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松曾經(jīng)在《曉說》中說,華語娛樂圈內(nèi)有倆人不用提名字,一說大哥就都知道是誰。一個是樂壇的李宗盛,另一個就是影壇的成龍。 參與春節(jié)檔的大哥,自然是成龍。 港片的老皇歷是把春節(jié)檔叫作賀歲檔,內(nèi)陸則是把每年12月末的檔期叫作賀歲檔。 從80年代開始到如今40年的華語片發(fā)展史上,成龍幾乎在每個賀歲檔都會傾力出擊推出一部成龍電影。 《師弟出馬》被認為是成龍第一部賀歲片 80年代初和許氏兄弟“對抗”,80年代中后期和周潤發(fā)分庭抗禮,90年代前半段的“雙周一成”以及后半段的“獨擎半邊天”,成龍的經(jīng)典作品讓影迷如數(shù)家珍。 在每個新年開始時看成龍電影早已經(jīng)成為很多影迷和普通觀眾的一種習慣。 盡管成龍已經(jīng)廉頗老矣,但仍然是每個賀歲檔觀眾觀影時的重要選擇。 2019年的春節(jié)檔期,被稱作前所未有的殘酷競爭局面。 除了因吳秀波事件而被迫撤檔的《情圣2》以外,尚有《飛馳人生》《瘋狂外星人》《流浪地球》《新喜劇之王》《神探蒲松齡》《廉政風云》《熊出沒》《小豬佩奇過大年》等8部大片磨刀霍霍列陣準備廝殺。 可是細心的網(wǎng)友發(fā)現(xiàn),多年來一直是觀眾們首選的成龍電影,這個春節(jié)檔期《神探蒲松齡》不僅沒進入第一梯隊,而且在預售票房上已經(jīng)排到了中下游。 一句話,老成龍已經(jīng)不是觀眾的觀影首選了。 其實對于新生代影迷來說,成龍電影早已不是他們的菜了。 從近些年的成龍賀歲電影來看,《機器之血》《鐵道飛虎》《功夫瑜伽》《天將雄獅》《警察故事2013》等等,確實無論口碑還是票房都不很如意。 對于七零八零后來說,從小到大看成龍電影就是看他不斷在電影中玩命兒升級。 而對于九五后、零零后來說,他們初見大哥時,雖然距離打不動還有點遙遠,但動作場面已經(jīng)引不起他們的興趣了。 上一部在這個檔期真正體現(xiàn)出成龍電影精神和慣有品牌價值的也似乎只有2012年的《十二生肖》。 電影風格、動作設計、情節(jié)安排不僅規(guī)避了大哥老邁的年齡弱勢,還放大了成龍電影一貫的拼命和玩命兒無所不用其極。 尤其是最后空中跳越火山口的危險鏡頭,有點讓人想起巔峰時期成龍的各種搏命。 上一部讓人覺得成龍回勇的電影就只有2017年國慶檔的《英倫對決》,但那又不是標準的成龍電影。 從很多方面來說,他的影迷已經(jīng)不是當下最主力的消費群體了??闯升堧娪伴L大的我們,都已不再年輕。 在今天新時代影迷心中,成龍電影已經(jīng)不是首選了。 今天成長起來的年輕影迷已經(jīng)不像七零八零后成長過程中有著資訊嚴重不足的缺位。 更加豐富的視野和多元化思維模式,讓他們也很容易對越來越陷入宏大敘事或空洞說教中不可自拔的成龍和成龍電影不再感冒。 這一點尤其在《天將雄獅》等片中呈現(xiàn)的異常明顯,讓一兩千年前的人張口閉口地追求向往和平,和老成龍近年來多次“不慎”口誤所造成的“娛樂”熱點一樣讓人覺得荒唐可笑。 真不如簡簡單單地《十二生肖》盜個寶秀秀成龍式動作來得痛快好看。 況且這部打著向《倩女幽魂》致敬的電影,顯然奇幻和特效占了首要,成龍喜劇的標配動作場面不可避免地縮小比例了。 而春節(jié)檔的幾部影片幾乎都以喜劇為主。 沒有了大場面的成龍怎么和獨挑兩部大片的沈騰相比,怎么和星爺?shù)南矂”?,怎么和喜劇擔當黃渤相比。 身邊的一個朋友在看了《蒲松齡》的預告片后直接了當表明了態(tài)度:這不是神筆馬良嗎,那我還看成龍演干啥啊。 和他有著同樣心理的不在少數(shù),于是我們能看到在預售票房上,成龍的《神探蒲松齡》不占任何優(yōu)勢。 但應該說如同過年都需要春晚的陪伴一樣,看成龍電影已經(jīng)成了過年的一種模式。 而且成龍電影往往在價值觀和人生觀上呈現(xiàn)的還是比較積極向上的面貌。 簡單說成龍電影的畫面不會有臟口,不會有激情鏡頭,不會有血腥場面,因此當全家人一起走進電影院的時候,它還是全家歡的最佳選擇。 但它不會成為票房擔當了。 最直白的說法應該是,成龍時代過去了。 因此我們能看到早在春節(jié)檔電影開畫的前一個月,各路諸侯已經(jīng)各顯其能。 第一梯隊是《飛馳人生》、《瘋狂外星人》和《新喜劇之王》。 韓寒電影大概是第一個宣布進軍春節(jié)檔的。經(jīng)過兩部電影的歷練,韓導演對自己的韓式喜劇越來越有信心。 而且在演員的選擇上,當前華語電影的喜劇之王莫過于麻花的沈騰。 盡管東北小品在春晚上風光不再,但是黑龍江人沈騰還是證明了東北人在喜劇上的統(tǒng)治力。 雖然郭德綱的德云社和小岳岳都越來越火,但是在電影上與開心麻花的差距似乎在逐漸拉大。 再加上因《紅海行動》而出挑的黃景瑜,當紅小生尹正。 當然還有韓寒電影一貫的優(yōu)秀主題曲的錦上添花。 高曉松、老狼的合作《飛馳人生》,不僅有著《同桌的你》25年質(zhì)量信得過的背書,更要命的是情懷的訴說。 《瘋狂外星人》除了依靠寧浩的招牌“瘋狂”二字,御用演員黃渤,還有在春節(jié)檔和自己左右互搏的沈騰。 寧浩電影,如同小李飛刀一樣,在他出道13年中,例無虛發(fā)。 這部改編自劉慈欣科幻小說《鄉(xiāng)村教師》的電影,也讓無數(shù)“三體迷”對大劉科學嚴謹?shù)臄⑹轮性趺淳湍鼙虐l(fā)出喜劇火花,而感到莫名的期待。 周星馳電影加入春節(jié)檔的時間很短,短到他無法按原計劃完成《美人魚2》的特效,只能倉促間捯飭出《新喜劇之王》。 檔期宣布,預告片發(fā)布后,很多影迷表示了失望。 似乎星爺仍在賣弄當年的老段子,和張柏芝的互動也有賤賣經(jīng)典《喜劇之王》情懷之嫌。 就連主題曲都是老掉牙的經(jīng)典款——陳百強唱過的《疾風》。 況且周星馳的電影不搞點映,也不開試片會,又不玩劇透,于是還完星爺影票的那一批人開始叨咕:不演電影的星爺還是星爺嗎? 但影城經(jīng)理們還是看好星爺?shù)奈鹉芰Φ?,畢竟他導演的幾部電影都是票房大賣之作。 同樣因片方前幾天出現(xiàn)了《新喜劇之王》不滿排片,要停70余家影院密鑰全國幾百家影院可能無法安排此片。 這些場外動作吸足了媒體和觀眾的眼睛,因此在預售票房上強勢沖進了第一梯隊。 第二梯隊中原本成龍大哥占據(jù)有利地勢,但沒想到《流浪地球》從斜刺里殺出來。 寧浩曾經(jīng)說過,“劉慈欣的小說版權,除了《三體》之外,很多都在我手上?!?nbsp; 是很多,不是全部。 于是漏網(wǎng)之魚的劉慈欣作品《流浪地球》改編的同名電影,就有了“劉慈欣銀幕首秀”和“劉慈欣小說改編”兩個噱頭。 劉慈欣的演技大家并不太關注,但是作為當下中國科幻小說幾乎唯一的代言人,尤其是他親自背書,《三體》迷這個不可忽視的龐大群體將成為觀影的中堅力量。 吳京這個中國票房記錄的保持者還玩了一把上火車沒買到票坐小板凳的熱搜。 同時大規(guī)模點映后的上佳口碑都給這部號稱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的電影做了最佳營銷。 于是大哥成龍的《神探蒲松齡》就顯得有些單薄了,完全靠著成龍電影的品牌力量來支撐。 第三梯隊看上去有點寂寞,實際上戰(zhàn)局依然波滾云譎,因為任何一點出乎意外的營銷手段都有可能最終曲線救票房。 于是《啥是佩奇》就不可思議地刷屏了。 別以為看《小豬佩奇》只有沒上學的孩子,一部為了營銷電影而拍攝的短片用喜劇方式硬生生讓人笑出了眼淚,吸引的絕不止是孩子。 《小豬佩奇》由此脫穎而出。 要知道這個史上最為激烈的春節(jié)檔預期將是一個70億的大蛋糕。 但依然有顯得低調(diào)的。 《廉政風云》就是其中一個。 港片近年來的口碑不佳一方面有著后繼無人的尷尬,也有著新生代影迷對于老影迷們那么迷老港片的不解和嘲弄:明明一堆爛片嘛。 成長和情懷都是很難說清楚的事兒。 但麥兆輝和莊文強的低調(diào)反倒讓人對影片有了期待。幾個月前的國慶檔《無雙》不也是逆轉(zhuǎn)成功了嘛,麥莊組合已經(jīng)很久沒失手了。 當然對港片的期待已經(jīng)不是新生代影迷的習慣動作了,所以靠口碑說話就需要很強的底氣。 《熊出沒》也在暗暗發(fā)力而不“大聲說話”。 但看過試片的影評人們坐不住了,按他們的話說,“事到如今,該承認小看它”。 這么一說,好像《情圣2》的撤檔似乎不只是因為吳秀波的那點兒爛事兒呢。 不管怎么說,觀眾是幸福的,也是苦惱的。 畢竟春節(jié)檔對應的假期只有6天,選擇觀影是一個幸福的煩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