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介紹過《破冰行動》取景地,擁有400年歷史宗祠建筑群的茶東村。當時我就發(fā)現(xiàn),中山的古村落很多,茶東村是代表之一。 走進茶東村,滿眼可見都是滄桑古老的建筑。 茶東村擁有陳氏宗祠建筑群、“東來圩”遺址、清代茶東公園和武帝廟等名勝古跡,其中陳氏宗祠迄今已有400年歷史,非常珍貴。 在欖邊村,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茶東陳氏宗祠群”、有明代的閘門,清代的古橋、古廟、祠堂,還有民國的碉樓、重建的古牌坊等等等等。村子里滿滿的嶺南古村印跡,景色極好。 并且,欖邊村代代人才輩出,有精武門創(chuàng)始人陳公哲、全國乒乓球冠軍林美群、赤坎孝子阮與子、抗日時期捐獻飛機的陳吉潤等。每個人的故事拿出來說,都是一段令人贊嘆的傳奇。 牌坊高5米、寬6米,花崗石砌成,四柱三間通天式結構,占地約20平方米。牌坊正面銘文為"孝義坊",背面為"力孝遺芳"。顧名思義,孝義坊和孝道有關。 據(jù)《香山縣志》記載,孝義坊始建于宋代。相傳為表彰赤坎村的孝子——阮與子割肋救父的事跡,而受朝廷恩準建造的。在那個年代,醫(yī)療并不發(fā)達,但阮與子卻愿意為了父親奉獻自己,其情令人動容。 民國十三年(1924年),孝義坊重建。 碉樓足足有六七層樓高,滄桑斑駁的外墻讓人唏噓,這都是風吹雨打留下的深深痕跡。從外觀看,建筑很簡潔,但防御力很強。 一棵龍眼樹從側(cè)邊斜生而出,枝葉翠綠。一顆顆黃色的飽滿果實,擠擠挨挨的綴滿枝頭。不知是碉樓的年紀大,還是龍眼樹的年紀更大呢。 換個角度,碉樓還是一樣的冰冷。但碉樓下的民居,卻因為彩繪的存在,多了很多生機。欖邊村的村民們,用建筑的墻壁作為他們揮灑創(chuàng)意的基地,將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希望和向往都畫在了上面。 一眼看去,色彩豐富、畫面活潑,人也變得心情開闊了起來。 孝義坊附近,還有一座來賢里閘門,這是一座夯土古閘門。在過去,閘門起到保護城中居民的作用?,F(xiàn)在的來賢里閘門,很是滄桑,旁邊墻上一個大大的孝字。 對村民來說,閘門的保護意義已經(jīng)不在,但精神意義永存。 走過那么多古村,其實每個都很特別。之于我,欖邊村的寧靜、厚重是一方面,煙火氣則是另一方面。很多現(xiàn)代社會遺失了的東西,欖邊村還保留著,就沖這,也該來一趟。 地址:廣東省中山市中山縣南朗鎮(zhèn)欖邊村 交通參考:從庫充北公交站乘坐中山12路到欖邊公交站下,步行300米到達 開放時間:24小時 門票: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