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獅子日 World lion Day 是每年的8月10日 獅子 或稱獅,俗稱獅子(古稱狻猊/狻麑),被人稱為“草原之王”。獅是一種生存在非洲和亞洲的大型貓科動物,現(xiàn)存中是繼老虎之后第二大的貓科動物。其雄性的鬃毛是其特征之一,過去它分布在多個洲,但因為人類的開發(fā),現(xiàn)代的獅群生存環(huán)境與分布已經(jīng)大大縮小了。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哺乳綱 Mammalia 目:食肉目 Carnivora 科:貓科 Felidae 屬:豹屬 Panthera 種:獅 P. leo 雄性體長184-208厘米,尾長82-93厘米,重量186-225公斤; 雌性體長160-184厘米,尾長72-89厘米,重量118-143公斤。 成年獅子的體型大小與分布地相關(guān),會存在一定的差異。獅子世界上唯一一種雌雄兩態(tài)的貓科動物,雄獅長有很長的鬃毛,顏色有淡棕色、深棕色、黑色等等,一直延伸到肩部和胸部,屬于第二性征。雄獅的鬃毛顏色與睪丸激素相關(guān),深黑色的鬃毛對雌獅的吸引力遠高于淡色系的鬃毛。 一只白化的雄獅 雄獅與人的比例 雄獅的牙齒 獅與大部分貓科不同,更類似于大型犬科為群體生活。是以雄性為主的群體,一個獅群主要由互相之間有親緣關(guān)系的雌獸組成和少數(shù)的雄獅組成。地形和獵物的多少決定一個群的大小,一個群可以由3至50只獅組成。 一般在一個獅群中只有一只成年的雄獅,除非在討戰(zhàn)獅群上一任首領(lǐng)雄獅是兩只以上一起時才會有兩只以上的成年雄獅,而這兩只以上的雄獅則會共享獅群中的雌獅,但這樣的案例極少。 至于未成年的雄獅在獅群中一般待三年,也就是出生到青年,一但到了青年就會被驅(qū)逐以防過度的近親交配,而雌獸則留在群內(nèi)。 年輕的雄獅組成不穩(wěn)定的小群過著游蕩的生活,直到它們自己成為一個獅群的首領(lǐng)。一般它們要到六歲或更老才能達到這個地位。 往往一個獅群的領(lǐng)導(dǎo)地位會被另一個雄獅占據(jù),一般當老的雄獅老了或虛弱了時,就會有年輕的雄獅向它挑戰(zhàn),戰(zhàn)敗的雄獅不是死亡就是逃亡。假如新來的雄獅戰(zhàn)勝,它一般將它前任的幼獸殺死,這樣雌獸就比較容易和它交配了。 一個獅群的領(lǐng)地面積從20到400平方千米不等。一個領(lǐng)地的大小與獅群的大小和領(lǐng)地內(nèi)獵物的多少有關(guān)。獅群一般用糞便、尿和從遠方就聽得見的呼叫聲來標志它們的領(lǐng)地。也有的獅群沒有領(lǐng)地而過著游蕩的生活。 一般雌獅獵取食物,雄獅只在它們年輕時,鬃毛還沒有完全成熟時狩獵。它們深色的鬃毛使它們比較容易被看見,因此不太容易獲得成功。 雄性也會捕獵 占據(jù)獅群的雄獅雖然不太狩獵,但它們通常肩負保護獅群的角色。 雄獅會與其他獵食者對抗,如豹、非洲鬣狗,甚至鱷魚,以維護獅群在食物鏈中的地位。 一般出獵的時間是夜晚或清晨涼爽的時候,喜歡在夜間獵食。獵物中包括羚羊、小羚羊、牛羚、斑馬、水牛、長頸鹿、大象幼獸、 河馬、河馬幼獸,也包括狒狒、兔、鳥,有時甚至魚。也有過多只獅子聯(lián)手捕捉落單大象的記錄。 獵物被捕獲后按群內(nèi)陸位的高低進食:首先是雄獅,然后是地位最高的雌獅,幼獅最后。往往會因此產(chǎn)生群內(nèi)的地位爭端,這樣的爭斗往往會導(dǎo)致受傷。 獅子往往也食腐食。被從群內(nèi)驅(qū)逐的雄獅一般只食尸體。它們搶奪其它食肉動物如豹或獵豹的獵物。獅子也從鬣狗口中搶奪食物。 雖然雄獅在一個獅群中占最高的地位,但只有在一只雌獅同意的情況下它才能與它交配。從雌獅對雄獅的態(tài)度上一般可以看得出雄獅在群中的地位有多高,以及它會否在下一次角斗中被驅(qū)逐。 雌獅的懷孕期一般是110-120天,此后它生二至四只幼崽。幼崽的體重一般是1.5千克。幼崽不但可以在它的母親身上吸奶,而且可以在群中的每只雌獅吸奶,對幼崽的撫養(yǎng)是整個獅群的任務(wù)。 幼崽的哺乳期是六個月,此后它們還跟著母親約兩年。雌獅一般在三年后,雄獅在五年后性成熟。 獅可以活20年。一般只有雌獅會活這么長。雄獅一般在此之前就會被一只年輕的雄獅殺死或驅(qū)逐,它們一般不會再找到一個群,往往餓死。一般雄獅的壽命不超過12年,相反一般雌獅的壽命約15-18歲。在動物園中有些獅子活到34歲。
今天絕大多數(shù)獅生活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撒哈拉沙漠以北的獅于1940年代滅絕。21世紀時在亞洲的獅幾乎全部被消滅,只有在印度的一個自然公園還有少數(shù)幸存。 過去除森林外,獅在所有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中都有,今天它們的生存環(huán)境大大地縮小了。它們比較喜歡草原,也在旱林和半沙漠中出現(xiàn),但不生存在沙漠和雨林中。 現(xiàn)時獅一共有8個受認可的亞種 亞洲獅 P. l. persica 是所有獅子亞種中是體型最小的一種,曾一度降低到只有20頭,現(xiàn)在又恢復(fù)到了300頭。雄性一般是145-190公斤,而雌性是100-120公斤。 巴巴里獅 or 北非獅 P. l. leo? 生活在北非。它們的鬃毛尤其發(fā)達。由于過度捕獵,最后一只野生巴巴里獅于1942年在摩洛哥西部野外被射殺。歐洲的獅子是否也屬于這個亞種今天無法再考證了。 西非獅 P. l. senegalensis 又稱作塞內(nèi)加爾獅,雄性獅子普遍只長有較小的鬃毛,種群分布450-1300分布在西非,大約有550-1550分布在非洲中部。 東非獅 P. l. nubica 又稱馬賽獅是最常見的獅子亞種,體重187公斤較聞名的是雄獅鬃毛類型的范圍很大,有的鬃毛非常濃密或非常稀小,甚至完全沒有鬃毛。 開普獅 P. l. melanochaita? 是第二大的獅子亞種,于19世紀被獵人殺盡。 東北剛果獅 P. l. azandica 德蘭士瓦獅 P. l. krugeri 現(xiàn)存最大的獅子最大的亞種,平均體重187公斤,最大可重達250公斤。 西南非洲獅 P. l. bleyenberghi 又稱安哥拉獅,鬃毛的顏色較其他亞種的獅子毛色較淡。 獅子是驕傲與王權(quán)的象征,但它們現(xiàn)在的境況卻不容樂觀:過去75年里,由于與人類的沖突、偷獵、狩獵,非洲獅和亞洲獅的數(shù)量已經(jīng)減少了90%。 幾家非政府組織和旅游公司創(chuàng)設(shè)了“世界獅子日”,時間為8月10日,希望能喚起公眾對獅子保育問題的關(guān)注、為獅子保育組織籌款、歌頌這種美麗的生靈。 如同非洲的其它大動物,對獅子來說最大的危險是人的獵捕。在所有獅子活動的地區(qū),在過去一些年中對它們的獵捕減少到了可以容忍的地步。 疾病是另一個大的威脅。1995年在南非的克魯格國家公園首次發(fā)現(xiàn)對獅子致命的肺結(jié)核。在這個公園的南部90%的獅子已被感染,而這個疾病還在向北部擴展。獅子的病是從它們的主要獵物之一,野牛身上感染來的,而野牛是在與家牛接觸后感染的。野牛的感染率達70%。這種病在獅子身上主要發(fā)在消化系統(tǒng)。獅子得病后體力衰弱,變瘦,一般在數(shù)年內(nèi)死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