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萎縮性胃炎常見證候可總結(jié)歸納為---- 四個證型:肝胃不和證、濕熱中阻證、脾虛氣滯證、胃陰不足證; 治法:以綜合辨證,配合行氣活血。 01、肝胃不和證 方名:香蘇飲加減。 組方:蘇梗、香附、陳皮、黃連、吳茱萸、烏賊骨、砂仁、生甘草。 加減:腹脹甚者----加枳殼、木香以理氣消脹; 便秘不暢者----酌加瓜蔞以行氣通便; 嘈雜、反酸明顯者----加龍膽草以清瀉肝膽濕熱; 胃脘疼痛者----加川楝子、延胡索以行氣止痛。 02、濕熱中阻證 方名:半夏瀉心湯加減。 組方:半夏、黃芩、黃連、茯苓、蒼術、厚樸、白蔻仁, 加減:燒心、善饑者----加浙貝母; 痞滿、惡心、納呆者----加佩蘭、砂仁、神曲以化濕止嘔、健脾開胃; 便秘者----加枳實、大腹皮以降氣通便; 胃脘疼痛者----加川楝子、元胡以理氣止痛。 辯證:本證舌象多以膩苔表現(xiàn)為主。 03、脾虛氣滯證 方名:香砂六君子湯加減。 組方:生黃芪、炒白術、茯苓、木香、砂仁、陳皮、佛手、炙甘草。 加減:有肝郁表現(xiàn)者----加柴胡、白芍,以健脾舒肝理氣; 夾有燒心、嘈雜、疼痛者----加生蒲黃(包煎)、炒五靈脂,以活血化瘀止痛; 腹脹、苔膩者----選加半夏、陳皮,以燥濕化痰,降逆和胃, 或加厚樸、白蔻仁,以健脾化濕; 脘悶、納呆者----加麥芽、神曲,以健脾開胃; 便溏者----加炮姜炭、炒薏苡仁,以溫中健脾止瀉; 腸鳴、畏寒者----加干姜,以加強溫中之效。 04、胃陰不足證 方名:麥門冬湯加減。 組方:太子參、麥冬、生白芍、百合、烏藥、佛手。 加減:伴有陰虛肝郁者----加柴胡、當歸,以養(yǎng)血柔肝; 食物難以消化者----加烏梅、生山楂,以酸甘化陰; 便秘者----加枳實、瓜蔞、生地,以養(yǎng)陰增液通便; 氣陰兩虛者----加生黃芪、生白術,以補氣健脾養(yǎng)陰; 燒心者----加烏賊骨、煅瓦楞子,以抑酸護胃; 胃脘痛者----加川楝子、延胡索,以理氣活血止痛。 說明: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如需選用請咨詢專業(yè)醫(yī)師。 |
|
來自: 沙澧閑人個人館 > 《看脾胃系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