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 老公家的面永遠就只有那么一種。黏黏的,因吸收了湯汁而發(fā)脹的面,里面夾雜著幾根肉絲和姜絲,偶爾配上兩顆青菜養(yǎng)養(yǎng)眼。用盤子來盛的面條,分量十足。 對于不吃面食的他們來說,世間的面便是眼前這一盤子淳樸而單調(diào)管飽的面。 我是吃面長大的,媽媽手里的面總是會做出各種姿勢勾引著你去品嘗饕餮。拌面、湯面、炒面、燴面、打鹵面、手搟面、刀削面、寬面、細(xì)面、面片、濕面、干面......種類繁多,不勝枚舉。單拎出拌面來,就有炸醬面、蔥油拌面、菜拌面眾多種類。 我最鐘情的是湯面。媽媽做的湯面很簡單,一團面挑進碗里,舀上一勺湯,上面臥一個白白胖胖的荷包蛋,撒上幾顆蔥粒,滴上幾滴芝麻油。 吃之前先湊近深吸一口氣,濃郁的香氣充斥著肺腑,單純的讓人快樂。吃第一口面總要有個儀式的,把面條挑起兩根,然后在筷子上纏啊纏,待面纏到盡頭時,溫度也散的剛剛好。 我總是把荷包蛋留到最后再吃,吃完蛋就喝湯。黏在牙齒口腔里的蛋黃,被熱湯一沖,舒爽的流進肺腑里,總是能讓人痛快的呻吟出來。冬日里,來上這樣一碗湯面,整個寒冬都暖洋洋的。 長大后外出求學(xué)、工作,到在異鄉(xiāng)安家結(jié)婚生子,就很少能吃到媽媽做的熱湯面了。但,只要回家,媽媽做的第一頓飯總是湯面,用她的話叫:出門的餃子,歸家的面?;丶伊?,怎么能不吃面呢。 吃完一碗面,漂泊異鄉(xiāng)的情緒統(tǒng)統(tǒng)煙消云散,回家了。 面還是那個味道,只是接碗的手長大了,遞碗的手長老了。 我嘗試著做出那個味道,可嘗試千百遍卻總是差點。打電話跟媽媽敘說這件事情,她總是說,“回來我給你做著吃。” 我的女兒卻很喜歡我做的面,四歲的她能抱著碗吃的驚天動地。最喜歡看著她喝完最后一點湯,然后舔著嘴唇跟我說,“媽媽,真好吃!” 想必,當(dāng)年的我也是這個樣子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