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夜空,漫天星斗閃耀著夢幻般的光芒,我們?yōu)橹?。群星之中有一顆編號為212797號的小行星,它被國際小行星中心命名為“李佩星”,以紀念李佩先生對中國教育事業(yè)做出的杰出貢獻。 小行星命名是一項國際性、永久性的崇高榮譽,今天,我們就來聆聽李佩的故事。 我一定要上大學 “父親,我要上大學!”1936年的一個黃昏,一家人正吃著晚餐,女兒放下碗筷對父親說。 “女孩子,上什么大學?上了高中就足夠了!” “父親,您在英國留學多年,沒想到思想還這么封建!”她氣呼呼地從椅子上站起來。 “什么叫封建?我們畢竟是在中國。” “不管您同不同意,我一定要上大學!而且,從今天起,我的名字不再叫李佩珍而叫李佩!” ![]() 18歲的李佩如愿以償來到北京大學。 一年后,日本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大學停課了。 李佩在家待了半年,“我不能再這樣虛度了!”她在心里做了個決定。幾天后,拿著李佩托人轉交的紙條,父親長嘆一口氣。在這個兵荒馬亂的年代,女兒的不辭而別真讓人擔心。 李佩要到哪里去呢? 原來,因為戰(zhàn)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在湖南長沙成立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李佩就是要前往昆明繼續(xù)上學。她從天津搭運煤的船到香港,再輾轉越南進入云南。 ![]() 正是回國的好時候 勇敢、聰慧的李佩從西南聯(lián)大畢業(yè)后,又走出國門,前往美國康奈爾大學留學。 在康奈爾大學,她遇到了西南聯(lián)大的校友郭永懷。后來他倆結婚了,一同在異國他鄉(xiāng)求學奮斗。十年間,郭永懷成為世界著名的空氣動力學專家,李佩也成為精通中英文的外語老師。 國外生活得再好,也抵擋不住對祖國母親的思戀。新中國成立后,身居海外的學子們終于有了報效祖國的機會。 “你們的職位已經(jīng)很不錯了,孩子將來在這里也可以受到更好的教育,為什么要回那個貧窮的國家呢?”美國朋友試著挽留郭永懷和李佩。 “我當年出國,就是為了學成后回國?!薄艾F(xiàn)在正是時候,我們必須回國!” 1956年,他們帶著五歲的女兒,一路西行,在海上航行三個星期后,終于踏上祖國的國土。 ![]() 沒有時間孤獨 回國之后,郭永懷從事核武器和人造地球衛(wèi)星的研究,李佩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做英語教師。 1968年的一天凌晨,一架從蘭州飛往北京的飛機不幸墜毀,郭永懷就在飛機上。噩耗傳來,李佩靜靜地站在陽臺上,漠然眺望著遠方,一句話都沒說。 “我沒有時間孤獨,我每天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崩钆搴髞砘貞洉r說。1978年,李佩接受重任創(chuàng)辦外語教研室并擔任主任。她開始了大刀闊斧地改革:編寫中國第一套研究生英語教材;舉辦國內首期應用語言研究生班;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們的口語水平;請來外國教師壯大隊伍……李佩培養(yǎng)了新中國最早的一批碩士、博士研究生,她被譽為“中國應用語言學之母”。 李佩喜歡拎著那臺收錄機,挎著裝有磁帶的帆布包去給學生們上課,她總是面帶微笑,站著講課,從來都沒有坐過,連靠著講臺站的姿勢都沒有。她講課講到80歲才退休。 ![]() 一盞明燈、一朵玫瑰 學習和進步,這是李佩一生的堅持。81歲那年,李佩創(chuàng)辦了“中關村大講壇”。她自掏腰包籌集經(jīng)費,親自邀請專家來講課。這些主講人都是各個領域的“名角兒”。大講壇共辦了600多場,場場爆滿,直到她94歲,實在干不動了,才關閉了大講壇。因為這些,人們又把李佩先生稱為“中關村的一盞明燈”“中科院最美的玫瑰”。 李佩把國家授予丈夫郭永懷的“兩彈一星”功勛金質獎章,捐給了中科大,又把畢生積蓄60萬元捐給中科大和中科院…… 李佩先生的一生,是愛與智慧的傳奇。雖歷盡滄桑,然而百折不撓。她的精神如星般璀璨,照亮了更多人的前行之路! ![]() 選自2020年第9期《七彩語文》(中高年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