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歌訣 補氣運脾“六君”彌,姜棗砂仁佐黃芪;脾胃虛弱濕氣滯,行氣化濕消痞宜。 02、組成 人參二錢(6g),白術(shù)三錢(9g),橘紅、茯苓各一錢半(4.5g),黃芪一錢(蜜炙) (3g),砂仁八分(2.4g),甘草四分(炙) (1.2g)。 03、趣味記憶 六君將找人下棋(六君姜棗仁一芪)。 04、用法 水二鐘,加生姜一片,大棗一枚,煎八分,空腹服。 有痰,加半夏曲一錢。 05、功用 益氣和中。 06、主治:脾虛不運之噎膈。 癥見:水飲不下,泛吐多量粘液白沫, 或面浮足腫,面色蒼白,形寒氣短,精神疲憊,腹脹,舌質(zhì)淡苔白,脈細(xì)弱。 07、方析 方中人參、白術(shù)、黃芪、炙甘草、茯苓----補脾益氣; 砂仁、陳皮、半夏----和胃降逆; 生姜、大棗----調(diào)和脾胃。 諸藥合用,共奏補脾益氣之功。 08、運用 主治:噎膈屬脾胃氣虛者。 辯證:以吞咽受阻,精神疲憊,飲食不下,面色?白,泛吐清涎, 舌淡苔白,脈弱為辨證要點。 臨床:現(xiàn)常用本方治療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食道癌、噴門癌等屬脾胃氣虛者。 加減化裁:發(fā)熱、咽痛者----加南沙參、麥冬; 心煩、失眠者----加郁金、百合; 乏力、面色蒼白者----重用黃芪,加太子參、龍眼肉。 09、使用注意: 本方性溫,熱病傷津及陰虛燥渴者不宜。 10、附注 ① 附方1: 補氣運脾湯 組成:六君子湯加黃芪10g、砂仁5g 功能:益氣健脾、理氣化濕 主治:胃家虛,水谷之氣脫散, 癥見:噎膈,飲食不下,面白神疲,氣短腹脹。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 ② 附方2: 六君子湯 組成:人參、炙甘草、白茯苓、白術(shù)、陳皮、半夏各等分。 功用:健脾益氣,和中化痰。 主治:慢性腸炎,脾胃虛弱,便溏泄瀉,不思飲食,面黃體瘦,舌淡脈弱。 出處:《得效方》卷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