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明倫匯編 人事典 第053卷

 AISHUYIBAINIAN 2021-08-24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匯編人事典
 第五十三卷目錄
 悲歡部匯考
  方言悲傷雜釋
 悲歡部總論
  藝圃折中無聲樂
 悲歡部藝文一
  笑賦           晉孫楚
  連珠            陸機(jī)
  傷己賦         宋謝靈運(yùn)
  傷心賦有序     北周庾信
  泣賦           梁江淹
  三笑圖又贊        宋蘇軾
  登西臺慟哭記        謝翱
  歡賦有序       明屠隆
 悲歡部藝文二
  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 唐杜甫
  自悲           白居易
  悲哉行          李咸用
  愁感代哭         明劉基
  仿杜工部同谷七歌     虞淳熙
  虎溪三笑圖        僧良琦
 悲歡部紀(jì)事
 悲歡部雜錄
人事典第五十三卷

悲歡部匯考

《方言》

《悲傷雜釋》

悼惄悴憖傷也。自關(guān)而東汝潁陳蔡之間通語也,汝
謂之惄,秦謂之悼,宋謂之悴,楚潁之間謂之憖。

悲歡部總論

《藝圃折中》

《無聲樂》

仆在童齔,與同隊(duì)行,笑令曰:無聲樂,其令以十?dāng)?shù)輩
環(huán)立相視,笙簫鼓板,各司其一。無其器而有其狀,其
手之所指,口之所擬,身之所倚,足之所履,儼如其部
之器。瞪目禁聲,先笑者,犯大抵笑者,不惑人之狀,亦
自惑其狀。曰:是何等作為貌像邪。此笑機(jī)所以暗發(fā),
而不可禁也。然亦多輕衒者,犯沈重者,免仆素非沈
重者,而率當(dāng)不犯。每記當(dāng)是時,亦有道處之方,其將
作此態(tài)也。先定想於胸中,曰:此予之平時手足口體
也,今變動而為是耳。而又何足笑哉。又能目寓而神
不營,形接而心不隨,常恃此以自免輩類,且訝之。嗚
呼。壯而長也,能守此道,以涉世何憂患之能入哉。

悲歡部藝文一

《笑賦》
晉·孫楚

有度俗之公子,總?cè)f物之細(xì)故,心髣乎巢由,以得
意為至樂,不拘戀乎凡流,會親戚于高宇,結(jié)宗盟于
綢繆,所以交頸偃仰,椎胸指掌,亢洪聲于通谷,順長
風(fēng)以流響,氣參譚以相屬,若將頹而復(fù)往,或嚬蹙俛
首,狀似愁悲,怫郁唯轉(zhuǎn),呻吟郁伊,或手悲嘯,噓天
長叫,遲重則如陸沉,輕疾則如水漂,徐疾任其口頰,
圓合得乎機(jī)要,或中路背叛,更相毀賤,傾倚叵我,雕
聲迄乎日晏,信天下之笑林,調(diào)謔之巨觀也。

《連珠》
陸機(jī)

臣聞死別長城,生離函谷。遼東寡婦之悲,代郡孀妻
之哭,是流痛所感,還崩杞梁之城,灑淚所沾,終變湘
陵之竹。

《傷己賦》
宋·謝靈運(yùn)

嗟夫,卞賞珍于連城,孫別駿于千里,彼珍駿以貽愛,
此陋容其敢擬,丁曠代之渥惠,遭謬眷于君子,眺徂
歲之驟經(jīng),睹芳春之每始,始春芳而羨物,終歲徂而
感已,貌憔悴以衰形,意幽翳而苦心,出衾裯而載坐,
辟襜幌以迥臨,望步檐而周流,眺幽閨之清陰,想輕
綦之往跡,餐和聲之余音,播芬煙而不燻,張明鏡而
不照,歌白華之絕曲,奏蒲生之促調(diào)。

《傷心賦》有序
北周·庾信

余五福無徵,三靈有譴,至於繼體,多從夭折,二男一女,并得勝衣,金陵喪亂,相繼亡歿,羈旅關(guān)河,倏然白首苗而不秀,頻有所悲,一女成人,長孫孩稚,奄然原壤,何痛如之。既傷即事,追悼前亡,唯覺傷

心,遂以傷心為賦,若夫入室生光,非復(fù)企及夾河為郡,前途逾遠(yuǎn)。婕妤有自傷之賦,揚(yáng)雄有哀祭之文,王正長有北郭之悲,謝安石有東山之恨,斯既然矣。至若曹子建、王仲宣、傅長虞、應(yīng)德璉、劉韜之母、任延之親,書翰傷切,文詞哀痛,千悲萬恨,何可勝言。龍門之桐,其枝已折,卷葹之草,其心實(shí)傷,嗚呼哀哉。賦曰:

悲哉秋風(fēng),搖落變衰,魂兮遠(yuǎn)矣,何去何依,望思無望,
歸來不歸,未達(dá)東門之意,空懼西河之譏,在昔金陵,
天下喪亂,王室板蕩,生民涂炭,兄弟則五郡分張,父
子則三州離散,地鼎沸于袁曹,人豺狼于楚漢,或有
擁樹罹災(zāi),藏衣遭難,未設(shè)?;。瓤砧橡^,人惟一丘,
亭遂千秋,邊韶永恨,孫楚長愁,張武壯之心疾,羊南
城之淚流,痛斯傳體,尋茲世載,天道斯慈,人倫此愛,
膝下龍摧,掌中珠碎,芝在室而先枯,蘭生庭而蚤刈,
命之修短哀哉已滿。鶴聲孤絕,猿吟腸斷,嬴博之間,
路似新安。藤緘櫝,掩虞棺,不封不樹,惟棘惟欒。
天愴愴而無色,云蒼蒼而正寒。況乃流寓秦川,飄颻
播遷,從官非官,歸田不田,對玉關(guān)而羈旅,坐長河而
暮年,已觸目于萬恨,更傷心於九泉。至於三虎二龍,
三珠兩鳳,并有山澤之靈,各入熊羆之夢,望隴首而
不歸,出都門而長送。對寶而痛心,撫元經(jīng)而流慟。
石華空服,犀角虛篸,風(fēng)無少女,草不宜男,烏毛徒覆,
獸乳空含。震為長男之宮,為長女之位。在我生年,
先凋此地人,生幾何百憂俱至。二王奉佛,二郗奉道,
必至有期,何能相保。凄其零露颯焉,秋草去矣,黎民
哀哉,仲仁冀羊祜之前識,期張衡之後身,一朝風(fēng)燭,
萬古埃塵,丘陵兮何忍,能留兮幾人。

《泣賦》
梁·江淹

秋日之光流兮以傷霧,離披而殺草,風(fēng)清冷而繞堂。
視左右而不暖,具衣冠而自涼,默而登高谷,坐景山
倚桐柏。對石泉直視百里,處處秋煙寂。以思情緒,
留連江之永矣。蓮欲紅,南有喬木,葉以窮心。蒙蒙兮
恍惚,魄漫漫兮囪東。詠河兗之故俗,眷徐揚(yáng)之遺風(fēng)。
眷徐揚(yáng)兮阻關(guān)梁,詠河兗兮路未央。道尺折而寸斷,
魂十逝而九傷。欷潺湲兮沫袖,泣嗚唈兮染裳。若夫
景公齊山,荊卿燕市,孟嘗聞琴,馬遷廢史,少卿悼躬,
夷甫傷子,皆泣緒如絲,詎能仰視鏡,終古而若斯。況
余輩情之所使哉。

《三笑圖又贊》
宋·蘇軾

近于士人處,見石恪畫此圖。三人者,皆大笑。至于冠
履衣服手足,皆有笑容。其後三小童罔測,所謂亦大
笑。世言侏儒觀優(yōu)而笑,或問其所見,則曰:彼豈欺我
哉。此畫正類此,寫呈欽之兄,想亦當(dāng)捧腹絕倒,撫掌
胡盧冠纓索絕也。彼三士者,得意忘言,胡盧一笑,其
樂也天嗟。此小子麋鹿狙猿,爾各何知,亦復(fù)粲然,萬
生紛綸,何鄙何妍,各笑其笑,未知孰賢。

《登西臺慟哭記》
謝翱

始故人唐宰相魯公開府南服,余以布衣從。明年別
公,漳水湄。後明年公以事過張睢陽,及顏杲卿所嘗
往來處,悲歌慷慨,卒不負(fù)其言,而從之游。今其詩具
在可考也。余恨死無以藉手,見公而獨(dú)記。別時數(shù)語,
每一動念,即於夢中求之?;蛏剿亻浚茘共菽?,與
所別之處,及其時適相類,則徘徊顧盼,悲不敢泣。又
後三年,過姑蘇。姑蘇公初開府舊治也。望夫差之臺,
而始哭公焉。又後四年,而哭之於越臺。又後五年,及
今而哭于子陵之臺。先是一日,與友人甲乙若丙約,
越宿而集,午雨未止。買榜江涘,登岸謁子陵祠,憩祠
旁,僧舍毀垣,枯甃如入墟墓。還與榜人治祭具,須臾
雨止。登西臺設(shè)主于荒亭隅,再拜跪伏,祝畢號而慟
者三復(fù),再拜起,又念予弱冠時往來,必謁拜祠下,其
始至也,侍先君焉。今余且老江山人,物睠焉若失,復(fù)
東望泣拜不已。有云從南來,渰浥浡郁,氣薄林木,若
相助以悲者,乃以竹如意擊石。作楚歌招之曰:魂朝
往兮何極,暮來歸兮關(guān)水黑?;癁橹禅B兮有咮焉食。
歌闋竹石俱碎,于是相向感唶,復(fù)登東臺撫蒼石,還
憩于榜中。榜人始驚,予哭云適有邏舟之過也。盍移
諸。遂移榜中流,舉酒相屬,各為詩以寄所思。薄暮雪
作風(fēng)凜,不可留登岸宿乙家,夜復(fù)賦詩懷古。明日益
風(fēng)雪,別甲于江。余與丙獨(dú)歸,行三十里又越宿乃至。
其後甲以書及別詩來言,是日風(fēng)帆怒駛,逾久而後,
濟(jì)既濟(jì),疑有神陰相以著茲游之偉。余曰:嗚呼。阮步
兵死,空山無哭聲,且千年矣。若神之助,固不可知。然
茲游亦良偉,其為文詞因以達(dá)意,亦誠可悲已。余嘗
欲仿。太史公著季漢月表,如秦楚之際,今人不有知
余心,後之人必有知余者。於此宜得書,故紀(jì)之以附
季漢事。後時先君登臺,後二十六年先君諱某。字某
登臺之歲,在乙丑云。

皋羽倜儻有節(jié),嘗布衣杖策,參人軍事,未幾善哭。如唐衢過姑蘇望夫差之臺慟哭,終日過勾越行禹窆間,北向哭。乘舟至鄞過蛟門,登候潮山,感夫

子浮桴之嘆,則又哭。晚登子陵西臺,以竹如意擊石,歌招魂之詞,歌闋竹石俱碎,失聲哭。何其情之悲也。

《歡賦》有序
明·屠隆

余處冗賤,百憂煎人,側(cè)身天地,長苦局蹐。思欲揮悶散心,寄興楮墨。我思古人,動多憂戚。昔士衡嘆逝,文通賦恨,驚心動魄,一字一嘆,每一披覽,秋氣颯颯,風(fēng)雨欲來,使人惻愴,幾不知有生人之樂矣。友人馮夢禎謂仆曰:子何不為《歡賦》。悅心暢意,破彼我之煩懣。宣萬物之郁塞,則此道貴矣。夫愁苦之語,易好歡娛之言難工。然烏可以其難而含毫喪沮也,于是為賦焉。文通諸君子見當(dāng)掩口。

晨登山阿,下覽八紘,天地開朗,風(fēng)日熹明,游人出嬉,
川涂載平。于是仆本曠士,解顏暢郁,百慮盡捐,萬愁
若失。我思古人,歡情靡一,娟娟皇娥,夜處璇閨。薄焉
遵渚,帝子是依,精靈感化,中心不違,清歌相答,游漾
忘歸。軒轅守和,冥心合道,夢游華胥,萬國熙皞。終登
空同後,天地老子。晉天才神骨,蕭爽丹經(jīng),既成捫霞,
直上群英,夷猶九州,糞壤薄。貴而不懷,希世外之
幽,賞英英穆滿志,狹乾坤萬里煙騖。八駿雷奔,謁西
王母登彼崑侖。奏白云之長謠,俯弱水而歷天門。秦
家公主,氣凌紫氛,一當(dāng)蕭史,遂厭人群。攬虹霓而作
佩,制丹霞以為裙。睇樓上之明月,躡天邊之彩云。長
辭綺閣,永隨夫君,千秋萬歲,此樂何云。越王破吳,奏
凱言歸,載蛾眉于金車,掛將士以錦衣。樓船壓江濤,
朱旗晃日輝。緹騎填乎廣陌,羅綺盈于中閨。堂上燭
滅,笙歌不喧,尊罍酒清,房櫳月昏。閽者出客,主人留
髡,坐細(xì)毳以中夜,傾一石而何言。至若漢帝英雄,初
誅項(xiàng)王,山河入掌,弓矢斯藏。過豐沛兮訪故,偕父老
兮徜徉。歌大風(fēng)兮而慷慨,覽云物之飛揚(yáng)。又如延年
獻(xiàn)歌,夫人初御,驚玉骨之凝霜,艷輕綃之如霧。樓閣
含風(fēng),階除墜露,洵明珠之照人,判傾城于一顧。衛(wèi)霍
出塞,士馬精強(qiáng),匈奴滅漢道昌。黃金朱第,列侯煌煌。
細(xì)釵作隊(duì),歌舞成行,相如弄琴,文君私喜。臨邛夜亡。
成都?xì)w市,姿態(tài)艷目,芙蓉心死紅蘭茁,芳砌青苔生
玉戺。雖貧賤其何傷。愿百齡以為矢,若夫太液波明
昭陽,月滿香蓮。舟涼風(fēng),送管黛色,欲絕歌聲,乍緩
既和,媚而魂癡,亦宛麗而心斷。兔園既開,梁王意歡,
碧瓦宵白,朱門夜寒,集詞客之鴻藻,驅(qū)凍云於毫端。
孟德芟除,四方蒿萊。雄圖既就,猛士歸來。引漳河以
為池,鑄銅雀以為臺。清吹干云,步輦轟雷,高歌烈士,
泰山崔嵬,陳王妙才,應(yīng)劉卓犖寶馬。金羈光輝,歷落
出馳東郊。歸宴平樂,神飆蕩空,青山映閣,會稽諸賢,
遠(yuǎn)覽高步,山川崩峭,云物莽互,喬松夾道,修篁繞戶,
一詠一觴。凌虛徑度,庾公風(fēng)流,作鎮(zhèn)武昌。挾賓佐娛,
景光覽明月,登胡床酣飲,其無人代長嘯而下。天霜
又有征夫戍邊,思婦含凄,長想忽見,遠(yuǎn)行乍歸。今夕
何夕,月白星輝。高堂敞兮春溶溶,朱簾卷兮秋漫漫。
新婚合兮出瓊佩,佳期至兮藉芳蘭。金鑪兮乍焰,紅
燭兮未殘。莫不款爾彌洽,爽焉和愉,寸腸不結(jié),雙眉
長舒,知離憂之為何物。豈羨夫神仙之所居。

悲歡部藝文二

《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
唐·杜甫

有客,有客字子美,白頭亂發(fā)垂過耳,歲拾橡栗隨狙
公。天寒日暮山谷里,中原無書歸不得。手腳凍皴皮
肉死。嗚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風(fēng)為我從天來。

長鑱,長鑱白木柄,我生托子以為命。黃精無苗山雪
盛,短衣數(shù)挽不掩脛。此時與子空歸來,男呻女吟四
壁靜。嗚呼。二歌兮歌始放,鄰里為我色惆悵。

有弟有弟在遠(yuǎn)方,三人各瘦何人強(qiáng)。生別展轉(zhuǎn)不相
見,胡塵暗天道路長。東飛駕鵝後鶖鶬,安得送我置
汝旁。嗚呼。三歌兮歌三發(fā),汝歸何處收兄骨。

有妹有妹在鍾離,良人早歿諸孤癡。長淮浪高蛟龍
怒,十年不見來何時。扁舟欲往箭滿眼,杳杳南國多
旌旗。嗚呼。四歌兮歌四奏。林為我啼清晝。
四山多風(fēng),溪水急寒,雨颯颯枯樹濕黃蒿,古城云不
開。白狐跳梁黃狐立,我生何為在窮谷,中夜起坐萬
感集。嗚呼。五歌兮歌正長,魂招不來歸故鄉(xiāng)。

南有龍兮在山湫,古木巃嵷枝相樛,木葉黃落龍正
蟄,蝮蛇東來水上游。我行怪此安敢出,拔劍欲斬且
復(fù)休。嗚呼。六歌兮歌思遲,溪壑為我回春姿。

男兒生不成名身已老,三年饑走荒山道,長安卿相
多少年,貴應(yīng)須致身早。山中儒生舊相識,但話宿
昔傷懷抱。嗚呼。七歌兮悄終曲,仰視皇天白日速。

《自悲》
白居易

火宅煎熬地,霜松摧折身。因知群動內(nèi),易死不過人。

《悲哉行》
李咸用

云色陰沈弄秋氣,危葉高枝恨深翠。用卻春風(fēng)力幾
多,微霜逼迫何容易。

《愁感代哭》
明·劉基

燕鴻北去又南來,斷壟荒岡幾劫灰,慈母磯寒風(fēng)落
木,望夫石老雨添苔。江流定與天河合,客淚還經(jīng)地
底回。未必春光便銷歇,白華猶發(fā)燒殘梅。

《仿杜工部同谷七歌》
虞淳熙

有客有客吟澤畔,短墻缺岸蓬蒿亂。妖魚撥刺白蛇
橫,橫皮塔下無昏旦。我生何為在曠野,盲風(fēng)夜號塵
滿案。鹿門無妻獠奴走,皮骨空留腸已斷。嗚呼。一歌
兮思旁徨,高天為我零寒霜。

鷂子塢寒山鬼行,有塚累累黃蒿平。往年拾骨方家
峪,攜母就父同佳城。朝廷雖頒兩道敕,塵車茅車空
有名。幽宅一閉不復(fù)曉,夢中往往疑平生。嗚呼。二歌
兮歌似哭,白楊瑟瑟悲風(fēng)木。

六月六日夜飛電,坐草畏風(fēng)不敢扇。我行呼妹炊蘭
湯,浴弟盆中看婉孌。長大有才實(shí)倍我,學(xué)字磨穿青
鐵硯??诮^鹽醯恥共牢,相隨南北常相見。憐我無依
在我傍,寒原幽谷同貧賤。嗚呼。三歌兮歌樂饑,鶺鴒
鴻鴈霜洲飛。

大妹哭夫城東隅,小妹哭夫海昌廬。城隅淚乾海昌
濕,新鬼舊鬼爭冥途。買舟昨日吊新鬼,雉經(jīng)暑月無
完膚。牽衣頓足相向哭,弟妹失聲眼盡枯。三年不見
語音改,是耶非耶燈前呼??蓱z頭上榛半尺,良人一
擲簪珥無。嗚呼。四歌兮轉(zhuǎn)凄切,野田水澀寒聲咽。
雄雉單飛兩雌死,丈夫歸來哭內(nèi)子。楊家孤墳草蕭
蕭,李家靈衣風(fēng)靡靡。去歲長安笑語喧,今年繐帳煙
塵委。霞帔新裁翟冠好,芳魂不去驚猶視。嗚呼。五歌
兮意難陳,鼓盆欲下還逡巡。

有女有女寄外家,伶仃飄泊空如花。采得雙柑不忍
食,索人遠(yuǎn)道寄阿爺。陶令多情中郎苦,一形一影西
日斜。愿汝出門鼓琴瑟,不愿去國悲胡笳。嗚呼。六歌
兮音轉(zhuǎn)細(xì),晦日無光掩青桂。

白白袒免頭上繞,兩度三號哭年少。長夜幽林嘆一
聲,山鳥驚飛虎倀叫。千里提多苦辛,十年夢寐空
啼笑。病骨棱層影漸銷,蘋香何日生秋廟。嗚呼。七歌
兮歌正哀,操戈揮日登荒臺。

《虎溪三笑圖》
僧良琦

境緣心妄起,心悟境自忘。三老同一笑,物我兩茫茫。
月照清溪水,風(fēng)散白蓮香。無端一笑已,千古笑何長。

悲歡部紀(jì)事

《吳越春秋》:禹濟(jì)江,南省水理。南到計(jì)于蒼梧,而見縛
人,禹拊其背而哭。益曰:斯人犯法,自合如此,哭之何
也。禹曰:天下有道,民不罹辜;天下無道,罪及善人。吾
聞,一男不耕,有受其饑;一女不桑,有受其寒。吾為帝
統(tǒng)治水土,調(diào)民安居,使得其所,今乃罹法如斯,此吾
德薄,不能化民證也。故哭之悲耳。

《史記·周本紀(jì)》:幽王以褒姒為后,褒姒不好笑,幽王欲
其笑萬方,故不笑。幽王為烽燧大鼓,有寇至則舉燧
火。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說之,為數(shù)
舉烽火。其後不信,諸侯益亦不至。

《韓子·和氏篇》: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xiàn)之厲
王。厲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為誑,而刖
其左足。及厲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獻(xiàn)之武
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為誑,而刖
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
之下,三日三夜,泣盡而繼之以血。王聞之,使人問其
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
刖也,悲夫?qū)氂穸}之以石,真士而名之以誑,此吾
所以悲也。

《說苑·復(fù)恩篇》:鮑叔死,管仲舉上衽而哭之,泣下如雨,
從者曰:非君父子也,此亦有說乎。管仲曰:非夫子所
知也,吾嘗與鮑子負(fù)販於南陽,吾三辱於市,鮑子不
以我為怯,知我之欲有所明也;鮑子嘗與我有所說
王者,而三不見聽,鮑子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之不遇
明君也;鮑子嘗與我臨財(cái)分貨,吾自取多者三,鮑子
不以我為貪,知我之不足於財(cái)也。生我者父母,知我
者鮑子也。士為知己者死,而況為之哀乎。

《韓子·外儲說篇》:文公反國,至河,令豆捐之,蓆蓐捐
之,手足胼胝面目黧黑者後之。咎犯聞之而夜哭。公
曰:寡人出亡二十年,乃今得反國。咎犯聞之不喜而
哭,意不欲寡人反國耶。犯對曰:豆,所以食也,蓆蓐,
所以臥也,而君捐之;手足胼胝,面目黧黑,勞有功者
也,而君後之。今臣有與在後,中不勝其哀,故哭。
《說苑·權(quán)謀篇》:晉文公伐衛(wèi),入郭,坐士令食,曰:今日必
得大垣。公子慮俛而笑之。文公曰:奚笑。對曰:臣之妻
歸,臣送之,反見桑者而助之。顧臣之妻則亦有送之
者矣。文公懼,還師而歸,至國,而貉人攻其地。

《左傳》:僖公十五年,秦伯伐晉,戰(zhàn)於韓原。獲晉侯,秦許
晉平。晉侯使郤乞告瑕呂飴甥,且召之。子金教之言
曰:朝國人而以君命賞,且告之曰:孤雖歸,辱社稷矣。
其卜貳圉也,眾皆哭,晉于是乎作爰田。

三十二年,杞子自鄭使告于秦曰:鄭人使我掌其北
門之管,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公召孟明,西乞、白乙。
使出師于東門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見師之出,
而不見其入也。蹇叔之子與師,哭而送之,曰:晉人御
師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必死是間,余收爾骨焉。秦師
遂東。

文公十五年,齊人歸公孫敖之喪。葬視共仲聲已不
視,帷堂而哭。襄仲欲勿哭,惠伯曰:喪親之終也。雖不
能始善,終可也。史佚有言曰:兄弟致美救乏,賀善吊
災(zāi),祭敬喪哀情,雖不同毋絕其愛親之道也。子無失
道,何怨于人。襄仲說帥兄弟以哭之。

十八年丁丑,公薨。冬十月,襄仲殺惡及視而立。宣公
夫人姜氏歸于齊,將行,哭而過市,曰:天乎。仲為不道,
殺適立庶。市人皆哭,魯人謂之哀姜。

宣公十二年,楚子圍鄭,鄭人卜行成不吉,卜臨于大
宮,且巷出車,吉,國人大臨,守陴者皆哭。楚子退師。注:
臨哭也,哀其窮哭,故為退師。

十七年,晉侯使郤克徵會于齊,齊頃公帷婦人使觀
之,婦人笑于房,獻(xiàn)子怒,出而誓曰:所不此報(bào),無能涉
河。

成公十七年初,聲伯夢涉洹,或與己瓊瑰食之,泣而
為瓊瑰,盈其懷,從而歌之曰:齊洹之水,贈我以瓊瑰,
歸乎歸乎,瓊瑰盈吾懷乎。

襄公二十二年,楚觀起有寵于令尹子南,未益祿而
有馬數(shù)十乘,楚人患之,王將討焉。子南之子棄疾為
王御士,王每見之必泣,棄疾曰:君三泣臣矣。敢問誰
之罪也。王曰:令尹之不能,爾所知也。國將討焉。爾其
居乎,對曰:父戮子居,君焉用之,泄命重刑,臣亦不為。
二十三年,孟孫卒,臧孫入哭,甚哀多涕,出,其御曰:孟
孫之惡子也。而哀如是,季孫若死,其若之何,臧孫曰:
季孫之愛我,疾疢也。孟孫之惡我,藥石也。美疢不如
惡石。夫石猶生我,疢之美,其毒滋多,孟孫死,吾亡無
日矣。

三十一年夏六月,公薨。冬,十月,滕成公來會葬,惰而
多涕,子服惠伯曰:滕君將死矣。怠于其位,而哀已甚,
兆于死所矣。能無從乎。

《史記·孫武傳》:武以兵法見于吳王闔閭。闔閭曰:可試
以婦人乎。曰:可。于是出宮中美人,得百八十人。孫子
分為二隊(duì),以王之寵姬二人各為隊(duì)長,即三令五申
之。于是鼓之右,婦人大笑。孫子曰:約束不明,申令不
熟,將之罪也。復(fù)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婦人復(fù)大笑。孫
子曰:約束不明,申令不熟,將之罪也;既以明而不如
法,吏士之罪也。遂斬隊(duì)長二人以徇。

《韓子·難三篇》:鄭子產(chǎn)晨出,過束匠之閭,聞婦人之哭
也,撫其御之手而聽之。有間,遣吏執(zhí)而問之,則手絞
其夫者也。異日,其御問曰:夫子何以知之。子產(chǎn)曰:其
聲懼。凡人于其親愛也,始病而憂,臨死而懼,已死而
哀。今哭夫已死,不哀而懼,是以知其有奸也。

《左傳》:昭公十六年三月,晉韓起聘于鄭,鄭伯享之,子
產(chǎn)戒曰:茍有位于朝,無有不共恪,孔張後至,立于客
間,執(zhí)政御之,適客後,又御之,適縣間,客從而笑之,事
畢,子諫。曰:夫大國之人,不可不慎也。幾為之笑,而
不陵我,我皆有禮。夫猶鄙我,國而無禮,何以求榮。
十八年,鄭禳火于元冥回祿,祈于四鄘,書焚室而寬
其征,與之材,三日哭,國不市,使行人告于諸侯。
二十一年秋,七月,壬午,朔,日有食之,叔輒哭日食。注意
在于憂災(zāi)
昭子曰:子叔將死,非所哭也。八月,叔輒卒。
二十八年,昔賈大夫惡,娶妻而美,三年不言不笑,御
以如皋,射雉獲之,其妻始笑而言,賈大夫曰:才之不
可以已,我不能射,女遂不言不笑。

定公四年,吳入郢,楚子奔隨。初,伍員與申包胥友,其
亡也。謂申包胥曰:我必復(fù)楚國,申包胥曰:子能復(fù)之,
我必能興之,及昭王在隨,申包胥如秦乞師。秦伯使
辭焉。曰:寡人聞命矣。子姑就館,將圖而告,對曰:寡君
越在草莽,未獲所伏,下臣何敢即安,立依于庭墻而
哭,日夜不絕聲,勺飲不入口,七日,秦師乃出。

十年,公子地有白馬四,公嬖向魋,魋欲之,公取而朱
其尾鬣以與之,地怒,使其徒抶魋而奪之,魋懼將走,
公閉門而泣之目盡腫。

《晏子·雜上篇》:晏子為莊公臣,言大用。每朝賜爵益邑,
俄而不用。每朝致邑與爵,爵邑盡退。朝而乘嘳,然而
嘆終而笑。其仆曰:何嘆笑相從數(shù)也。晏子曰:吾嘆也,
哀吾君不免于難。吾笑也,喜吾自得也。吾亦無死矣。
崔杼果弒莊公。

《諫上篇》:景公游于牛山,北臨其國城,而流涕曰:若何
滂,滂去此而死乎艾??琢?、丘據(jù)皆從而泣,晏子獨(dú)笑
于傍,公刷涕而顧晏子曰:寡人今日游悲,孔與據(jù)皆
從寡人而涕泣。子之獨(dú)笑,何也。晏子對曰:使賢者常
守之,則太公、桓公將常守之矣。使勇者常守之,則莊
公靈公將常守之矣。數(shù)君者將守之,則吾君安得此
位而立焉。以其迭處之迭,去之至于君也。而獨(dú)為之
流涕,是不仁也。不仁之君,見一諂諛之臣,見二,此臣
之所以獨(dú)竊笑也。

《外篇》:景公宿于路寢之宮,夜分聞西方有男子哭者。
公悲之,明日朝問于晏子曰:寡人夜者聞西方有男
子哭者,聲甚哀,氣甚悲,是奚為者也。寡人哀之。晏子
對曰:西郭有布衣之士盆成括也,父之孝子兄之順
弟也。又嘗為孔子門人,今其母不幸而死,祔柩未葬,
家貧身老,子恐力不能合祔,是以悲也。公曰:子為
寡人吊之。因問其偏祔何所在,晏子奉命往吊而問
偏之所在。盆成括再拜稽首而不起。曰:偏祔寄于路
寢,得為地下之。臣擁札操筆給事宮殿中右陛之下,
愿以某日送,未得君之意也。窮困無以圖之,布唇枯
舌焦心熱中,今君不辱而臨之,愿君圖之。晏子入復(fù)
乎公,公喟然太息,乃使開兇門以迎盆成括,盆成括
于是臨事不敢哭。奉事以禮畢出門,然後舉聲焉。
《列子·周穆王篇》:燕人生于燕,長于楚,及老而還本國。
過晉國,同行者誑之;指舍曰:此若先人之廬。乃涓然
而泣。指壟曰:此若先人之冢。其人哭不自禁。同行者
啞然大笑,曰:予昔紿若,此晉國耳。其人大慚。及至燕,
真見先人之廬冢,悲心更微。

《禮記·檀弓》:孔子先反,門人後,雨甚至,孔子問焉。曰:爾
來何遲也。曰:防墓崩??鬃硬粦?yīng),三,孔子泫然流涕曰:
吾聞之,古不修墓。

伯魚之母死,期而猶哭。夫子聞之,曰:誰與哭者。門人
曰:鯉也。夫子曰:嘻,其甚也。伯魚聞之,遂除之。

孔子之衛(wèi),遇舊館人之喪,入而哭之哀,出,使子貢說
驂而賻之,子貢曰:于門人之喪,未有所說驂,說驂于
舊館,無乃已重乎。夫子曰:予鄉(xiāng)者入而哭之,遇于一
哀,而出涕,予惡夫涕之無從也。小子行之。

孔子過泰山側(cè),有婦人哭於墓者而哀,夫子式而聽
之,使子路問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憂者。而曰:然。
昔者吾舅死於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
曰:何為不去也。曰:無苛政。夫子曰:小子識之,苛政猛
於虎也。

陽門之介夫死,司城子罕入而哭之哀,晉人之覘宋
者,反報(bào)於晉侯曰:陽門之介夫死,而子罕哭之哀,而
民說,殆不可伐也。

《家語·致思篇》:孔子適齊,中路聞哭者之聲,其音甚哀。
孔子謂其仆曰:此哭哀則哀矣,然非喪者之哀矣。驅(qū)
而前,少進(jìn),見有異人焉,擁鐮帶索,哭者不哀。孔子下
車,追而問曰:子何人也。對曰:吾丘吾子也。曰:子今非
喪之所,奚哭之悲也。丘吾子曰:吾有三失,晚而自覺,
悔之何及。吾少時好學(xué),周遍天下,後還喪吾親,是一
失也;長事齊君,君驕奢失士,臣節(jié)不遂,是二失也;吾
平生厚交,而今皆離絕,是三失也。夫樹欲靜而風(fēng)不
停,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往而不來者年也,不可再見者
親也,請從此辭,遂投水而死。

《說苑·辨物篇》:孔子晨立堂上,聞哭者聲音甚悲,孔子
援琴而鼓之,其音同也。孔子出,而弟子有叱者,問:誰
也。曰:回也。孔子曰:回何為而叱。回曰:今者有哭者其
音甚悲,非獨(dú)哭死,又哭生離者??鬃釉唬汉我灾;?br> 曰:似完山之鳥??鬃釉唬汉稳?。回曰:完山之鳥生四子,
羽翼已成乃離四海,哀鳴送之,為是往而不復(fù)返也。
孔子使人問哭者,哭者曰:父死家貧,賣子以葬,父將
與其別也??鬃釉唬荷圃?,圣人也。

《左傳》:哀公十年,公會吳子、邾子、郯子,伐齊南鄙,師于
鄎,齊人弒悼公,赴于師。吳子三日哭于軍門之外。
《家語·辨物篇》:叔孫氏之車士曰子鉏商,采薪于大野,
獲麟焉,折其前左足,載以歸,叔孫以為不祥,棄之郭
外。使人告孔子曰:有而角者,何也??鬃油^之,曰:
麟也。胡為來哉。胡為來哉。反袂拭面,涕泣沾衿。子貢
問曰:夫子何泣爾。孔子曰:麟之至,為明王也,出非其
時而見害,吾是以傷哉。

《正論篇》:郕人子蒲卒,哭之呼滅。子游曰:若是哭也,其
野哉??鬃訍阂翱拚???拚呗勚?,遂改之。

《尸子》:曾子每讀喪禮,下淚沾襟。

《禮記·檀弓》: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曾子吊之,曰:吾聞
之也。朋友喪明則哭之。曾子哭,子夏亦哭,曰:天乎。予
之無罪也。曾子怒,曰:商,女何無罪也。吾與女事夫子
于洙泗之間,退而老于西河之上,使西河之民,疑女
于夫子,爾罪一也。喪爾親,使民未有聞焉。爾罪二也。
喪爾子,喪爾明,爾罪三也。而曰:爾何無罪歟。子夏投
其杖而拜,曰:吾過矣。吾過矣。吾離群而索居,亦已久
矣。

文伯之喪,敬姜據(jù)其床而不哭,曰:昔者吾有斯子也。
吾以將為賢人也。吾未嘗以就公室,今及其死也。朋
友諸臣未有出涕者,而內(nèi)人皆行哭失聲,斯子也。必
多曠于禮矣夫。

《說苑·正諫篇》:趙簡子舉兵而攻齊,令軍中有敢諫者
罪至死,被甲之士,名曰公盧,望見簡子大笑;簡子曰:
子何笑。對曰:臣有夙笑。簡子曰:有以解之則可,無以
解之則死。對曰:當(dāng)桑之時,臣鄰家夫與妻俱之田,見
桑中女,因往追之,不能得,還反,其妻怒而去之,臣笑
其曠也。簡子曰:今吾伐國失國,是吾曠也。於是罷師
而歸。

《呂氏春秋·精通篇》:鍾子期夜聞?chuàng)繇嗾叨?,使人?br> 而問之曰:子何擊磬之悲也。答曰:臣之父不幸而殺
人,不得生;臣之母得生,而為公家為酒;臣之身得生,
而為公家擊磬。臣不睹臣之母三年矣。昔為舍氏睹
臣之母,量所以贖之則無有,而身固公家之財(cái)也。是
故悲也。鍾子期嘆嗟曰:悲夫。悲夫。心非臂也,臂非椎
非石也。悲存乎心而木石應(yīng)之,故君子誠乎此而諭
乎彼,感乎已而發(fā)乎人,豈必強(qiáng)說乎哉。

《賈誼·新書》:鄒穆公死,鄒之百姓,若失慈父,行哭三月。
四境之鄰于鄒者,士民向方而道哭。

《禮記·檀弓》:陳莊子死,赴于魯,魯人欲勿哭,繆公召縣
子而問焉??h子曰:古之大夫,束修之問不出竟,雖欲
哭之,安得而哭之,今之大夫,交政于中國,雖欲勿哭,
焉得而勿哭,且臣聞之,哭有二道,有愛而哭之,有畏
而哭之,公曰:然,然則如之何而可,縣子曰:請哭諸異
姓之廟,于是與哭諸縣氏。

《說苑·權(quán)謀篇》:下蔡威公閉門而哭,三日三夜,泣盡而
繼以血,旁鄰窺墻而問之。曰:子何故而哭,悲若此乎。
對曰:吾國且亡。曰:何以知也。應(yīng)之曰:吾聞病之將死
也,不可為良醫(yī);國之將亡也,不可為計(jì)謀;吾數(shù)諫吾
君,吾君不用,是以知國之將亡也。

《列子·湯問篇》:韓娥東之齊,過逆旅,逆旅人辱之。韓娥
因曼聲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對,三日不食。
《史記·滑稽傳》:齊威王八年,楚大發(fā)兵加齊。齊王使淳
于髡之趙請救兵,齎金百斤,車馬十駟。淳于髡仰天
大笑,冠纓索絕。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
豈有說乎。髡曰:今者臣從東方來,見道傍有穰田者,
操一豚蹄,酒一盂,而祝曰:甌窶滿篝,污邪滿車,五谷
蕃熟,穰穰滿家。臣見其所持者狹而所欲者奢,故笑
之。於是齊威王乃益齎黃金千鎰,白璧十雙,車馬百
駟。髡辭而行,至趙。趙王與之精兵一萬,革車千乘。楚
聞之,夜引兵而去。

《艾子後語》:齊宣王謂淳于髡曰:天地幾萬歲而翻覆。
髡對曰:聞之先師天地以萬歲為元,十二萬歲為會,
至?xí)惨印0勇勂溲?,大哭。宣王訝曰:夫子?br> 哭。艾子收淚而對曰:臣為十一萬九千九百九十九
年,上百姓而哭。王曰:何也。艾子曰:愁他那年上何處
去躲這場災(zāi)難。

《戰(zhàn)國策》:魏文侯與田子方飲酒而稱樂。文侯曰:鐘聲
不比乎,左高。田子方笑。文侯曰:奚笑。子方曰:臣聞之,
君明則樂官不明則樂音。今君審于聲,臣恐君之聾
于官也。文侯曰:善,敬聞命。

魏王與龍陽君共船而釣,龍陽君得十余魚而涕下。
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對曰:臣無敢不
安也。王曰:然則何為涕出。曰:臣為臣之所得魚也。王
曰:何為也。對曰:臣之始得魚也,臣甚喜,後得又益大,
今臣直欲棄前之所得矣。今以臣之兇惡,而得為王
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於庭,辟人於涂。四海之
內(nèi),美人亦甚多矣,聞臣之得幸於王也,必褰裳而趨
大王。臣亦猶曩臣之前所得魚也,臣亦將棄矣,臣安
能無涕出乎。

《淮南子·覽冥訓(xùn)》:雍門子以哭見孟嘗君,已而陳辭通
意,撫心發(fā)聲。孟嘗君為之增欷歍唈,流涕狼戾不可
止。

《史記·平原君傳》:平原君家樓臨民家。民家有躄者,盤
散行汲。平原君美人居樓上,臨見,大笑之。明日,躄者
至平原君門,請?jiān)唬撼悸劸彩浚坎贿h(yuǎn)千里而至
者,以君能貴士而賤妾也。臣不幸有罷癃之病,而君
之後宮臨而笑臣,臣愿得笑臣者頭。平原君笑應(yīng)曰:
諾。躄者去,平原君笑曰:觀此豎子,乃欲以一笑之故
殺吾美人,不亦甚乎。終不殺。居歲余,賓客門下舍人
稍稍引去者過半。平原君怪之,曰:勝所以待諸君者
未嘗敢失禮,而去者何多也。門下一人前對曰:以君
之不殺笑躄者,以君為愛色而賤士,士即去耳。于是
平原君乃斬笑躄者美人頭,自造門進(jìn)躄者,因謝焉。
其後門下乃復(fù)稍稍來。

《孔叢子·儒服篇》:子高游趙,平原君客有鄒文季節(jié)者,
與子高相善,及將還魯,諸故人訣既畢,文節(jié)送行三
宿臨別,文節(jié)流涕交頤子高徒抗手而已,分背就路,
其徒問曰:先生與彼二子善,彼有戀戀之心,未知後
會何如,凄愴流涕,而先生厲聲高揖此無乃非親親
之謂乎。子高曰:始焉謂此二子丈夫爾,乃今知其婦
人也。人生則有四方之志豈鹿豕也哉而常聚乎。其
徒曰:若此二子之泣非邪。答曰:斯二子良人也。有不
忍之心,若于取斷,必不足矣。其徒曰:凡泣者一無取
乎。子高曰:有二焉。大奸之人,以泣自信,婦人懦夫,以
泣著愛。

《說苑·尊賢篇》:應(yīng)侯與賈午子坐,聞其鼓琴之聲,應(yīng)侯
曰:今日之琴,一何悲也。賈午子曰:夫張急調(diào)下,故使
人悲耳。急張者,良材也;調(diào)下者,官卑也。取夫良材而
卑官之,安能無悲乎。應(yīng)侯曰:善哉。

《呂氏春秋·長見篇》:吳起治西河之外,王錯譖之于魏
武侯,武侯使人召之。吳起至于岸門,止車而望西河,
泣數(shù)行而下。其仆謂吳起曰:竊觀公之意,視釋天下
若釋,今去西河而泣,何也。吳起抿泣而應(yīng)曰:子不
識。君知我而使我畢能西河可以王。今君聽讒人之
議,而不知我,西河之為秦取不久矣,魏從此削矣。吳
起果去魏入楚。有間,西河畢入秦,秦日益大,此吳起
之所先見而泣也。

《論衡·逢遇篇》:昔周人有仕數(shù)不遇,年老白首,泣涕于
途者。人或問之:何為泣乎。對曰:吾仕數(shù)不遇,自傷年
老失時,是以泣也。

《漢書·項(xiàng)籍傳》:羽與漢王約,中分天下。巳約,羽解而東。
五年,漢王進(jìn)兵追羽,用張良計(jì),與齊梁諸侯皆大會。
羽壁垓下,軍少食盡。漢帥諸侯兵圍之?dāng)?shù)重。羽夜聞
漢軍四面皆楚歌,乃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
多也。起飲帳中。有美人姓虞氏,常幸從;駿馬名騅,常
騎。乃悲歌慷慨,自為歌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
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
數(shù)曲,美人和之。羽泣下數(shù)行,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外戚傳》:惠帝七年而崩。太后發(fā)喪,哭而泣不下。留侯
子張辟疆為侍中,年十五,謂丞相陳平曰:太后獨(dú)有
帝,今哭而不悲,君知其解未。陳平曰:何解。辟疆曰:帝
無壯子,太后畏君等。今請拜呂臺、呂產(chǎn)為將,將兵居
南北軍,及諸呂皆官,居中用事。如此則太后心安,君
等幸脫禍矣。丞相如辟疆計(jì)請之,太后說,其哭乃哀。
《中山靖王勝傳》:勝建元三年來朝,天子置酒,勝聞樂
聲而泣。問其故,勝對曰:臣聞悲者不可為絫欷,思者
不可為嘆息。故高漸離擊筑易水之上,荊軻為之低
而不食;雍門子壹微吟,孟嘗君為之於邑。今臣心結(jié)
日久,每聞幼眇之聲,不知涕泣之橫集也。

《神異經(jīng)》:東方有人不妄語,恒笑,倉卒見之,如癡。
《淮南子·說山訓(xùn)》:東家母死,其子哭之不哀,西家子見
之,歸謂其母曰:社何愛速死,吾必悲哭社。夫欲其母
死者,雖死亦不能悲哭矣。

《漢書·昌邑哀王髆傳》:髆薨,子賀嗣。昭帝崩,無嗣,大將
軍霍光徵王賀典喪。賀到霸上,大鴻臚郊迎,騶奉乘
輿車。王使仆壽成御,郎中令龔遂參乘。旦至廣明東
都門,遂曰:禮,奔喪望見國都哭。此長安東郭門也。賀
曰:我嗌痛,不能哭。至城門,遂復(fù)言,賀曰:城門與郭門
等耳。且至未央宮東闕,遂曰:昌邑帳在是闕外馳道
北,未至帳所,有南北行道,馬足未至數(shù)步,大王宜下
車,鄉(xiāng)闕西面伏,哭盡哀止。王曰:諾。到,哭如儀。

《王莽傳》:莽軍師外破,大臣內(nèi)畔。愈憂,不知所出。崔發(fā)
言:周禮及春秋左氏,國有大災(zāi),則哭以厭之。故易稱
先號咷而後笑。宜呼嗟告天以求救。莽自知敗,乃率
群臣至南郊,陳其符命本末,仰天曰:皇天既命授臣
莽,何不殄滅眾賊。即令臣莽非是,愿下雷霆誅臣莽。
因搏心大哭,氣盡,伏而叩頭。又作告天策,自陳功勞,
千余言。諸生小民會旦夕哭,為設(shè)飧粥,甚悲哀及能
誦策文者除以為郎,至五千余人。惲將領(lǐng)之。
《何并傳》:并徙潁川太守,代陵陽嚴(yán)詡。詡本以孝行為
官,謂掾史為師友,有過輒閉合自責(zé),終不大言。郡中
亂,王莽遣使徵詡,官屬數(shù)百人為設(shè)祖道,詡據(jù)地哭。
掾史曰:明府吉徵,不宜若此。詡曰:吾哀潁川士,身豈
有憂哉。我以柔弱徵,必選剛猛代。代到,將有僵仆者,
故相吊耳。

《後漢書·來歙傳》:歙與蓋延進(jìn)攻公孫述。蜀人大懼,使
刺客刺歙,未殊,馳召蓋延。延見歙,因伏悲哀,不能仰
視。歙叱延曰:虎牙何敢然。今使者中刺客,無以報(bào)國,
故呼巨卿,欲相屬以軍事,而反效兒女子涕泣乎。刃
雖在身,不能勒兵斬公邪。延收淚強(qiáng)起,受所誡。
《趙壹傳》:壹造河南尹羊陟,不得見。壹以公卿中非陟
無足以托名者,乃日往到門,陟自強(qiáng)許通,尚臥未起,
壹逕入上堂,遂前臨之,曰:竊伏西州,承高風(fēng)舊矣,乃
今方遇而忽然,奈何命也。因舉聲哭,門下驚,皆奔入
滿側(cè)。陟知其非常人,乃起,延與語,大奇之。執(zhí)其手曰:
良璞不剖,必有泣血以相明者矣。

《梁冀傳》:冀妻孫壽善為妖態(tài),作折腰步,齲齒笑,以為
媚惑。

《三齊略記》:鄭司農(nóng)常居不其城南山中教授,黃巾亂
乃避,遣生徒崔琰、王經(jīng)諸賢于此,揮涕而散。
《後漢書·逸民傳》:陳留老父者,不知何許人也?;傅凼溃?br> 黨錮事起,守外黃令陳留張升去官歸鄉(xiāng)里,道逢友
人,共班草而言。升曰:吾聞趙殺鳴犢,仲尼臨河而反;
覆巢竭淵,龍鳳逝而不至。今宦豎日亂,陷害忠良,賢
人君子其去朝乎。夫德之不建,人之無援,將性命之
不免,奈何。因相抱而泣。老父趨而過之,植其杖,太息
言曰:吁。二大夫何泣之悲也。夫龍不隱鱗,鳳不藏羽,
網(wǎng)羅高懸,去將安所。雖泣何及乎。二人欲與之語,不
顧而去。

《禰衡傳》:孔融愛衡才,數(shù)稱述于曹操。操欲見之,而衡
數(shù)辱操。操怒,謂融曰:禰衡豎子,孤殺之猶雀鼠耳。顧
此人素有虛名,遠(yuǎn)近將謂孤不能容之,今送與劉表,
視當(dāng)如何。於是遣人騎送之。臨發(fā),眾人為之祖道,先
供設(shè)於城南,乃更相戒曰:禰衡悖虐無禮,今因其後
到,咸當(dāng)以不起折之也。及衡至,眾人莫肯興,衡坐而
大號。眾問其故,衡曰:坐者為冢,臥者為屍,屍冢之間,
能不悲乎。

《吳志·孫權(quán)傳》:建安五年,孫策薨,以事授權(quán),權(quán)哭未及
息。策長史張昭謂權(quán)曰:孝廉,此寧哭時邪。且周公立
法而伯禽不師,非欲違父,時不得行也。況今奸宄競
逐,豺狼滿道,乃欲哀親戚,顧禮制,是猶開門而揖盜,
未可以為仁也。乃改易權(quán)服,扶令上馬,使出巡軍。
《魏志·王修傳注·傅子》曰:太祖既誅袁譚,梟其首,令曰:
敢哭之者,戮及妻、子。於是王叔治、田子泰相謂曰:生
受辟命,亡而不哭,非義也。畏死忘義,何以立世。遂造
其首而哭之,哀動三軍。軍正白行其戮,太祖曰:義士
也。赦之。

《蘇則傳注·魏略》曰:則在金城,聞漢帝禪位,以為崩也,
乃發(fā)喪;後聞其在,自以不審,意頗默然。臨淄侯植自
傷失先帝意,亦怨激而哭。其後文帝出游,追恨臨淄,
顧謂左右曰:人心不同,當(dāng)我登大位之時,天下有哭
者。時從臣知帝此言有為而發(fā)也,而則以為為己,欲
下馬謝。侍中傅巽目之,乃悟。

《蜀志·譙周傳》:建興中,丞相亮領(lǐng)益州牧,命周為勸學(xué)
從事。按注《蜀記》曰:周初見亮,左右皆笑。既出,有司請
推笑者,亮曰:孤尚不能忍,況左右乎。

《馬忠傳》:忠為人寬濟(jì)有度量,但詼啁大笑,忿怒不形
於色。

《晉書·阮籍傳》:籍性至孝,母終,正與人圍碁,對者求止,
籍留與決賭。既而飲酒二斗,舉聲一號,吐血數(shù)升。及
將葬,食一蒸肫,飲二斗酒,然後臨訣,直言窮矣,舉聲
一號,因又吐血數(shù)升。毀瘠骨立,殆致滅性。裴楷往吊
之,籍散發(fā)箕踞,醉而直視,楷吊喭畢便去。或問楷:凡
吊者,主哭,客乃為禮。籍既不哭,君何為哭。楷曰:阮籍
既方外之士,故不崇禮典。我俗中之士,故以軌儀自
居。時人嘆為兩得。又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
識其父兄,徑往哭之,盡哀而還。其外坦蕩而內(nèi)淳至,
皆此類也。時率意獨(dú)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慟哭
而反。

《陸云傳》:云與兄機(jī)齊名,吳平,入洛。機(jī)初詣張華,華問
云何在。機(jī)曰:云有笑疾,未敢自見。俄而云至。華為人
多姿致,又好帛繩纏須。云見而大笑,不能自已。先是,
嘗著縗絰上船,于水中顧見其影,因大笑落水,人救
獲免。

《世說》:王戎喪兒萬子,山簡往省之,王悲不自勝。簡曰:
孩抱中物,何至於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乃情。情
之所鍾,正在我輩。服其言,更為之慟。
《襄陽耆舊傳》:羊公與鄒潤甫登峴山,垂泣曰:自有宇
宙,便有此山。由來賢達(dá),登此遠(yuǎn)望者多矣。皆湮滅無
聞,不可得知,念及令人悲傷。

《晉書·羊祜傳》:祜卒,時年五十八。帝素服哭之,甚哀。是
日大寒,帝涕淚沾須鬢,皆為冰焉。南州人征市日聞
祜喪,莫不號慟,罷市,巷哭者聲相接。吳守邊將士亦
為之泣。其仁德所感如此。

《魏舒?zhèn)鳌罚菏孀踊?,清惠有才行,為太子舍人。年二十七?br> 先舒卒,朝野咸為舒悲惜。舒每哀慟,退而嘆曰:吾不
及莊生遠(yuǎn)矣,豈以無益自損乎。于是終服不復(fù)哭。
《淳于智傳》:夏侯藻母病困,詣智卜,忽有一狐當(dāng)門向
之嗥。藻怖愕,馳見智。智曰:其禍甚急,君速歸,在狐嗥
處拊心啼哭,令家人驚怪,大小必出,一人勿出,哭勿
止,然後其禍可救也。藻還,如其言,母亦扶病而出。家
人既集,堂屋五間拉然而崩。

《語林》:王武子葬,孫子荊哭之甚悲。賓客莫不垂涕,哭
畢,向靈座曰:卿常好驢鳴,今為君作驢鳴。既作聲似
真,賓客大笑。孫聞笑顧,謂曰:諸君不死,令王武子死
乎。

《世說》:任育長嘗行從棺邸下度,流涕悲哀。王丞相聞
之曰:此是有情癡。

王長史登茅山,大慟哭曰:瑯邪王伯輿,終當(dāng)為情死。
《晉書·孝武本紀(jì)》:簡文之崩也,時年十歲,至晡不臨,左
右進(jìn)諫,答曰:哀至則哭,何常之有。謝安嘗嘆以為精
理不減先帝。

《顧愷之傳》:愷之,桓溫引為大司馬參軍,甚見親昵。溫
薨後,愷之拜溫墓,賦詩云:山崩溟海竭,魚鳥將何依。
或問之曰:卿憑重桓公乃爾,哭狀其可見乎。答曰:聲
如震雷破山,淚如傾河注海。

《王珣傳》:初,珣既與謝安有隙,在東聞安薨,便出京師,
詣族弟獻(xiàn)之,曰:吾欲哭謝公。獻(xiàn)之驚曰:所望于法護(hù)。
于是直前哭之甚慟。法護(hù),珣小字也。

《謝安傳》:羊曇者,太山人,知名士也,為安所愛重。安薨
後,輟樂彌年,行不由西州路。嘗因石頭大醉,扶路唱
樂,不覺至州門。左右白曰:此西州門。曇悲感不已,以
馬策扣扉,誦曹子建詩曰:生存華屋處,零落歸山丘。
慟哭而去。

《慕容熙載記》:熙偽皇后苻氏死,熙服斬縗,食粥。制百
寮於宮內(nèi)哭臨,令沙門素服。使有司案檢哭者,有淚
以為忠孝,無則罪之,於是群臣震懼,莫不含辛以為
淚焉。

《苻登載記》:登率眾下隴入朝那,姚萇據(jù)武都相持,累
戰(zhàn)互有勝負(fù)。萇退還安定。登率騎萬余圍萇營,四面
大哭,哀聲動人。萇惡之,乃命三軍哭以應(yīng)登,登乃引
退。

《世說》:桓南郡被召作太子洗馬,船泊荻渚,王大服散
後已小醉,往看桓。桓為設(shè)酒,不能冷飲,頻與左右:令
溫酒來?;改肆魈閱柩剩醣阌??;敢允纸硌跍I,因
謂王曰:犯我家諱,何預(yù)卿事。王嘆曰:靈寶故自達(dá)。
桓南郡與道曜講老子,王侍中為主簿,在坐。桓公曰:
王主簿,可顧名思義。王未有答,且大笑?;腹唬和跛?br> 道故能作大家兒笑。

《蓮社高賢傳》:陸修靜,吳興人。早為道士,置館廬山,時
遠(yuǎn)法師居?xùn)|林,其處流泉匝,寺下入于溪,每送客過
此,輒有虎號鳴,因名虎溪。后送客未嘗過,獨(dú)陶淵明
與修靜至,語道契合,不覺過溪。因相與大笑,世傳為
三笑圖。

《宋書·王元謨傳》:元謨遷寧蠻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
雍土多僑寓,元謨請土斷流民,當(dāng)時百姓不愿屬籍,
罷之。其年,元謨又令九品以上租,使貧富相通,境內(nèi)
莫不嗟怨。民間訛言元謨欲反,時柳元景當(dāng)權(quán),元景
弟僧景為新城太守,以元景之勢,制令南陽、順陽、上
庸、新城諸郡并發(fā)兵討元謨。元謨令內(nèi)外宴然,以解
眾惑,馳啟孝武,具陳本末。帝知其虛,馳遣主書吳喜
公撫慰之,又答曰:梁山風(fēng)塵,初不介意,君臣之際,過
足相保,聊復(fù)為笑,伸卿眉頭。元謨性嚴(yán),未嘗妄笑,時
人言元謨眉頭未曾伸,故帝以此戲之。

《劉懷慎傳》:懷慎子德愿為秦郡太守。德愿性粗率,為
世祖所狎侮。上寵姬殷貴妃薨,葬畢,數(shù)與群臣至殷
墓。謂德愿曰:卿哭貴妃若悲,當(dāng)加厚賞。德愿應(yīng)聲便
號慟,撫膺擗踴,涕泗交流。上甚悅,以為豫州刺史。又
令醫(yī)術(shù)人羊志哭殷氏,志亦嗚咽。他日有問志:卿那
得此副急淚。志時新喪愛姬,答曰:我爾時自哭亡妾
耳。志滑稽,善為諧謔,上亦愛狎之。

《談藪》:王元景使梁劉孝綽,送之泣下,元景無淚,謝曰:
卿勿怪我,別後當(dāng)闌干耳。

《魏書·諸帝子孫傳》:艾陵伯萇性剛毅,雖有吉慶事,未
嘗開口而笑。高祖遷都,萇以代尹留鎮(zhèn)。除懷朔鎮(zhèn)都
大將,因別賜萇酒,雖拜飲,而顏色不泰。高祖曰:聞公
一生不笑,今方隔山,當(dāng)為朕笑。竟不能得。高祖曰:五
行之氣,偏有所不入。六合之間,亦何事不有。左右見
者,無不扼腕大笑。

《北齊書·安德王延宗傳》:蘭陵王芒山死,妃鄭氏以頸
珠施佛。廣陵王使贖之。延宗手書以諫,而淚滿紙。河
間死,延宗哭之淚赤。

《北史·崔瞻傳》:瞻除太子中庶子,時詔議三恪之禮,太
子少傅魏收為一議,朝士莫不雷同。瞻別立異議,收
讀訖笑而不言。瞻正色曰:圣上詔群臣議國家大典,
少傅名位不輕,瞻議若是,須贊其所長;若非,須詰其
不允。何容讀國士議文,直此冷笑。

《隋書·厙狄士文傳》:士文拜貝州刺史。至州發(fā)擿奸隱,
長吏尺布升粟之贓,無所寬貸。得千余人而奏之,上
悉配防嶺南,親戚相送,哭泣之聲遍於州境。至嶺南,
遇瘴癘死者八九,於是父母妻子唯哭士文。士文聞
之,令人捕捉,撾捶盈前,而哭者彌甚。

《李穆傳》:穆兄子崇,周元年,以父賢勳,封回樂縣侯。時
年尚小,拜爵之日,親族相賀,崇獨(dú)泣下。賢怪而問之,
對曰:無勳于國,而幼少封侯,當(dāng)報(bào)主恩,不得終于孝
養(yǎng),是以悲耳。賢由此大奇之。

《唐書·張公謹(jǐn)傳》:公謹(jǐn)改襄州都督。卒官,年四十九。帝
將出次哭之,有司奏:日在辰,不可。帝曰:君臣猶父子
也,情感於內(nèi),安有所避。遂哭之。

《清異錄》:婁師德位貴而性通豁,尤善捧腹大笑,人謂
師德為齒牙春色。

《隋唐嘉話》:李太史與張文收率更坐,有暴風(fēng)自南而
至,李以南五里當(dāng)有哭者,張以為有音樂。左右馳馬
觀之,則遇送葬者,有鼓吹焉。

《唐書·李義府傳》:義府貌柔恭,與人言,嬉怡微笑,而陰
賊褊忌著於心,凡忤意者,皆中傷之,時號義府笑中
刀。

《桂苑叢談》:周鄭客唐衢,有文老而無成,善哭,每一聲
音調(diào)哀切,聞?wù)咂?。常游太原,遇享軍,酒酣,乃哭,滿
座不樂,主人為之罷宴矣。

《聞見後錄》:元和中,處士唐衢善哭,聞白樂天謫輒大
哭。衢後死,樂天有詩云:何當(dāng)向墳前,還君一掬淚。
《臨漢詩話》:韓愈游華山,窮極幽險(xiǎn),心悸目眩,不能下,
發(fā)狂號哭,投書與家人,別華陰令百計(jì)取之,方能下。
《唐書·劉崇魯傳》:帝以李磎輔政,及墨麻出,崇魯輒掠
麻大哭。帝問焉,崇魯曰:今雖乏人,豈宜取憸人為宰
相。磎由是不得相。磎亦劾奏,絁巾慘帶,不入國門;崇
魯向殿哭,厭詛天祚,殆人之妖。然崇龜始聞哭麻,恚
不食。曰:吾兄弟未始以聲利敗名,今不幸乃生是兒。
《清異錄》:和魯公慷慨厚德,每滑稽則哄堂大笑。時博
士楊永符能草圣,有省郎聞魯公笑聲,戲謂楊曰:丞
相口歡笑。永符曰:予忝事筆墨,方揮掃之際,亦謂太
博手怒耶。

《東軒筆錄》:陳摶字圖南,有經(jīng)世之才,生唐末厭五代
之亂。入武當(dāng)山學(xué)神仙,自晉漢已後,每聞一朝革命,
則嚬蹙數(shù)日。人有問者,瞪目不答。一日,方乘驢游華
陰,市人相語曰:趙點(diǎn)檢作官家。摶驚喜大笑,人問其
故,又笑曰:天下這回定疊也。太祖事周,為殿前都點(diǎn)
檢,摶嘗見天日之表,知太平自此始耳。

《宋史·扈蒙傳》:蒙有笑疾,雖上前不自禁。

《通監(jiān)》:范仲淹選監(jiān)司,取班簿,視不才者一筆勾之。富
弼曰:一筆勾,一家哭矣。仲淹曰:一家哭,何如一路哭
邪。遂悉罷之。

《宋史·包拯傳》:拯權(quán)知開封府,遷右司郎中。拯立朝剛
毅,貴戚宦官為之?dāng)渴?,聞?wù)呓詰勚?。人以包拯笑?br> 黃河清。

《聞見後錄》:司馬丞相薨於位,程伊川主喪事。專用古
禮,東坡自使所來吊伊川,止之曰:公方預(yù)吉禮,非哭
則不歌之義。不可入。東坡不顧,以入。曰:聞哭則不歌,
不聞歌,則不哭也。伊川不能敵其辯也。

《云谷雜記》:司馬溫公,元豐末來京師,都人競愿識之,
及薨,京之民罷市而往吊。粥衣以致奠,巷哭以道車
者,蓋以千萬數(shù)。上命戶部侍郎趙贍內(nèi)侍省押班,馮
宗道護(hù)其喪歸葬,贍等還告民,哭公哀甚,如哭其私
親,四方來位歷葬者,蓋數(shù)萬人。

《宋史·鄧綰傳》:綰遷職方員外郎。時王安石得君專政,
極其佞諛。安石薦於神宗,除集賢校理、檢正中書孔
目房。鄉(xiāng)人在都者皆笑且罵,綰曰:笑罵從汝,好官須
我為之。

《東坡志林》:己卯上元,予在儋耳。有老書生數(shù)人來過
曰:良月佳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從之,步城西入
僧舍,歷小巷,民夷雜蹂屠酤紛然,歸舍已三鼓矣。舍
中掩關(guān)熟寢,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為得失。問先生
何笑,蓋自笑也。然亦笑。韓退之釣魚無得,更欲遠(yuǎn)去。
通監(jiān)紹圣中以呂惠卿知大名府監(jiān)察御史,常安民
言惠卿賦,性深險(xiǎn)。今將過闕,必言先帝而泣以感動
陛下,希望留京帝納之,及惠卿至京,請對見帝,果言
先帝事而泣,帝正色不答,計(jì)卒不施而去。

《墨客揮犀》:舒王性酷嗜書,雖寢食間手不釋卷晝,或
宴居默坐,研究經(jīng)旨,知常州對客語,未嘗有笑容。一
日大會賓佐,倡優(yōu)在庭,公忽大笑,人頗怪之。乃共呼
優(yōu)人,厚遺之。曰:汝之藝能使太守開顏,其可賞也。有
一人竊疑公笑不由此,因乘間啟公。公曰:疇日席上
偶思咸恒二卦,豁悟微旨,自喜有得,不覺發(fā)笑耳。
貴耳集孝,皇圣明亦為左右者所惑,有一川官得郡
陛辭,有宦者奏知,來日有川知州上殿,官家莫要笑。
壽皇問如何不要笑,外面有一語云:裹上愨頭,西字
臉,恐官家見了笑。只得先奏。所謂知州者,面大而橫
闊,故有此語。來日上殿,壽皇一見,憶得先語便笑,卿
所奏不必宣讀,容朕宮中自看。愈笑不已。其人出外,
曰:早來天顏甚悅,以某奏劄稱旨。殊不知西字臉先
入之言,所以動壽皇之笑也。

《湘山野錄》:安鴻漸有滑稽清才,而復(fù)內(nèi)懼婦。翁死哭
於柩,其孺人素性嚴(yán),呼入繐幕中詬之,曰:汝哭何因
無淚。漸曰:以帕拭乾。妻嚴(yán)戒曰:來日早臨,定須見淚。
漸曰:唯。計(jì)既窘,來日以寬巾濕紙置於額,大叩其顙
而慟,慟罷其妻又呼入窺之。妻驚曰:淚出於眼,何故
額流。漸對曰:仆但聞自古云水出高原。

《三朝野史》:金陵帥閫趙以夫過衢州,訪秘書徐霖,相
見後覿面大慟。左右見者駭然,不知所哭何事。元來
哭世道艱險(xiǎn),小人在朝,君子在野,生民不見太平之
治,與霖俱懷婺緯之憂,故也。

悲歡部雜錄

《易經(jīng)·同人卦》:九五:同人,先號咷而後笑。

《離卦》: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

《震卦》:笑言啞啞。按程傳:啞啞,言笑和適之貌。

《萃卦》:上六:齎咨涕洟,無咎。按大全縉云馮氏曰:萃極
而散,窮無所倚之,象齎咨嘆也。涕洟,悲泣也。

《詩經(jīng)·召南草蟲篇》:未見君子,我心傷悲。

《邶風(fēng)·燕燕篇》:之子于歸,遠(yuǎn)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
雨。

《衛(wèi)風(fēng)·氓蚩篇》:乘彼垝垣,以望復(fù)關(guān),不見復(fù)關(guān),泣涕漣
漣,既見復(fù)關(guān),載笑載言。

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豳風(fēng)·東山篇》:我東曰歸,我心西悲。

《小雅·斯干篇》:爰笑爰語。

《大東篇》:睠言顧之,潸焉出涕。

《小明篇》:念彼共人,涕零如雨。

《禮記·曲禮》:父母有疾,笑不至矧。按注:齒本曰:矧,笑而
見矧,是大笑也。

《禮斗威儀》:君乘土而王,其民人好大笑。

樂動聲,儀人情,喜則笑矣。

《淮南子·說林訓(xùn)》:楊子見逵路而哭之,為其可以南,可
以北;墨子見練絲而泣之,為其可以黃,可以黑。
《說苑·貴德篇》:滿堂飲酒,有一人獨(dú)索向隅而泣,則一
堂之人皆不樂矣。

《無能子·答魯問篇》:無能子從父之弟。魯問曰:魯嘗念
未得而憂,追已往而悲得,酒酣醉陶然不知。今則不
能忘乎酒矣。無能子曰:汝之憂,汝之悲,自形乎。自心
乎。曰:自心。曰:心可睹乎。曰:不可睹。無能子曰:不可睹
者,憂悲之所生也。求憂悲之所生,且不可睹。憂悲何
寄哉。憂悲無寄,則使汝遂其未得還其已往,又將誰
付耶。今汝隨而悲憂之,是欲系風(fēng)擒影也。汝無憂悲
之所寄,而有味酒之陶然。不能自得,反浸漬于麴,
豈釀器乎。

《欒城遺言》:程正叔引《論語》云:南郊行事,回不當(dāng)哭。溫
公曰:古人但云哭則不歌,不曰歌則不哭,蓋朋友之
故,何可預(yù)期。

可談蔡持正自左揆責(zé)知安州,常作安陸十詩。吳處
厚捃摭箋注:蔡坐此,貶新州。其詩有云:睡起莞然成
獨(dú)笑,數(shù)聲漁笛在滄浪。吳注云:未知蔡確此時獨(dú)笑
何事。先公帥廣崇寧元年正月游蒲澗,同越俗也。見
游人簪鳳尾花,作口號中一聯(lián)云:孤臣正泣龍須草,
游子空簪鳳尾花。蓋以被遇先朝,自傷流落,後監(jiān)司
元論乃指此句以為罪其誣。注云:契勘,正月十二日
哲宗皇帝已大祥,豈是孤臣。正泣之時,鞫獄竟無他
意。讒口可畏如此,既不得笑,又不得哭。

釋常談泣於岐路,謂之楊朱之泣?;茨献釉唬簵钪煲?br> 岐路而泣之。曰:可以南可以北。高誘曰:嗟。其別易而
會難也。

《五色線桓譚新論》:人聞長安樂,則出門西向而笑。聞
肉味美,則過屠門而大嚼。

《能改齋漫錄》:世言笑之不情者,為乾笑。按宋范曄謀
逆就刑於市,妻來別罵曄曰:身固不足塞罪,奈何枉
殺子孫。曄乾笑而已。按乾笑自此始。

秘閣有古《笑林》十卷,晉孫楚笑賦曰:信天下之笑林,
調(diào)謔之具觀。笑林本此。

《輟錄》:楊鐵崖云:坡翁跋石,恪所畫以為三人皆大
笑,至衣服冠屨皆有笑態(tài)。其後之童子,赤罔知而大
笑。永叔書室圖三笑於壁,想見石恪所作,與此無異。
然坡翁所跋三笑,不言為誰,山谷特實(shí)以遠(yuǎn)公陶陸
事。陳賢良舜俞《廬山記》,亦謂舉世信之。有趙彥通者
作《廬岳獨(dú)笑》一篇,謂遠(yuǎn)公不與修靜,同時樓攻媿,亦
言修靜。元嘉末,始來廬山時,遠(yuǎn)公亡已三十余年,淵
明亡亦二十余年,其不同時,信哉。後世傳訛,往往如
此,使坡翁見之,亦當(dāng)絕倒也。

《凝齋筆語》:陽主笑陰主,哭故同人號咷。指六二笑,指
九五也。

《玉笑零音》:楊朱泣岐路,阮籍泣窮途,一以悲道之多
端,一以悲道之不達(dá)。

《珍珠船》:《南史·樂預(yù)傳》曰:此事人笑,褚公至今齒冷,無
為效也。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diǎn)。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diǎn)擊一鍵舉報(bào)。
    轉(zhuǎn)藏 分享 獻(xiàn)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