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鬼”花錢,始鑄于元末明初,清代鑄行極盛,民間行用甚廣。 “山鬼”,即“山神”。因未獲天帝正式冊封到正神之列,所以也被稱為“山鬼”。但自古以來“山鬼”都是以正義、高大的形象存在,以山鬼紋飾、銘文的各種器物也多被人們賦予護佑和辟邪的作用。其中的山鬼花錢,以其小巧輕便、易于佩戴的特點,成為人們最喜聞樂見的一種配飾。 山鬼花錢形制有多種,中穿有方穿和圓穿兩種,方穿鬼錢少于圓孔鬼錢。幣正面是楷體陽文。有三種: (1)書“山鬼,雷霆殺鬼降魔斬妖辟邪永保神符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雷令”29字。外環(huán)實線圈,圈與外緣中間書“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葵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戊亥”24時辰。 (2)“五雷猛將,火車將軍,騰天倒 地 ,驅(qū)雷奔云 ,隊仗千萬 ,統(tǒng)領(lǐng)神兵 ,開旗急召,不得稽停, 急急如律令 ”。 “律令”是周穆王時一個人的名字。這個人跑得飛快,死后,此人變成“雷神”。傳說古代西北一種神獸,形狀如馬,跑的特快,就是律令這個人變得。 “急急如律令”意思就是希望太上老君解救人們的苦難時的速度,來的如律令那樣快。 (3)或中間豎書二十七字咒語“雷霆雷霆、殺鬼降精、斬妖辟邪、永保神清。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左右為四字符文,又作“仙篆”。符文釋為“雷令殺鬼”,左為“雷令”,右為“殺鬼”,“殺鬼”二字釋為“山鬼”。 背面,是楷體陽文八卦紋飾和“乾-兌-離-震-巽-坎-艮-坤”八個楷書陽文。八個陽文對應八卦方位。八卦紋飾外環(huán)用實線圓環(huán)包圍,圓環(huán)與外緣之間在東南西北四個方位攜刻有蝙蝠四只。蝙蝠中間為斜紋。蝙蝠圖頭,身和蝙翼刻畫生動細膩。 花錢在早期系漢族民間自娛自樂的一種玩錢,這種錢幣由于不是流通錢,因此它的材質(zhì)大都比較粗糙,漢族民間把這種錢俗稱為“花錢”。它具有錢幣的形態(tài),但不作流通使用,是錢幣中“'非正用品”。它是眾多花錢種類之一種。材質(zhì)有白銅,黃銅,銀。一般直徑在在45mm左右,也有大型“山鬼花錢”,直徑可達60mm以上。 “山鬼”花錢因年代久遠兼具古玩收藏屬性和中華文化遺傳的辟邪功能,加之不可復制再生的稀缺性,被越來越多的收藏愛好者追捧。在明,清時期,有道士把它做為“法器”用來施法,以降妖震鬼驅(qū)邪。錢幣愛家也常有收藏,然后請德高望重的道士開光,回掛于家中鎮(zhèn)宅或隨身攜帶保平安。 山鬼花錢因品相、版別、直徑、重量的不同,價格也有很大差異。材質(zhì)越好,字口越清晰,品相就越好,價格越高。 本文展示這一枚銀質(zhì)“山鬼花錢”直徑43mm厚度3mm,方穿直徑6.5mm,重34.57克。用容積法粗測比重高達10.2g/cm3,系高含銀的錢幣。 其幣文深峻挺拔,字口清楚,筆劃有力,在高倍放大鏡下可見字體和內(nèi)穿肉身上有刀刻痕,幣文花飾筆劃立面有垂直刻紋,地章平整光潔,表面有螺旋紋和打磨痕。 內(nèi)穿精修,向幣面和幣背有拔模傾斜面和精修銼痕。 所以,疑錢幣由人工攜刻品。整個錢幣邊輪有縱橫向銼痕。 整個錢幣包漿自然,生成的淺薄暗灰色泛銀包漿入骨柔和,品相保持完美,是一枚難得的藏品。 但當下有不少高仿品贗品在市場流通。也有用白銅仿照后鍍銀冒充銀質(zhì)山鬼錢的。賣價在20-60元不等。但只要仔細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仿品幣文和花飾粗糙,筆劃淺浮,字口粘連不清,包漿皮殼不正。我從某寶下載了一枚, 直徑43.29mm厚3.24mm重30克,與藏品一比較高下真?zhèn)瘟F(xiàn)! 2021年8 月26日撰稿于成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