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典美劇《越獄》中,男主角邁克去監(jiān)獄救他哥哥。一進監(jiān)獄,觀眾看到的是囚牢、操場、犯人和獄警,而邁克看到是通風管、下水管和緊急通道。邁克是建筑學家,專業(yè)的知識背景讓他看到墻背后的世界。 人是環(huán)境的動物,總是習慣用熟悉的知識和經(jīng)驗去思考和行事,而知識和經(jīng)驗構(gòu)成了我們的認知。不同的認知,使得人們面對同一件事的反應和行事方式差別很大。 有人意識到了這點,于是不停地購書、買課程、參加各種訓練營,希望能快速提升自己的能力,填補夢想與現(xiàn)實的落差??涩F(xiàn)實卻很殘酷,很多人陷入了這種困境:書看完了也記不住,課程沒有認真完成,能力還是在原地踏步。 有的人還在堅持打卡學習,有的人可能早就把當初的豪情壯志忘記在腦后。當然,其中也包括我自己,除了知識量有一定增長,看待問題的方式、對問題的思考深度仍然沒什么改變。 我在迷茫中繼續(xù)學習,依然利用空余時間看書和寫作,也意識到自己陷入了低水平的勤奮,但卻不知道該怎么去改變。直到最近看到這本書--《認知覺醒》,一下子覺得醍醐灌頂,仿佛抓到一根救命稻草,找到自己的努力方向。 之前根本不認識作者是誰,只是看到書名就習慣性選擇了這本書,看書前的期望也不是很高。然而,看完作者的自序,就有趕快讀完這本書的欲望,因為作者3年前也經(jīng)歷了成長過程中的迷茫。如今他出了書,還通過公眾號文章解決不少人的困惑。我有預感:作者的成功可以復制。 全書讀起來有知識、有深度,同時又非常接地氣。從大腦、潛意識、元認知來給本書做鋪墊,接著結(jié)合自己的經(jīng)驗來闡述怎樣提高專注力、學習力、行動力和情緒力,最后給出了一條成本最低的成長之道:早起、冥想、閱讀、寫作、運動的人生五件套,是作者親身實踐、親測有效并且親力親為的有效成長方法。 本書內(nèi)容較為豐富,我打算分成三篇文章來做介紹。 01認識三重大腦的進化過程,更好地理解天性和駕馭天性人類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擁有了“三重大腦”。 第一重稱為“本能腦”,源于爬行動物時代,主管本能。本能腦的結(jié)構(gòu)很簡單,只有一個原始的反射模塊。 第二重稱為“情緒腦”,源于哺乳動物時代,主管情緒。有了情緒的加持,就能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趨利避害,提升生存優(yōu)勢。 第三重大腦稱為“理智腦”,源于靈長動物時代,主管認知。這是人類獨有的,從而占據(jù)了絕對的生存優(yōu)勢。 本能腦和情緒腦主導著大腦的抉擇,因此我們傾向于做簡單和舒適的事,做事也希望立即看到結(jié)果,這是由內(nèi)在的生存本能所決定的。 就拿減肥來說,體重超標的人都知道肥胖會影響健康和形象,但真正有毅力控制飲食和鍛煉的并不多,甚至還用“吃飽了才有力氣減肥”來自嘲和作為借口。其深層次的原因,還是本能在作祟,因為享受美食比節(jié)制飲食容易得多。 當你買了很多書、報了很多課,每天日程安排得滿滿的,總覺得時間不夠用,但成長依然緩慢時,你就會陷入焦慮。實際上就是急于求成,想立即看到效果。 所以無奈的是,成長就是克服天性的過程。想獲得成長,必須要讓理智腦盡快變強,克服避難趨易、急于求成的天性,才能讓理智腦更好地管理本能腦和情緒腦,利用本能腦強大的運算能力和情緒腦強大的行動能力。 三重大腦理論是開啟認知的基礎(chǔ),只有了解大腦的生理結(jié)構(gòu)和運行原理,我們才能更加客觀地面對自己的情緒和反應,理智地做出決策。 02利用潛意識輔助抉擇,助力個人學習與成長自動駕駛汽車是人工智能領(lǐng)域研究的熱門,研究者們相信,這個技術(shù)將讓人們的旅途變得更輕松,車輛事故率也會大大降低。然而,經(jīng)過多年的研究,自動駕駛技術(shù)還處于實驗階段。有幾年駕駛經(jīng)驗的司機卻能一邊聊天一邊駕駛,甚至感覺駕駛是本能在驅(qū)使,這實際上是大腦的潛意識在控制。 這個過程中大腦需要處理的信息是海量的,為了更好地生存,大腦進化出了意識分層的手段。潛意識負責生理系統(tǒng),意識負責社會系統(tǒng),意識就可以投入高級的社會活動中。 然而意識的分層也帶來了新的問題--模糊,由于處理信息的不對等,意識很難介入潛意識,而潛意識卻能輕易左右意識。于是明明想早睡,卻忍不住又拿起手機,明明想學習,朋友一約就立馬中止計劃。模糊正是帶給我們困擾的源泉,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學習知識,提高思考力,消除模糊。 潛意識的力量非常強大,我們所說的第六感就是潛意識在作用。有時候你能敏感地發(fā)現(xiàn)有什么地方不對,說不上為什么,卻又很確定自己的判斷。 用好了潛意識會幫助我們快速成長。被羅輯思維評為“中國最會學習的人”,著有《好好學習》、《好好思考》的成甲,所用的學習方法就是“憑感覺學習”,當他讀書遇到有啟發(fā)的內(nèi)容時,就會停止讀書,圍繞啟發(fā)點問自己幾個問題:
從讀書的速度上來說是慢了,可學習的效果比不加思考的通讀強很多倍。這就是高手的學習方法:先用感性能力幫助自己選擇,再用理性能力幫助自己思考。 03提高元認知能力,成為自己人生的思維舵手元認知是美國心理學家J.H.弗拉維爾提出的概念,即對認知的認知。作者認為是反思能力,相當于變出一個分身,時刻監(jiān)控自己的思考過程。正是因為人類有了元認知能力,才在進化過程中脫穎而出,成為萬物之靈。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說的就是每日反思自己。現(xiàn)實中大多數(shù)人都是被動使用元認知能力,只有遇到問題時才去反思糾正,更多的時候還是順著本性生活,對自身行為對錯毫無察覺。要想獲得快速成長,需要主動去反觀自己的思維和行為。 那么怎樣去增強元認知能力呢?作者認為:元認知能力是覺察力和自控力的組合。從實用角度可以重新定義為:自我審視、主動控制,防止被潛意識左右的能力。 要做到自我審視、主動控制并不容易,更多的時候我們會被潛意識左右。很多人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手機,看完朋友圈再刷新聞,睡覺前刷抖音更是停不下來。這其實就是被潛意識所控制,我們傾向于做輕松的事,而且很難從中脫身。 其實自我審視不難,真正難的是主動控制。有時我們會為浪費時間而自責,這其實就是自我審視的過程,然而多數(shù)人第二天還是日子照舊,沒什么改變。 因此,我們要學會在各個選擇的節(jié)點想清楚,比如說拿起手機前,打開電腦前,要主動消耗腦力去審視它們。剛開始的時候肯定會很累,但卻是鍛煉元認知能力的好時機。只有不斷地重復自我審視和主動控制的過程,讓理智腦越來越強大,才能成為自己人生的思維舵手,實現(xiàn)快速成長。 本書最大的特點就是實用,作者在對理論進行深入淺出講解的同時,還穿插了自己親身實踐的過程和收獲。簡單來說,他不是在給你傳授知識,而是給出具體的方法論。 讀書是成本最低的成長方式,作者們將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經(jīng)驗用文字記錄下來,看書就像是在和頂級的專家交流談話,而你只用花上幾十元就可以直接獲得,你說這錢花的值不值?當然,要想通過讀書得到真正的收獲,最重要的就是:反思和行動。 最后,用書中的一段話作為結(jié)束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