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說一部日本電影《晨曦將至》。該片是河瀨直美執(zhí)導的劇情電影,改編自辻村深月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一對無法生育的夫婦領養(yǎng)孩子數(shù)年后,與前來討要孩子的生母產(chǎn)生糾葛的故事。 河瀨阿姨這次水準回升大概是因為動了真情,這個跟自身經(jīng)歷有關的領養(yǎng)故事有些地方拍得是真痛。視聽風格很穩(wěn),大量逆光鏡頭,包括cue了前作“光”的一些地方,部分段落也用上了她擅長的紀錄片技巧,寶寶接力棒那里甚至直接上了一段帶采訪的紀錄片。 這個片子好的地方在于情緒,不好的地方在于沒有重點。說實話,在很難與女二共情的情況下,鏡頭以及情緒過多放在女二身上是一件令人煎熬的事情。冤有頭債有主,如果不拿刀剁了渣男,只是跑到人家夫婦家里哭逼,真不是人干的事兒。有本事去毀了男人的生活啊,這算什么共情。作者無心插柳柳成蔭,里面其他幾個人的遭遇是真的觸動人心。 片中多采用春夏季節(jié)來刻畫,使人感覺影片想要傳達的是一份生機和美好,但細看又發(fā)現(xiàn)不僅于此,所謂生機背后還包含對生命價值與尊重及想要對女性傳達的一份溫柔。導演用她的鏡頭去敘述每一位不太完美的母親,但隨著劇情的推進,又會發(fā)現(xiàn)“每個人都有他的地獄”,而每個人又都在這個季節(jié)生長。 最喜歡開頭刷牙的那個場景。河瀨直美比起社會議題更關注人際關系的互動。貫穿首尾的逆光、自然意象、尋找和珍惜的歌共同構成了本片“詩意”的一部分,但和敘事結構里的重復、小光最后穿上室友的衣服一樣有些生硬。 湖南企發(fā)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小李同學說畫面做的是真漂亮…但是劇情有些腳重頭輕,想講得太多,呈現(xiàn)出來的有限,最后的團圓結局也有些兒戲。一點牢騷,母親孩子,孩子母親,如何做個母親,怎樣的母親才是好母親,為了孩子辭掉工作,生了孩子毀掉了大半前程,想來想去,女人為什么就不能擺脫母親這個身份只是做個人呢? 劇作結構有趣,三個大閃回以一種環(huán)形敘事的方式拼在一起,也是河瀨阿姨作品中首次用到這種時間線技巧。所以雖說也是在探討“家庭的概念-血緣的力量-生不如養(yǎng)”這類命題,但也并不是如預想的那么是枝裕和化。整體而言還是比較適合大眾口味,也回應了“少子化”的社會現(xiàn)實。 但影片也是有不足的。片子體量其實很小,涉及到的倫理議題也比較具有熱點,問題主要是廢話說得實在是太多了,大段式的閃回處理更加加重了冗長的觀感,結尾兩個母親真正對壘的時間太少,盡管最后這段處理很深情很感人,但還是在節(jié)奏上顯得有一些頭重腳輕,實在讓人有一種想快進的沖動... 整部電影,兩條傷心的故事線,因為一個孩子而連在了一起。河瀨直美用溫暖的逆光和背景音樂把社會新聞題材拍成了一個溫暖人心的電影。“不要擦除我的存在”“是孩子在選擇他的父母”以及片尾曲如彩蛋的兒童聲的“我找到了你”都得導演想要表達的情感。至于影片中所描述的種種社會問題及解決方法則交于觀眾去思考,導演只負責“把我們的故事告訴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