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我們都知道僧人是很少參知政事的,一個是很多僧人不具備這個能力,另外一個就是怕僧人借機擾亂人心,做出對皇帝不好的事情,然而歷史上也是有例外的,比如明朝,朱元璋是很多人熟悉的一個帝王了,他小的時候家里窮,為了吃飯就當過一段時間的僧人,到后來他登上皇位,也離不開僧人的幫助,所以明朝就有僧人做到了宰相的職位。 這個人想必大家也都很熟悉,就是姚廣孝。他是長洲人,本來家里世代行醫(yī),但不知為什么年僅14歲的姚廣孝卻選擇了出家,法號道衍,隨后跟隨師父學習陰陽術數。朱元璋有次下令讓懂儒書的僧人到禮部應試,姚廣孝也去了,但是卻無功而返,于是只能在一座寺廟當個小僧。 后來馬皇后去世,朱元璋甚感悲痛,就想找些僧人到藩王身邊隨侍,說是念經祈福,其實也有監(jiān)視的作用,就這么姚廣孝在人的舉薦下,被派到了燕王朱棣的身邊,兩人一見如故,私底下頻繁來往,朱棣也拿他當謀士來看待。朱元璋去世后,朱棣有了反心,但一時還拿不定主意,于是就向姚廣孝詢問:“百姓都支持朝廷,怎么辦?”他回了一句:“臣只知道天道,不管民心”。就這么朱棣才下定決心起兵。 后來在攻打朝廷的時候,姚廣孝也立下了大功,當時朱棣出兵不順,久攻不克,于是姚廣孝就建議不要去攻打那些難打的城池,輕騎突進,直接攻打南京,朱棣采納了他的建議,才成功奪得京師,朱棣稱帝后,就把姚廣孝拜為資善大夫,太子少師,相當于宰相的職位,所以也被稱為“黑衣宰相”。 到這個時候,姚廣孝就已經極盡榮寵了,然而他還是一個非常識趣的人,朱棣賜他可以還俗,像正常人一樣當官進仕,但被他拒絕了,朱棣還賞賜他不少的府邸,美女,也被他以各種理由拒絕了,所以朱棣對他越發(fā)信賴,還讓他為自己選陵墓地址。 最后選定了一塊風水寶地,我們都知道,陵墓地址對皇帝來說有多重要,所以即便是朱棣也不放心,非要親眼看看才放心,在姚廣孝的陪同下,朱棣巡視選定的地址,只見他忽然指著一塊地,問身邊宰相:“你看這塊地能埋葬朕幾代子孫?” 姚廣孝知道朱棣想問的是什么,問幾代子孫,其實也就是在問姚廣孝朕這皇位能傳幾代,也是朱棣對自己奪來皇位的不自信,怕沒多久自己這脈就被推翻。于是姚廣孝恭敬拱手,回了四個字,朱棣聽完卻龍顏大悅,因為他說的是“萬紫重孫”。 朱棣笑一方面是因為他覺得姚廣孝故意恭維他,另一方面也是想萬一真的呢,這話正好去掉了他的隱憂,但朱棣沒有想到的是,這四個字還有另外一個含義,明朝萬歷皇帝的孫子就是崇禎,而大明也是在他手里滅亡的,所以“萬紫重孫”這四字說的正好一字不差,只是朱棣看不到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