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末年,賈后弄權,司馬倫借機篡權,導致八王之亂、朝局動蕩。內遷中原的胡人,不堪忍受晉朝的長期壓迫也揭竿起義,紛紛建立政權,史稱“五胡亂華”。在多年的混戰(zhàn)中,氐族人李特帶領的起義軍不斷壯大,最終在其子李雄的領導下建立大成國,成為五代十六國時期第一個建立的胡人政權。成漢王朝自建立到最終滅亡,歷時44年。如此短暫的王朝命數(shù)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呢?氐族人未來又走向了何方? 古老的民族 氐族是我國的一個古老民族,因何得名已無法考究。《山海經》中有載“氐人國在建木西,其為人人面而魚身,無足”,將氐族人描述成了人魚的樣子。這段話記載在《海內南經》,按照《山海經》的地理劃分,是開始施行文教的夷人居住地。所以,從很早的時候氐族人就開始了和漢族文化的融合。雖然他們的語言和習俗與漢人不同,但精通漢語,使用漢姓,也有自己的王侯稱謂。秦惠文王時,司馬錯率軍攻入巴蜀,巴蜀的首領就分別稱為巴王和蜀王。 氐族長期和羌族居住在一處,漢人起初并未將他們分開,統(tǒng)稱其為羌?!渡袝分杏涊d商末周率“ 蜀、羌、髳(máo)、微、盧、彭、 濮人”伐商。漢代承襲秦制,在氐人聚居區(qū)設十三氐道,到魏晉時開始稱呼他們?yōu)樨等?,而氐人自稱為 盍稚(hézhì)。由于歷史習慣原因,有時仍然以羌稱謂氐人。比如,李特的祖父李虎帶領族人歸降曹操后,李特的父親李慕就被封為東羌獵將。李特的弟弟李庠,驍勇善戰(zhàn),也曾號稱東羌良將。 圖為白馬藏人,多認為白馬藏人是氐人的后代 漂泊的族人 從春秋戰(zhàn)國到秦漢時期,氐人的活動區(qū)域大致為現(xiàn)今的甘肅省東南、陜西省西南、四川省西北交界處,包括 渭水 漢水 嘉陵江 岷江 涪江 諸水源頭。 李特的祖輩開始就居住于當時的巴西郡宕渠縣,宕渠縣包含現(xiàn)今的渠縣、營山、廣安、鄰水、大竹等地。東漢末年,張魯在漢中建立政權,李特的曾祖父帶領一支氐族人遷往漢中的楊車坂,號稱楊車巴。后來曹操平定漢中,李特的祖父李虎帶領族人五百多戶北遷至略陽,號稱巴氐,歸降了曹操。為了表示嘉獎,曹操授予李虎等人將軍之職,其中李特的父親李慕被拜為東羌獵將。李慕有五個兒子: 李輔、李特、李庠、李流、李驤,個個身材也是高大威猛。 自此開始,李家世代簪纓,成為當時略陽氐人中的名門望族。 公元296年,由于不堪忍受晉朝的欺壓,氐人齊萬年起兵造反,西晉朝廷派兵鎮(zhèn)壓。關西一帶兵禍擾亂,加之連年天荒,略陽、天水等六郡近十萬多百姓開始流亡,逃往蜀地。李特五兄弟也帶領族人,加入了入蜀求食的行列。 在入蜀的途中,李特等人時常接濟他人,受到人們的愛戴。到達劍閣時,李特看到此處地勢險峻,感嘆道:“劉禪擁有這樣的地方,反而自縛投降,真是無能之輩。”同行的閻式等人紛紛側目,認為李特不是一般人物。 劍閣 李特起義 當時賈南風弄權,殺死太子司馬遹,司馬倫以誅殺太子之罪逮捕賈南風。公元300年,賈南風被誅殺,賈氏親族也多被殺害。益州刺史趙廞( xīn )是賈南風的姻親,害怕遭到株連,企圖割據巴蜀、謀反自立。李特兄弟及族人原本是巴西人,個個威武雄壯,又和趙廞是同鄉(xiāng),趙廞有意拉攏。而成都內史耿滕一直想取代趙廞成為益州刺史,當他得知趙廞有想借助流民的力量割據巴蜀的時候,便偷偷向朝廷上表,并建議將流民遣返回鄉(xiāng),以消除隱患。這里插下內史和刺史的區(qū)別,魏晉時期的行政區(qū)劃是州、郡、縣三級,州為最高一級。州刺史是州的最高行政長官,內史相當于郡守,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長官。 西晉朝廷收到耿滕的上表后,大加贊賞,隨后在十一月下令調趙廞回京任大長秋,改任耿滕為益州刺史。趙廞拒不受詔,起兵造反,殺死了前來接任的耿滕,自領益州牧、大將軍、大都督。為什么要從益州刺史改為益州牧,因為同為州的最高行政長官,國都的長官稱為牧。這個意思就是代表我獨立了,在益州建都了。而大將軍是當時一國的最高官職,為眾官之首,大都督代表統(tǒng)領所有軍權,總之就是軍權政權一把抓。趙廞割據后,李特的弟弟李庠就率了四千人歸順。趙廞又讓他從流民當中,招募了兩萬人,派他扼守益州北道。 前面講了李庠此時號稱東羌良將,善于統(tǒng)兵打仗,軍紀又十分嚴整,深得人心。趙廞雖然委以重任,卻對他并不放心。他的兩個屬下也向他進言:“將軍剛剛起兵,就讓李庠手握重兵,日后必有隱患。況且李庠是夷族,非我族類,必有異心,應該盡快想辦法除掉他。”趙廞本來就想除掉李庠,就設計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將他和十幾個子侄都處死了。當時李特、李流兄弟都統(tǒng)兵在外,為了防止他們造反,趙廞專門派人去安撫他們說:“李庠說了一些大逆不道的話,理應被處死,和你們無關。”并且給他們升了官職。 安撫有什么用呢,李特、李流兄弟已經對趙廞懷恨在心。他們率軍回到綿竹,準備對抗趙廞。為了防止西晉朝廷的討伐,趙廞派部將費遠等統(tǒng)兵萬人,切斷了通往益州的北道,駐守在綿竹的石亭。李特等人召集了七千人,趁夜襲擊了費遠軍,然后進攻成都。趙廞嚇得帶著妻兒逃走,途中被部下殺死。李特兄弟攻入成都,殺死了趙廞的屬官,又派人向朝廷報告趙廞的罪狀,希望得到封賞。封賞沒有等到,卻等到新任的益州刺史羅尚。 趙廞叛亂后,西晉就委派梁州刺史羅尚擔任平西將軍、益州刺史前往益州平亂。對于羅尚的到來,李特深感疑懼,一邊向羅尚進獻珠寶,一邊加強戒備。 公元301年三月,羅尚到達成都,此后不久就宣布朝廷詔命。命令流民返回鄉(xiāng)里,并限定七月必須返程。流民入蜀以后,在各處做傭工度日,當時糧食還沒有成熟,無法收割,返鄉(xiāng)也沒有路資。李特知道流民疾苦,多次派人請求延期返鄉(xiāng)。可是貪婪成性的廣漢太守辛冉等官員,不但不允許延期,還企圖殺害流民首領,奪取錢財,激起流民怨憤。流民得知李特多次求情,都來依附于他,不多久,就聚眾兩萬多人。李流也聚集了數(shù)千人。李特就把部眾分為兩個大營,李流駐守東營,他自己駐守北營。各營日夜操練,嚴陣以待。 辛冉等官員得知后,不等羅尚下命令,就率領三萬人進攻李特兄弟,反被李特打敗。 李特初戰(zhàn)告捷,豎起了反抗西晉的大旗。李特被推舉為鎮(zhèn)北大將軍,李流被推舉為鎮(zhèn)東大將軍,哥哥李輔為驃騎將軍,另一個弟弟李驤為驍騎將軍。李特打敗辛冉以后就占領了廣漢,隨后進軍成都,圍攻羅尚。 羅尚在李特的進攻下,屢屢戰(zhàn)敗,只得沿水結營與李特對峙,同時派人向朝廷請求支援。李特為了爭取百姓的支持,宣布要廢除羅尚的暴政,并于蜀漢約法三章,賑濟貧民。李特的這些舉措得到了百姓的支持,當時流傳這一句民謠”李特尚可,羅尚殺我“。從這句民謠我們可以得到兩個信息,一個是羅尚施行的確實是暴政,使百姓無法生活;另一個是李特確實做了一些好事,但并不特別受人愛戴。 公元302年五月,西晉的援軍到了,援軍準備分兵三路圍攻李特。李特同樣分兵三路,打敗了西晉援軍。就在這一年,李特自領益州牧、大將軍、都督梁益二州軍事,軍政大權一把抓,開始頒布政令。 援軍的失敗使得羅尚軍士氣大減,而李特軍則士氣大振。第二年,李特攻破了羅尚的水路防線,進逼成都。蜀郡太守趕緊投降,李特就進入了蜀郡太守的駐地成都少城,而羅尚就退守成都太城。這里插播什么是少城和太城。成都的太城和少城是秦朝的張儀所筑,少城在太城的西面,僅包含西、北和南三面城墻,東面就是太城的西墻。少城有點像甕城,但明顯比甕城大。 困守太城的羅尚現(xiàn)在已經無法抵抗李特,就施行緩兵之計。他派人向李特求和,成都附近的塢壁也假意投降李特。過了沒多久,朝廷又派荊州刺史率三萬軍支援益州。羅尚聞訊后,秘密聯(lián)系各塢壁,約定在二月十日內外配合,攻擊李特。李特猝不及防,與其兄李輔等相繼戰(zhàn)死,首級被送往洛陽。這里再插播什么是塢壁,塢壁又稱塢堡,是富豪之家為自保,建造一種防御性建筑,駐有大批家兵。按照上文描述,塢壁應該是沿主城建造在城外,所以可以里應外合。 李特 大成國建立 李特被殺后,李流被推舉為益州牧、大都督、大將軍??墒敲鎸磳⒌絹淼脑姡蛣倓偨洑v的慘敗,李流心生恐懼,打算投降羅尚。而李特的兒子李雄并不同意,他和表兄李離獨自帶領隊伍,打敗了前來支援的晉軍。也許是天意,此時荊州刺史突然暴病而亡,失去統(tǒng)帥的荊州軍只得退回荊州。李流見李雄頗有才能,將軍權完全交給了李雄。同年九月,李流病故,李雄獨攬大權,自領益州牧、大將軍、大都督。 羅尚派人攻打李雄,反被李雄打敗,隨后李雄夜襲成都少城,羅尚再次回到太城固守。此時太城的糧草都由犍為供應,李驤率軍攻打犍為,切斷了羅尚的糧草。羅尚斷了糧草,士兵饑餓,李雄加緊攻擊太城。羅尚不堪忍受饑餓,留下羅特固守太城,自己攜妻小棄城逃跑。羅特沒有堅持多久,就開城投降了,隨后李雄攻克成都。 當時成都的西山(青城山)上住著一位叫范長生的道人,他是成都一帶天師道的首領。此人不僅身俱異能、年近百歲,被蜀人奉為神仙。作為范家主事,又掌握軍隊,教眾也千余戶。李雄斷了羅尚的糧草,自己帶領的軍隊糧草也不足,流民只能挖野菜充饑。這時范長生帶來了糧草,解決了李雄的糧草之困。李雄想請他出山做皇帝,他堅決推辭。李雄也就不敢稱制,事事避讓,大小事情都由李離、李國決斷。 公元304年,經不住從將領的請命。李雄自稱成都王,施行大赦,廢除晉朝法律,約法七章,賞賜部眾。范長生也從青城山趕來,李雄親自相迎,拜為丞相。公元306年,范長生勸李雄稱帝,李雄于是即皇帝位,大赦天下,立國號為大成,取成就大業(yè)之意。封范長生為西山侯,天地太師,允許他帶領的軍隊不參與軍事戰(zhàn)爭,封地租稅自主支配。 李雄建國初期,沒有制定什么規(guī)矩,跟劉邦一樣,手下將領紛紛爭奪官位,朝廷亂成一鍋粥。后來聽取尚書閻式的建議,設立百官,逐漸穩(wěn)定了朝局。除了官員問題,還有經濟問題,初期朝廷財政緊張,常常入不敷出,李雄就默許部下賣官。后來覺得不是長久之計,就禁止了。發(fā)展經濟,還得靠輕徭薄賦的大招,一經施行,經濟就出現(xiàn)了好轉,百姓也漸漸殷實。李雄隨后又興辦學校、選賢任能、減輕刑罰,西蜀社會在他的制下逐漸變得秩序穩(wěn)定,百姓安居樂業(yè),不少外地的流民紛紛逃亡西蜀避難。公元314年,漢中的楊虎和梁州的張成歸附大成,大成國達到空前的強盛,疆域東起湖北境內,北到陜甘南部,西到天全、漢源,南到云南省內。 對每一個帝國來講,立太子都是大事,在這件事上李雄表現(xiàn)得相當有魄力。李雄沒有嫡生兒子,庶生兒子有十個,可是這些兒子他都看不上。哥哥李蕩的兒子李班為人謙順節(jié)儉、孝順父母,李雄不顧群臣反對,立了李班為太子。這個李班還真沒讓他看走眼,李雄晚年的時候舊傷復發(fā),頭頂生了一個大瘡,膿水流得到處都是,他的兒子都躲得遠遠的,只有李班精心伺候,甚至用嘴幫他吸去膿水。不過也不能怪他的兒子,皇位不傳給親生兒子,反而傳給侄子,任誰心里也不服氣。李雄的大瘡無法治愈,病了6天就死了,享年61歲。李班就順利繼承了皇位。 權位的爭奪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腐朽頑固的立嫡立長傳統(tǒng)是不可被打破的。本來有希望得到的皇位從眼前飛走,總有人會心懷不滿。 公元334年李雄去世,李班繼位。李雄剛死,李班將所有心思撲在喪事上,將所有事情都交給自己的叔父李壽打理。前來奔喪的李越就不滿李班繼位,與弟弟李期商議要除掉李班。李班的弟弟李玝知道了這件事,就去提醒李班提防李越和李期兄弟。李班卻不以為意,認為李雄還在喪期,不宜趕走李越。他依然像親兄弟一樣對待李越,還把自己的親弟弟李玝派往涪城鎮(zhèn)守,打消李越的疑慮。 這年十月的一天晚上,李班正在哭靈,李越偷偷潛入刺死了他。李班在位僅4個月,終年47歲。 李越殺死李班之后,本來想自己當皇帝。但李期雖然是庶出,很小就過繼給了皇后,當做嫡生子撫養(yǎng),所以就把皇位讓給了李期。李期當上皇帝以后,毫無建樹,只知貪圖享樂。田褒只是因為當初支持將他立為太子,本人毫無能力,卻被李期委以重任。田褒結黨營私,排除異己,搞得整個朝廷烏煙瘴氣。李期也變得越來越多疑,雖然他把李壽遠派到涪城鎮(zhèn)守,仍然不放心,經常派人監(jiān)視他。李壽自己也心知肚明,日夜提防,并與長吏羅恒、解思明等圖謀造反。公元338年,漢王李壽發(fā)動政變,在兒子李勢的協(xié)助下,李壽攻入成都,殺死李期寵幸的田褒等人。將李期貶為邛都縣公。昨天還是皇帝,如今被貶為縣公。李期接受不了這種屈辱,自縊而亡。李壽就奪取了大成政權,順便處死了李雄的所有兒子。 漢國建立 李壽奪權后,改國號為漢,所以后世稱李氏政權為成漢。李壽即位初期,也是頗有作為的,他勤于政事、崇尚儉樸,不過沒多久就開始奢侈腐化了。他大興土木,建造宮殿,勞民傷財無數(shù),他還采用鑄造小錢的辦法來加重對百姓的剝削。為什么鑄造小錢能夠剝削百姓呢,錢變小了,面額又沒有變。當時錢都用銅來鑄造,銅在當時是比較稀缺的,屬于貴金屬,所以可以作為錢幣流通。雖然錢幣變小在本國交易沒有問題,但是與別國交易別人就不承認了,你這個小錢的面額就打了折扣了。最終會造成進口商品漲價,本國商品也會跟著漲價,造成輸入性通脹。李壽的貪婪很快就激起了民憤,可老百姓還沒有開始造反,李壽就病死了。 李壽死后由李勢即位。李勢心胸狹隘、冷酷殘暴,他沒有兒子,百年之后皇位無人繼承。他的弟弟李廣請求做皇太弟,希望將來繼承他的位子,李勢偏不答應,還記恨李廣。馬當和解思明勸他和兄弟搞好關系,李勢不僅不聽勸誡,還殺死了馬當和解思明,并夷其三族。李勢還想除掉弟弟李廣,他命令堂弟李奕率軍攻打李廣,逼得李廣自殺。李勢同樣貪圖財色,看上誰家的錢財或者美女,就殺人奪財奪色。李勢的惡行連李奕也看不下去了,于是李奕率兵叛亂,結果被李勢打敗。加上更多的流民進入蜀地,常常有人滋擾生事,成漢政權開始變得不穩(wěn)。 這時西晉已經轉移到江南,改為東晉。東晉的恒溫看到了成漢的問題,于公元347年率軍攻入成漢。李勢見抵擋不住,命人將自己裸身綁縛前往投降恒溫。恒溫將李勢押往了東晉的國都建康,李勢在那里度過了十幾年亡國之君的日子,于公元361年病死于建康。 民族的融合 第一個氐族人建立的政權滅亡了,但氐族人的斗爭之路并未終止。在成漢后,氐人又先后建立了仇池、前秦和后涼,在這種不斷地民族融合中,氐族已漸漸融入了其他民族,也許是漢,也許是羌??傊谀媳背?,氐族作為一個獨立民族就消亡了,融入了中華民族大家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