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適(700年—765年),字達夫,河南宋州(商丘)人,也說洛陽人。其祖上多為武將,他爺爺高偘(kǎn)在唐高宗朝破突厥、征高麗,戰(zhàn)功卓著,封開國公,死后陪葬乾陵,這類似于骨灰存放八寶山革命公墓的待遇。高適幼年,其父去世,家境衰落,以耕讀為生。長到20多歲,文能寫詩謀國策,武能仗劍論兵韜,只可惜布衣平民一個,想進入體制內(nèi),為國效一把力,談何容易!他去長安找offer,懷著豐滿的理想,以為“舉頭望君門,屈指取公卿”,但骨感的現(xiàn)實是“白璧皆言賜近臣,布衣不得干明主”,即皇帝只接受有身份的人“干”,不許普通老百姓“干”,“干”是干謁、拜見的意思。從長安回家后,高適一直默默讀書、種地,到49歲才舉“有道科”中第,進入體制內(nèi)。第一份工作是封丘縣尉,負責社會治安、稅收、征兵等,但高適發(fā)現(xiàn)自己很不適應:迎拜大小領導,老得點頭哈腰,腰痛、臉臊;催糧催款、整頓治安,免不了要對百姓罵娘動粗,自己卻開不了口、下不了手。所以,干了幾個月就辭職了。51歲受判官田粱丘引薦到哥舒翰幕府掌書記(司令部秘書),受到哥舒司令官重視。后來,哥舒翰進京面圣帶著他,統(tǒng)兵潼關(guān)抗擊安祿山叛軍也帶著他。潼關(guān)失守,哥舒翰被俘,唐玄宗西逃。在朝廷潰散、全民大逃亡之際,王維被亂軍擄到了洛陽,杜甫被俘關(guān)押在長安,李白逃往了廬山,高適則一路艱難西行,追到唐玄宗,向老皇帝匯報潼關(guān)失敗的具體情況和原因。玄宗感動不已,提拔高適為侍御史,不久升諫議大夫。高適“負氣敢言,權(quán)近側(cè)目”,很有擔當。后來,高適調(diào)到肅宗李亨手下,被任命為淮南節(jié)度使、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成為封疆大吏,平定了永王李璘的叛亂。李璘的幕僚詩仙李白負罪下獄,寫信向老朋友高適求救,高適出于政治考量,沒有回信。再后來,高適歷任蜀州刺史、彭州刺史、成都尹、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等職,封渤??h侯。“有唐以來,詩人之達者,唯適而已。”(《舊唐書》)
以上簡單捋了捋高適的人生經(jīng)歷,我們發(fā)現(xiàn)高適有幾個特點1.將門之后,文武雙全。2.不得志時,沉得住氣,耐得住寂寞。3. 關(guān)鍵時刻,有政治遠見,格局大,有擔當。4.風云際會,得貴人賞識提拔。高適,妥妥的一個大器晚成的典型。
高適邊塞詩寫得最好,與岑參齊名,人稱“高岑”,因做過散騎常侍,后人也稱其“高常侍”,其代表作是《燕歌行》。我初中時讀這首詩,雖一知半解,但覺得畫面壯闊、色彩斑斕,讀起來很過癮?,F(xiàn)在卻發(fā)現(xiàn),這詩原來是個百衲衣式的拼多多作品,按傳統(tǒng)套路構(gòu)思,拼湊了很多前人寫過的元素,像一座翻新的老宅子。我仍然承認它是好詩,但已經(jīng)提不起細細品味它的興趣了。倒是有兩首送別詩,元氣滿滿,也可以體現(xiàn)高適的特色。
一首是《別董大》。
千里黃云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xūn,暗淡)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董大的“大”指兄弟排行,唐人習慣用排行來稱呼朋友,如白居易人稱白二十二,劉禹錫人稱劉十九,高適人稱高三十五。董大名叫董庭蘭,著名的音樂家,詩人李頎稱贊他的表演:“董夫子,通神明,深山竊聽來妖精”(《聽董大彈胡笳聲兼寄語弄房給事》),音樂好聽得把山里的妖精都招來了,偷聽他的演奏。董是吏部尚書房琯的門客,當時,房琯被貶出朝廷,董庭蘭也被迫離開長安。作為好友,高適臨別贈詩。前兩句寫景:日色慘淡,黃云千里,大雪紛飛,北風吹動,大雁在風雪中艱難飛行,時不時發(fā)出凄厲的叫聲。勾勒了一幅廣闊、陰沉、寒冷、富有動感的畫面,給人以蒼涼、壓抑、迷茫、孤寂之感。在這樣的情景中送別好友,詩人的心情沉重、不舍,不言而喻。后兩句說理抒情:不用為未知的前途發(fā)愁,你名滿天下,相信到處都會遇到知音!前兩句與后兩句之間留有巨大的空白,董大如何狀貌、高適如何舉動、兩人如何交談,具體細節(jié),讀者可以腦補。后兩句是一轉(zhuǎn)折:雖然不舍,雖然一肚子離愁,但最終卻不說離愁,開口說出來的是信心滿滿的鼓勵和寬慰:莫擔心,你一定行!——自信而陽剛,非常的男人!
另一首是《送李侍御赴安西》。
行子對飛蓬,金鞭指鐵驄。
功名萬里外,心事一杯中。
虜障燕支北,秦城太白東。
離魂莫惆悵,看取寶刀雄。
(驄, cōng,毛色青白相間的馬)
(障,zhàng,軍事城壘)
李侍御要去西北邊疆的安西都護,高適給他餞行,寫下了這首詩。第一聯(lián)“行子對飛蓬,金鞭指鐵驄”,勾勒背景:行子手持金飾馬鞭,牽著雄壯戰(zhàn)馬,面對風卷飛蓬,即將出發(fā)遠行。“行子”指李侍御。行子與飛蓬并舉,既渲染氣氛,有互喻之意,兩者都孤立無根,飄忽不定?!爸浮焙汀皩Α币馑枷嘟?,都是“對著”。第二聯(lián)“功名萬里外,心事一杯中”,寫?zhàn)T別場景:大丈夫要建功立業(yè),而功名需在萬里之外的疆場去求取,此刻什么心情?慷慨、悲壯、凄苦、憂愁?千情萬緒、千言萬語都在杯酒之中了。寫得含蓄,引而不發(fā),信息量很大,極具張力。第三聯(lián)“虜障燕支北,秦城太白東”,展望行程,寫此次遠行的始點和終點:秦城(長安、咸陽)在太白山之東,敵人城壘在燕支山以北,此行路途遙遠。詩人視通萬里,把行程寫得既山高路遠又仿佛在咫尺之間,舉重若輕。第四聯(lián)“離魂莫惆悵,看取寶刀雄”,勸慰朋友:臨別不必悲戚惆悵,期盼你手中寶刀大展雄風!
看看,別人送行都哭哭啼啼、牽牽扯扯、悲悲戚戚,高適送行則不然,多數(shù)情況下,他把送行都搞成了壯行!
男兒壯別無悲聲,這就是盛唐詩人高適的風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