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砂養(yǎng)胃丸(顆粒)」 【臨床應用】 1、胃痛,因胃陽不足,寒凝氣滯所致,癥見胃脘脹痛,痛竄脅背,脘悶不適,嘔吐酸水,畏寒肢冷,舌質淡,苔薄白,脈弦緊。 2、痞滿,因脾虛不運,胃氣阻滯所致,癥見脘腹脹滿,胸脘堵悶,不思飲食,嘈雜不適,苔薄白,脈細滑。 3、納呆,因脾胃虛弱,胃不受納,脾不運化所致,癥見不思飲食,食則飽脹,大便稀溏,體乏無力,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 【用法用量】 丸劑: 規(guī)格①濃縮丸,口服。一次8丸,一日3次。 規(guī)格②水丸,口服。一次9g,一日2次。 顆粒劑: 開水沖服。一次1袋,一日2次。 【劑型規(guī)格】 丸劑: ①每8丸相當于原藥材3g。 ②每袋裝9g。 片劑: 每袋裝5g。 【注意事項】 1、胃陰虛,表現(xiàn)為口干欲飲、大便干結、小便短少者不宜用。 2、濕熱中阻所致痞滿、胃痛者慎用。 3、孕婦慎用。 4、過敏體質者慎用。 5、飲食宜清淡,忌煙酒及辛辣、生冷、油膩食物。 【附】 藥物組成 木香、砂仁、白術、陳皮、茯苓、半夏(制)、醋香附、枳實(炒)、豆蔻(去殼)、姜厚樸、廣藿香、甘草、生姜、大棗。 功能主治 溫中和胃。用于胃陽不足、濕阻氣滯所致的胃痛、痞滿,癥見胃痛隱隱、脘悶不舒、嘔吐酸水、嘈雜不適、不思飲食、四肢倦怠。 方解 方中白術補氣健脾,燥濕利水;木香和胃止痛;砂仁醒脾開胃,共為君藥。豆蔻、廣藿香化濕行氣,和中止嘔;陳皮、姜厚樸理氣和中,燥濕除積;醋香附疏肝理氣止痛,共為臣藥。茯苓健脾利濕,炒枳實破氣消積,制半夏降逆止嘔,共為佐藥。生姜、大棗調和脾胃;甘草調和諸藥,共為使藥。諸藥合用,共奏溫中和胃之功。 藥理作用 本品有抗胃潰瘍和鎮(zhèn)痛作用。 禁忌 對本品過敏者禁用。 「香砂養(yǎng)胃片」 【臨床應用】 1、納呆,因脾胃虛弱,胃不受納,脾不運化所致,癥見不思飲食,食則飽脹,大便稀溏,體乏無力,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 2、痞滿,因脾虛不運,胃氣阻滯所致,癥見脘腹脹滿,胸脘堵悶,不思飲食,嘈雜不適,苔薄白,脈細滑。 3、胃痛,因脾虛不運,胃氣阻滯所致,癥見胃脘脹痛,痛竄脅背,脘悶不適,嘔吐酸水,舌質淡,苔薄白,脈弦緊。 4、泄瀉,因脾虛不運,胃氣阻滯所致,癥見腹瀉腸鳴,脘腹脹滿,不思飲食,噯腐酸臭,舌質淡,苔薄白,脈弦緊。 【用法用量】 片劑: 口服。一次4-8片,一日2次。 【劑型規(guī)格】 片劑: 每片重0.6g。 【注意事項】 1、胃陰虛者(表現(xiàn)為口干欲飲、大便干結、小便短少)不宜用。 2、濕熱中阻所致痞滿、胃痛者慎用。 3、孕婦慎用。 4、過敏體質者慎用。 5、飲食宜清淡,忌煙酒及辛辣、生冷、油膩食物。 【附】 藥物組成 木香、麥芽、茯苓、甘草、陳皮、砂仁、豆蔻、白術、蒼術、香附、厚樸、黨參、神曲、半夏曲、廣藿香油。 功能主治 健胃消食,行氣止痛。用于胃腸衰弱、消化不良、胸膈滿悶、腹痛嘔吐、腸鳴泄瀉。 方解 方中黨參、白術補氣健脾,燥濕利水;木香、砂仁行氣止痛,健脾和胃,共為君藥。蒼術燥濕健脾;豆蔻、藿香化濕行氣,和胃止嘔;陳皮、厚樸理氣和中,行氣除脹;香附疏肝理氣止痛,共為臣藥。茯苓健脾利濕,麥芽、神曲健脾消食,半夏曲降膩止嘔,共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為使藥。諸藥合用,共奏健胃消食,行氣止痛之功。 藥理作用 本品有抗胃潰瘍和鎮(zhèn)痛作用。 禁忌 對本品過敏者禁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