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2021-06-16 07:00·詩道駿言 明朝末年有一個愛國乞丐,寫了一首詩,其愛國之心可昭日月。 1644年,李自成的起義軍攻打北京城,崇禎皇帝吊死煤山。同年5月,朱由崧在南京即位,號弘光。弘光政權是明朝的繼承者,是南方人民反抗清兵的一面旗幟。1645年,隨著清軍南下,弘光皇帝棄城逃跑,文武百官也作鳥獸散。南京百川橋下有個乞丐,他是大明朝的忠實愛國人士,他鄙視那些看到敵人來了就逃跑的假愛國者,于是,他在橋上提了一首愛國詩: 三百年來養(yǎng)士朝, 如何文武盡皆逃? 綱常留在卑田院, 乞丐羞存命一條。 說:大明朝三百年來給吃給穿養(yǎng)了一幫官員,指望你們報答圣朝。 現(xiàn)在國難當頭,這幫文武百官怎么就一個個比著誰先逃跑? 三綱五常的思想只留在了流浪人員收容所啊, 我一個討飯的人,都羞于茍且偷生,絕不學你們?nèi)鲅咀痈Z逃。 這位愛國乞丐,題完詩,把筆一扔,縱身跳進秦淮河,以身報國了。 看來,要論愛國,底層百姓那是真愛國,比那些吃著朝廷俸祿的文武百官強多了。那些享受著國家俸祿的官員,到國難時刻,表現(xiàn)得還不如一個乞丐,鄙視!鄙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