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話說酒 羅迦勇 “美景一時觀不盡,天緣有份畫中游。”乾隆的《畫中游》一詩無不在展示著我們文明古國的獨特魅力,讓人不知不覺會被其中的山川醉美所吸引著,流連忘返,迷醉其中?!皩こo事信天緣,饒得憨癡滿眼前。名利世間多用意,愚迷不肯學(xué)先賢。”宋太宗趙光義的《緣識》頗得人生個中真味。無緣是有緣,天緣是人緣?!对鰪V賢文》中說:“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币蚓平Y(jié)緣,詩畫人生。此乃人間幸事。 人生如歌,酒乃絕唱。昔日可追,瞬間千年。 泱泱華夏自古以農(nóng)立國,一切政治、經(jīng)濟、文化活動無不以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發(fā)展為立足點。而中國的酒,絕大多數(shù)都是糧食釀造而成,自傳說中的“釀酒先師”杜康發(fā)明酒始,在長江、黃河兩域的彼岸都可尋覓到中國酒文化的蹤跡。酒,緊緊依附于農(nóng)業(yè),成為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人民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先秦時代的詩歌總集《詩經(jīng)》中留下了許多關(guān)于酒的記載,如“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薄安儆嗷≠夥礈S降,援北斗兮酌桂漿?!逼渲忻鑼懥丝腿司蒲?、豪飲的場景。屈原在《九歌》中“蕙肴蒸兮蘭藉,莫桂酒兮椒漿?!薄ⅰ墩谢辍贰皧示撇粡U,沈日夜些?!薄镆矊懹信c酒有關(guān)的文字。從中不難看出,酒發(fā)源于平淡的生活,卻于平淡中迸現(xiàn)神秘而傳奇的色彩,衍生道不完說不盡的人間詩話…… 無論文人還是武將,上至王侯下到尋常人家,均留下了不少讓人津津樂道的佳話,演繹千古傳奇。 文人因酒而詩興大發(fā),王羲之醉酒《蘭亭序》名世,張旭飲酒輒醉狂草驚人,李白斗酒詩百篇……等等便是明證;武將也因酒而豪情萬丈,曹操、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曹操赤壁酒后橫槊賦詩“對酒當(dāng)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dāng)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關(guān)羽“溫酒斬華雄”,翩翩少年霍去病西征大勝后將漢武帝賞賜的三壇御酒“傾酒入泉” 與三軍將士舀泉水暢飲 ,(此即河西四郡第一郡——酒泉的來歷竟成為他的絕唱。漢武帝御酒也由此成了酒泉人民的“霍去病將軍酒”。)一代帝王宋太祖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quán)”……等等例證不勝枚舉。由此看,酒文化在中國文化傳統(tǒng)文化中有其獨特的地位,與人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濃郁的酒香延續(xù)數(shù)千年,盡顯其浪漫、神秘與特殊的魅力。 酒,作為世界客觀物質(zhì)的存在,如一個變化多端的精靈一般,無論古今中外,總能尋覓到它的影子。杰明·富蘭克林說:“好的葡萄酒證明了上帝希望我們幸福?!倍闷苼鰟t說“打勝仗要喝香檳,打敗杖更要喝香檳”,他更是一位葡萄酒的愛好者,軍醫(yī)建議每天飲用葡萄酒。每次開戰(zhàn)前,他都要到雷米的酒窖來喝上一杯,并帶些香檳上路……老外對酒的定義似乎總是有“顏色”的,與中國人喝的白酒相比,似乎要矮一截。若問任何一名老外世界上最流行的烈性的白酒叫啥,他們很可能抓耳撓頭難以答出——但據(jù)國際飲料公司資料介紹說,世界范圍內(nèi)賣出的中國白酒量遠比伏特加、威士忌或朗姆酒都要多。這就是我們中國人為之狂熱的“國飲”。 遙望道家莊周高唱“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齊一生死”的自由之歌,倡導(dǎo)“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無何有之鄉(xiāng)”。寧愿做自由的在爛泥塘里搖頭擺尾的烏龜,而不做受人束縛的昂頭闊步的千里馬。或如高漸離擊筑,燕太子丹在易水為荊軻刺殺秦始皇以酒餞行,“風(fēng)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留下的千古絕唱?!端疂G傳》中魯智深拳打鎮(zhèn)關(guān)西、醉鬧五臺山、倒拔垂楊柳,活得何其瀟灑超脫,從世俗的眼光看,魯智深屢犯戒規(guī),喝酒吃肉,殺人無數(shù),是個不合格的僧人。生擒方臘立下大功后,不愿接受朝廷封官,在杭州六和寺出家圓寂。喝酒是豪杰,不喝也是豪杰。魯智深是一個血性而且是看透當(dāng)時社會黑暗清醒的綠林豪杰。用張恨水的話評價就是“魯師兄者,喝酒吃狗肉且拿刀動杖者也,然彼只是要做便做,并不曾留一點渣滓。世之高僧,不喝酒,不吃狗肉,不拿刀動杖矣,問被心中果無一點渣滓乎?恐不能指天日以明之也。則吾毋寧舍高僧而取魯師兄矣?!?/span>古人追求絕對自由的血性、忘卻生死利祿博大的胸懷及不計個人榮辱的精神,始終保持反抗尊嚴(yán)和獨立人格,竊以為這便是中國酒文化綿延五千年的精髓所在。 酒,有水般溫柔,花樣的香甜;有情緒酣暢,愁端的解懷;更有情的依托,血的釅濃……自古,有多少文人墨客,把酒言歡,吟詩作賦,何其灑脫,留下千古名句;又有多少出征將士,以酒壯行,醉臥沙場,何等豪邁,留下感人故事。 中國自古文人雅士歷來為酒所傾倒,也因醉酒而獲得藝術(shù)才華諸方面的最大綻放:“志氣曠達,以宇宙為狹”的魏晉名士、第一“醉鬼”劉伶在《酒德頌》中有言:“有大人先生,以天地為一朝,萬期為須臾,日月有扃牖,八荒為庭衢?!薄澳惶煜?,縱意所如?!薄柏H欢?,豁然而醒,靜聽不聞雷霆之聲,孰視不睹山岳之形。不覺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觀萬物,擾擾焉如江漢之載浮萍?!敝徊贿^劉伶嗜酒不羈,“我以天地為棟宇,屋室為裈衣,諸君何為入我裈中?”追求自由逍遙,蔑視禮法、縱酒避世,“醉鄉(xiāng)路穩(wěn)宜頻到”嗜酒壽終。魏晉詩人陶淵明雖然官運不亨通,只作過幾天彭澤令,便賦“歸去來兮”,但當(dāng)官和飲酒的關(guān)系卻那么密切:其時衙門有公田,可供釀酒。他下令悉種粳以為酒料,連吃飯的大事都忘記了;還是他夫人力爭,才分出一半公田種稻。棄官就無祿,喝酒就成了大問題?;氐剿谋谑捜坏募?,最初使他感到欣喜的是“攜幼入室,有酒盈樽”。為此他在《五柳先生傳》中寫道“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斌w現(xiàn)了他的真性情。《新唐書·李白傳》載,李白、賀知章、李適之、汝陽王李琎、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為“酒中八仙人”。其中以詩仙李白為首,人稱之“酒星魂”、“酒圣”、“酒仙”。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寫道:“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贝蟾艣]有哪個文人與酒的關(guān)系之密切和嗜酒的名氣之大,能和李白相提并論。只要翻開李白的詩集,就不難發(fā)現(xiàn)他的生活中,幾乎無處不有酒。后人在詩文中歌頌李白醉酒傲世、藐視權(quán)貴的作品,更多得舉不勝舉了。舊時一些酒店的牌匾上寫著“太白世家”、“太白遺風(fēng)”等,無疑也含有對李白的崇敬之意。當(dāng)然,人們尊祟李白,熱愛李白,決不是因為他好喝酒,而是景仰他傲視權(quán)貴的反抗精神和愛慕他曠世詩才和豪情。試問天下還有何人膽敢與李白比肩讓楊貴妃磨墨,高力士脫靴?醉酒的李白走筆如飛寫道:“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fēng)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池月下逢?!?、“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薄懊▋A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fēng)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桿?!贝说冉^妙佳句既贊美了唐玄宗對貴妃的寵愛,也贊美了楊貴妃貌若天仙。既能一展才情,又能讓皇帝和貴妃心情愉悅。無疑,這是“詩酒”融洽氛圍,君臣完美相處的千古奇談。再如歐陽修著名的《醉翁亭記》使之“醉翁”之名婦孺皆知,“無酒不成文,無酒不成樂”,文章從頭到尾貫穿一股酒氣。天樂地樂,山樂水樂與民同樂,一切皆緣起有酒。蘇軾既是著名的散文大家,也是嗜酒如命的酒徒,《江城子·密州出獵》中“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凸顯詩人豪氣干云。而《水調(diào)歌頭》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币饩晨侦`涵義深邃,引人百般回味。就連白居易也說“身后堆金拄北斗,不如生前一尊酒”。不僅為詩如是,清代畫家鄭板橋的字畫不能輕易得到,于是求者拿狗肉與美酒款待,在鄭板橋的醉意中求字畫者即可如愿。鄭板橋也知道求畫者的把戲,但他耐不住美酒狗肉的誘惑,只好寫詩自嘲:“看月不妨人去盡,對月只恨酒來遲。笑他縑素求書輩,又要先生爛醉時。”“吳帶當(dāng)風(fēng)”的畫圣吳道子,作畫前必酣飲大醉方可動筆,醉后為畫,揮毫立就。“元四家”中的黃公望也是“酒不醉,不能畫”。“書圣”王羲之醉時揮毫而作《蘭亭序》,“遒媚勁健,絕代所無”,而至酒醒時“更書數(shù)十本,終不能及之”。懷素酒醉潑墨,方留其神鬼皆驚的《自敘帖》。草圣張旭“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筆”,于是有其“揮毫落紙如云煙”的《古詩四帖》。 他們的詩、詞或散文、個性無一不因為酒而變得更加飄逸灑脫、曠世脫俗,假如抽去其中酒蘊涵的情緒激昂成分,色香味必將銳減百分。 不單男人如此,就連女人也難幸免。才女班婕妤曾被漢成帝寵幸,后來漢成帝愛上了趙飛燕和趙合德,她借酒消愁在《自傷賦》里寫道“俯視兮丹墀,思君兮履綦;仰視兮云屋,雙涕兮橫流;顧左右兮和顏,酌羽觴兮銷憂。”楊玉環(huán)集“三千寵愛在一身”,可她也因一時失寵而借酒澆愁,醉嗅牡丹在萬花亭。李清照感慨“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就連《紅樓夢》中的史湘云喝醉了,也毫不避諱地睡在了石頭上。女人,因酒而生嬌媚,給酒文化添加上了更為溫柔、可人的美麗色彩。 再觸摸中國近現(xiàn)代,周恩來總理1946 年9 月在南京雞鳴寺接受美國《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沃爾特·李勃曼的采訪時曾說:“師爺在舊戲里的臉譜是紅鼻子,大概因為他們都是喝酒的?!睋?jù)他身邊的工作人員講,總理一次到了茅臺鎮(zhèn),他用1兩的杯子整整喝了25杯,沒有任何問題。一生中只醉過三次:“第一次醉酒是和夫人鄧穎超洞房花燭夜的時候,因為興致高,別人敬酒來者不拒,喝醉了;第二次醉酒是在日內(nèi)瓦會議前夕去蘇聯(lián)訪問的時候,為了慶祝會談的成功,并和蘇聯(lián)領(lǐng)導(dǎo)人搞好關(guān)系,周總理喝醉了還當(dāng)場吐了出來,回北京后他專門向毛主席作了檢討;第三次是歡迎志愿軍回國的時候,他幾乎和所有志愿軍指揮官都喝上了一杯,那次總理喝多了,沒能回家,在北京飯店住了一晚。”最具傳奇色彩的是曾喝醉開國上將許世友,并給當(dāng)場認(rèn)輸?shù)脑S世友以這樣的告誡:“朋友聚會喝點小酒,本來是高興的事,以后可不能強人所難了!”周總理能喝酒而且有節(jié)制,重情講義,“酒品”堪稱一流。而與周總理一較酒技敗下陣來的許世友將軍不僅可稱得上戰(zhàn)神,而且還是一位酒壇豪杰。他8歲就開始喝酒,在打越南反擊戰(zhàn)時,曾經(jīng)以酒量選副將,一直到80歲逝世,許世友的嗜酒之癖始終如一,可說酒伴隨了將軍的戎馬一生。他去世后靈柩內(nèi)存放了兩瓶茅臺酒和兩把手槍。酒是許世友一生中最大嗜好,與將軍一生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故將軍又稱“酒神虎將”。在將軍的一生中,雖然他喝的酒誰也說不清到底有多少,但即便是在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還是新中國成立以后,他卻從來沒因喝酒誤過事,這對于一個好酒之人,尤其難得,足見將軍的敬業(yè)。許世友將軍喝酒豪爽耿直,從不論你酒量大小、職務(wù)高低,也從不強人所難。要想與他在酒桌上偷奸?;?那是絕不可能的。而今許世友將軍墓前的茅臺酒瓶來自四面八方,有山東的、安徽的、貴州的,除了將軍酷愛的茅臺酒、茅漿窖老酒等,連白蘭地之類的洋酒應(yīng)有盡有。堆積、層疊起伏如小山一般的酒瓶,就像無數(shù)威嚴(yán)肅立的士兵一樣守衛(wèi)著將軍的陵墓。足以讓每個前來瞻仰的人為之動容。許世友將軍的嗜酒與辛棄疾滿腔熱血、渴望上陣殺敵的醉酒有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讓后人感慨太多的是辛棄疾《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壯志難酬、生不逢時的遺憾。 一直覺得中國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若以陽春白雪論,酒文化當(dāng)屬難上高雅臺面的下里巴人文化。但就是這種特殊得似乎有些“旁門左道”的文化形式就在我們身邊,而且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影響不可小覷。時至今天,酒更作為一種交際媒介,在迎賓送客,聚朋會友,傳遞友情中發(fā)揮了獨特的親和作用。往往來自民間的東西就是最真實的。人們遇到各種重要事,都離不開喝酒,所謂“無酒不成宴,無酒不成禮,無酒不盡歡,無酒不相識”,喝酒既可以聯(lián)系、促進交情,還可以壯膽,說出平常不敢說的話,化解第一次見面彼此的尷尬;更是餐飲禮儀的重頭戲,很多人在生意場上的單子或求人辦事談成與否關(guān)鍵就在于酒敬得好否和喝得盡興與否。無疑,酒已成為中國飲食文化的主干部分。縱觀歷史,飲酒之風(fēng)之所以歷經(jīng)數(shù)千年而不衰,其義遠不止口腹之樂,更多的是它作為一個文化符號、一個文化消費、一種交際氛圍等起到的特殊功用。自然而然,喝酒也就成了民間文化習(xí)俗的一個重要組成,并也因地域的差異形成了獨有的飲酒禮俗,綿延而今。 原本所謂的“酒桌文化”本是禮儀性的社交模式,卻被人們借酒“發(fā)力”,酒桌上的勸酒詞也變得繁文縟節(jié),讓人應(yīng)接不暇、手忙腳亂。武俠小說大師古龍與倪匡是好友亦是酒友,據(jù)說兩人聚飲,一餐飯便喝掉5瓶XO,次日又結(jié)伴去醫(yī)院吊鹽水。即使是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也不遵醫(yī)囑連喝三天三夜大酒,還寫了一幅字“陌上花發(fā),可以緩緩醉矣”給前來探望的摯友林清玄告別。他“生死事小,喝酒事大”的豪邁這是以生命作代價的,“小李飛刀成絕響,人間不見楚留香”讓喜歡他的無數(shù)武俠迷淚奔?!度龂萘x》劉關(guān)張?zhí)以慈Y(jié)義喝下了忠義酒。之后張飛醉酒痛失徐州,再之后關(guān)羽敗走華容道,張飛沉浸在復(fù)仇的情緒中急為兄弟報仇,鞭打張達、范強,導(dǎo)致二人懷恨在心,在其醉酒后被殺??蓢@一世英雄醉酒喪命?,F(xiàn)實中,總有人也因喝酒而制造出一個又一個令人酒醒后而又追悔不已的硬傷:酒壯慫人膽,醉駕肇事、酒后滋事、酒后失態(tài)、借酒發(fā)瘋等等。相關(guān)數(shù)據(jù)表明,中國每年有11萬人死于酒精中毒,至少有 60種疾病和酒精直接有關(guān)。于是,酒這東西無形中又成了一把“雙刃劍”。 而今,民法典新規(guī)出臺:強行勸酒致他人醉酒出事的,將承擔(dān)法律責(zé)任。此規(guī)體現(xiàn)了社會所倡導(dǎo)的“和諧”要義。也讓更多的人在酒桌上適可而止。“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guī)范,親人兩行淚?!毙陆灰?guī)的“醉駕入刑”也從根本上減少交通肇事的幾率,許多人都有了“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的”共識。拒絕喝酒沒有過錯,畸形的“酒桌文化”理當(dāng)摒棄。很多時候,由于種種原因使得本來儒雅的我們不得不悖離飲酒的初衷,酒精的麻醉和因酒滋生的數(shù)不勝數(shù)的北門南派的“花式”撲克玩法如“斗地主”“牛?!薄八~”等等形式的地方游戲文化讓我們忽略或淡漠了自己的身份、角色。是文明、健康飲酒還是不計成本和后果的隨性、率性、任性而飲而作,讓我們有時不得不坦然面對好似模糊而童真的自己。酒品即人品,喝酒如做人,一葉知秋,小小酒桌其實就是人生舞臺的另一種率性演繹。 這不由得讓我想到濟公大師留下的“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句老話。這句話一直被人們拿來當(dāng)自欺欺人的擋箭牌,成為可以肆意吃肉喝酒的“鐵證”。其實這句話大有來歷:明朝張獻忠攻打渝城,也就是現(xiàn)在的成都時,在城外的廟里駐扎,強迫里面的和尚吃肉,當(dāng)時有個叫破山的和尚說,只要你攻城后不屠城,我就吃肉。結(jié)果張獻忠答應(yīng)了他。于是破山和尚一邊吃,一邊說出了這句話。破山和尚為了數(shù)千百姓的生命大開酒肉之戒,使許多人得以活下來,一時傳為美談。還有一種說法是:明朝一位和尚,為了救逃到寺廟里的難民,在山賊面前吃肉喝酒。當(dāng)時山賊說,只要他吃了手中的酒肉,就可以放過那些人。于是他氣定神閑地端起酒杯說:“我以酒代茶?!闭f完一飲而盡,接著拿起肉說:“我以肉作菜,請!”吃后面不改色,坦然自若。山賊見了為之一驚,鑒于有言在先,只好放了所有的人。古印度還有一位大成就者,喝完酒以后,酒可以變成水,從指尖流出來。這般功夫就如同金庸筆下的段譽用六脈神劍奇功夫逼出喝下的酒。以上才是“酒肉穿腸過”的真正注解。可事實上,世人往往斷章取義遺漏了后兩句——“世人若學(xué)我,如同進魔道;學(xué)我者下地獄,謗我者上天堂”。 歷史上,傳統(tǒng)的儒家的學(xué)說被奉為治國安邦的正統(tǒng)觀點,酒的習(xí)俗同樣自然受儒家酒文化觀點的影響和濡染?!渡袝ぞ普a》云:“顛覆厥德,荒湛于酒”,意即飲酒者要有德行,不能象夏紂王那樣因“酒池肉林”而失德。還提到“飲惟祀”(只有在祭祀時才能飲酒);“無彝酒” (不要經(jīng)常飲酒,平常少飲酒,以節(jié)約糧食,只有在有病時才宜飲酒);“執(zhí)群飲”(禁止民從聚眾飲酒);“禁沉湎”(禁止飲酒過度)。其實儒家并不反對飲酒,用酒祭祀敬神,養(yǎng)老奉賓,講究德行。古人強調(diào)飲酒“以半為好”,所謂“好花乘看半開時,好酒宜在半醉中”。再如司馬遷在《史記》中寫道:“酒極則亂,樂極生悲,萬事盡然”。飲而不過,飲而不貪,飲而不醉應(yīng)是酒德的真諦,亦是中國酒文化的精華。在今天看來,飲酒看似個人的事,實則文明飲酒、理性飲酒在悄然中已經(jīng)升華為一種社會層面的行為和責(zé)任。 “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碧K軾如是說。 時光不止,歲月如詩。酒即是詩,詩亦是酒。以詩為酒,以酒為詩,亦任詩酒,詩酒禮記,前 路雖遠 ,砥礪前行,祝福我們偉大的祖國國運昌盛,趕趁民族偉大復(fù)興好時光。不亦快哉! 作者簡介: 羅迦勇,1974年10月生,布依族。系中國鄉(xiāng)土詩人協(xié)會會員、中國散文家協(xié)會會員、貴州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貴州省現(xiàn)當(dāng)代文學(xué)學(xué)會會員、貴州省黔西南州作家協(xié)會常務(wù)理事、黔西南州詩詞楹聯(lián)協(xié)會會員、安龍縣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等。先后在國家、省、州、縣級雜志、報刊發(fā)表各類文學(xué)作品約百萬字。出版散文集《把根留住》一部。寫作理念:“率性為人,隨性而動,文如其人。橫眉冷對千夫指,我自仰面朝天笑。風(fēng)淡云輕看天高,我心逍遙躍眾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