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看電視劇《大染坊》,劇中故事主人公陳壽亭以一家民營企業(yè)對抗外侮,日本商人評價他,說國家太弱、個人太強,他的悲劇是注定的;這也讓人想起《紅樓夢》里的王熙鳳,她同樣也是末世強人,所以,她的悲劇也是注定的。  辛棄疾同樣是個強人,他智勇兼?zhèn)?、文武全才,這樣一個文能治國,武能定邦的蓋世奇才卻趕上了南宋這樣一個皇帝茍且偷安、昏憒無志,大臣們得過且過、漫不經(jīng)心的時代。于是,胸懷大志的辛棄疾長期被朝廷棄用,他的一生是糾結(jié)困頓、無可奈何的一生,因此,一慣以豪邁奔放著稱于世的“稼軒詞”中,我們也常常能從中讀出他憤懣憋屈的情緒,但也有一些詞,是“苦惱人的笑”,是“憤懣中的詼諧”,比如這首《西江月·遣興》: 醉里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西江月》是小令,很短,但全詞三字用到“醉”字,而且這種“醉”全部以輕松的語氣表達,似乎輕快詼諧,但實際上,這“醉”是詞人的“遣愁”之醉,并不是詞人貪杯,而是他需要借助醉酒來忘記現(xiàn)實的愁恨。 醉里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就讓我活在醉里吧,活在當(dāng)下,沉醉于當(dāng)下的歡笑之中吧,哪兒有“愁”的工夫!這語氣看似輕松,而輕松背后,實質(zhì)上是在表達他日常的大部分情境,是充滿了“愁”的狀態(tài)。只有借助于醉,“愁”才得以暫時忘卻!但詞人卻正話反說:醉酒真好,沒工夫愁。實質(zhì)上,他越是詞句輕松,就越表達出他日常愁悶之沉重。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與上一句一樣,這一句顯然也是“醉話”,但卻不是胡話?!睹献印けM心下》中說:“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币馑际侵缸x書不要拘泥于書上或迷信書本,因為古書上的話,也有與事實不符的地方,因此不可全信。但詞人在這里翻出新意,實際在說,那些書上的“至理名言”,在當(dāng)下的現(xiàn)實情境之中,往往行不通,也不管用,因此,信它們還不如不信。這樣的“正話反說”,實際上正是他對現(xiàn)實狀況不滿的慨嘆! 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到了下闕,詞人回憶出一個戲劇性的場面:昨天晚上,我在松樹邊醉倒了,居然認(rèn)為松樹是個人,并與松樹對話,問松樹:“我醉得怎么樣了?”看見松樹枝在搖動,甚至認(rèn)為松樹要扶自己起來,于是便用手推開松樹,并厲聲對松樹喝道:“去!”這個場面中的詞人是憨態(tài)可掬的,松樹也被賦予了人的情感和思維,顯得活靈活現(xiàn)。 這首詞以“遣興”為題,但實際上是借“醉酒”表達自己對現(xiàn)實社會和自身處境的不滿,因為只有在“醉”里,他才能“貪”得歡笑,現(xiàn)實之中,他是無法展顏一笑的,正因為歡笑難得,“借酒澆愁”中更顯現(xiàn)實的痛苦與憋悶,因此全詞的立意還是抒發(fā)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傷感與憤慨,也借此表現(xiàn)出詞人的耿介、曠達的性格。作者說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意思不是菲薄古人,否定一切古書的意義,而是針對當(dāng)時政治上沒有是非和古人至理名言被拋棄的現(xiàn)狀,發(fā)出的激憤之辭。詞中寫醉態(tài)、狂態(tài),都是對政治現(xiàn)實不滿的一種表示。 詞人佯醉佯狂,其主旨還是以文刺世,在當(dāng)時那樣的時代,他也沒有別的選擇,但正因如此,他詼諧曠達的個性與精彩的文筆給我們留下了一首調(diào)皮、詼諧的詞章,讓我們得以看到一個更加真實、更加立體、更加豐滿的辛棄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