遵之恤孤寡。 少而無父,老而無夫,此人之大不幸也。故寡婦孤兒朝廷有旗表撫恤之典所,以勵松操哀無告。凡我族中此二者,無論有無產(chǎn)業(yè),須當加意照顧,不可欺凌。如有橫暴夯吞,合族公同究懲,為戶首當存此心焉。 重祭掛 春而掃墓,惑雨澤之。既濡秋而載,當履霜露之既降,皆人子宜怵惕警心者也。凡我族中每年春秋二祭,必須登山祭掃,入祠拜謁,不可吝費吝步。宜凜遵之。 守謙讓 謙讓美德也。周書云:滿遭損謙可受益。大學曰:一家讓,國可興讓。近來剛愎自用者,而謙讓之道無存矣。而愿族人洗心滌慮去澆俗。存厚道持已,以謙接物以讓。卑以自牧,慮以下人。不矜夸以自滿,不張大以驕人。持家守身之道,端莫善于此。 息爭訟 吾祖家訓,以爭為恥、以訟為嫌,果不愧先儒風淳,俗厚之世范也。今見族內(nèi)頑梗不化者,不遵先訓,動徹情形忿怒,無論大小事務(wù),惟逞爭辨之素性,不畏禍患之陡來,以致干名犯義、破家亡身。不但與異姓爭,同姓亦然,不但與同姓爭,同氣亦然。大可哀也!凡我同宗,各宜退省,毋爭毫末之利,毋肆刁唆之惡。含忍真為貴,讓人不為癡。爭訟息而太和之氣可洽矣。 明立繼 立繼承祧大義所存。族年有難于嗣息者,當學盡邁以侄繼身。之后如本支丁口不蕃,由親及疏,立愛立賢俱屬正理。但昭穆不可亂,世系不可紊。若蜾負螟蛉撫女隹婿,爾分財產(chǎn)房戶,即不與爭論。一旦酉雞入夢,一二代之后,彼得半分之業(yè),背義逃歸。爾之姻祀終莫有主,何如立本支、立同宗,百世不易其姓,千載不缺其祀,豈不美哉。 修墳山 各處墳山,子孫務(wù)宜祭掃、高培羅圍、多植樹木、勤立碑記。勿以隔遠而不掛掃,以致年久失所,為他人侵占,祖宗血脈因而無存。此不孝之罪,子孫又烏能自保其骨骸乎,涼之慎之。 嚴仆婢 仆婢供以指使,須當恩威并用。恩而不濟之以威,則小人易放肆。威而不及以之恩,則小背出怨言,強奴悍仆最生事端,搖唇鼓舌、搬弄是非,此等為甚。即至離散骨肉,有傷風化,皆由家長不善駕馭仆。俾不可不謹。 禁尤賴 我族以忠厚開基,世代相承。雖遷徙有星散之不亦溯,厥淵源皆一脈之流傳。近有不孝子孫,不論某關(guān)某房,只見有同一李姓者哉,有女嫁人家,與公姑、丈夫口角,即服黃藤、鴉片等毒,又有投繯溺水者。一報信娘家,即邀同多人登門吵鬧,毀壞什物,甚致牽豬趕牛,傾人家財。此種惡習,殊甚痛恨。嗣后我族子弟,如遇此等事情,只許父母及親兄弟眼同棺殮,不準別生事端。我族子孫其凜遵之。 務(wù)勤學 歐陽文忠曰:立身以力學為先,力學以圣道為本。今取孝經(jīng)、論語、孟子、六經(jīng)以字計之,孝經(jīng)一千九百三字,論語一萬一千七百五字,孟子三萬四千六百八十五字,周易二萬四千一百七字,尚書二萬五千七百字,詩三萬九千二百三十四字,禮記九萬九千零十字,周禮四萬五千八百六字,春秋左傳一十九萬六千八百四十五字,大小九經(jīng)合四十七萬九千二十二萬止。以中才為準,若日誦三百字,不過四年半可畢?;蛸Y鈍減中人之半,亦九年可畢。其余觸類而長之,雖書卷浩繁第,能加日積之功,何患不至事?何患不成乎? 務(wù)儉約 儉約乃治家之本。故量入為出,國家尚要節(jié)用,況庶民之家。近來時俗奢侈,凡我子孫當思居不過容膝,娶不過繼嗣與。凡飲食衣服一切等皆不可侈肆,以從事務(wù)儉,以相將此言,宜三服之。
|
|
來自: 君子養(yǎng)源 > 《歷史地理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