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長風(fēng)帖》 《長風(fēng)帖》傳為宋代米芾臨摹(或為唐代褚遂良臨摹)。分別臨摹自王羲之《長風(fēng)帖》、《賢室委頓帖》、《四紙飛白帖》三帖。故以首帖“長風(fēng)”名之。 紙本草書 橫40.9厘米,縱27.5厘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 每念長風(fēng),不可居忍。昨得其書,既毀頓,又復(fù)壯謂,深可憂。知賢室委頓,何以便爾,甚助,耿耿,念勞心。知得廿四日書,得(叔)虎廿二日書,云新年乃得發(fā)。安石昨必欲克潘家,欲克,廿五日也。足下以語張令未?前所經(jīng)由,足下近如似欲見。今送致此四紙飛白,以為何似?能學(xué)不? 董其昌[明] 題跋 2.《平安帖》(亦稱《修載帖》) 《平安帖》為東晉王羲之書寫尺牘作品。今存墨跡本為唐代雙鉤摹本。 另有絹本墨跡草書《平安帖》,為宋代臨摹本。中國嘉德2010年秋拍,以3.08億元的高價成交。 硬黃紙本 縱24.7厘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 此粗平安,修載來十余日,諸人近集,存想明日當(dāng)復(fù)悉來,無由同,增慨。 草書《平安帖》縱24.5厘米,橫13.8厘米 釋文: 十二月六日。告姜道等。歲忽終,感嘆情深,念汝不可往,得去十月書。知姜等平安,壽故不平。復(fù)懸心,頃異寒。 3.《遠宦帖》(亦稱《省別帖》) 《遠宦帖》為《十七帖》叢帖第十五通尺牘,為唐人臨摹本?!吨袊鴷ㄈ穼Α哆h宦帖》的書法風(fēng)格評價為“偏鋒側(cè)鋒甚明顯,體勢多有章草意味”。 縱24.8厘米,橫21.3厘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 省別具,足下小大問為慰。多分張,念足下懸情,武昌諸子亦多遠宦。足下兼懷,并數(shù)問不?老婦頃疾篤,救命,恒憂慮。余粗平安。知足下情至。 4.《孔侍中帖》 《孔侍中帖》為唐代內(nèi)府摹本,此帖也是奈良時期由遣唐使帶入日本,布施給東大寺?;肝涮旎?737—806)留有'延歷敕定'朱文印記。 縱24.8厘米,寬41.8厘米 日本東京前田育德會藏 釋文:九月十七日,羲之報:旦因孔侍中信書,想必至。不知領(lǐng)軍疾,后問。 5.《上虞帖》(亦稱《夜來腹痛帖》) 《上虞帖》草書,二十世紀(jì)八十年代經(jīng)謝稚柳鑒定為唐代摹本。后由嚴(yán)桂榮修復(fù)。 硬黃紙本 縱23.5厘米,橫26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釋文: 得書知問。吾夜來腹痛,不堪見卿,甚恨!想行復(fù)來。修齡來經(jīng)日,今在上虞,月末當(dāng)去。重熙旦便西,與別,不可言。不知安所在。未審時意云何,甚令人耿耿。 |
|
來自: 網(wǎng)摘文苑 > 《東晉_王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