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虛”最可怕的,是悄無聲息地——掐斷你的氣血來源 經常有粉絲留言:怎么養(yǎng)脾???……說起來養(yǎng)脾真的是有很多角度。 比如: ①對肝氣不舒、心情不好的人來說,舒肝行氣就是養(yǎng)脾,因為肝木克脾土嘛; ②對于嚴重缺乏運動的人來說,適量運動就是養(yǎng)脾,因為脾小勞才能健運; ③對于吃多了肥甘厚味的人來說,素食消積就是養(yǎng)脾,因為脾已經跟不上你的欲望; ④對于體內水濕重的人來說,排濕就是養(yǎng)脾,因為脾喜燥惡濕; …… 脾虛的人,因為運化能力弱,就會是一肚子濁水、痰濕、寒濕運化不開的。肚子脹滿、不消化成了常態(tài),脾胃這個生化氣血的后天之本就廢掉了。 別人的脾胃吃東西,是化成氣血,長身上了,精力充沛,變成紅白好氣色。你吃東西是消化不掉,堵身上了,逐漸干瘦或肥胖,晉級黃臉婆。再有營養(yǎng)的好東西,再貴的補品,都不能變成自己的,還添堵。 【氣血不足是脾虛的根源】 就因為化不了,你會發(fā)現,自己常年“濕”祛不掉。沒有足夠的氣血生化,耗的都是自己的老本? 全身困重、身倦乏力; 容易累,懶言懶動; 如果你放任它就這么虛下去, 很快,你就會升級成另一種更難搞的體質。 脾一虛,寒濕、痰濕、濕熱、氣血虧虛是緊接著就來的。 【夏末秋初,是一年中需要“清廢水、養(yǎng)脾土”的時期?!?br> 過一個夏天,身體如果受“濕”所困,會產生很多廢水。也就是濕氣,如何去除濕氣呢?古話說:“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br> 《本草綱目》記載:赤小豆和薏苡仁為祛濕雙雄!醫(yī)書記載了健脾祛濕湯,組方由赤小豆、薏苡仁、芡實三種食材配伍。 后經御醫(yī)調配,加入茯苓、山藥、橘皮、蒲公英等幾種輔材,制成代茶飲,流入民間至今 1)赤小豆:脾虛天敵,祛濕雙雄之一 2)蒲公英:清熱解毒,利膽,健胃。 3)薏仁:利濕健脾;舒筋除痹,增強免疫力 4)芡實:脾腎同調,益腎排濕; 5)蓮子:養(yǎng)脾又固腎,脾虛常備。 6)茯苓: 利水滲濕,健脾,寧心。 7)橘皮:濕氣的死敵,健脾的王者; 多種食材制成茶包,相互作用,每天熱水沖泡一袋,喝上2~3杯,濕氣不跟隨,氣色自然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