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靜若虎踞動起風雷 斯人長逝精神永昭——深切懷念著名阿宮腔演員柏福榮先生
 著名阿宮腔演員柏福榮先生帶著廣大戲迷的熱愛永遠地離開了我們,離開了終其一生為之奮斗的阿宮腔藝術(shù)。盡管這一切似乎早就已經(jīng)有所預感,但當真正噩耗傳來時,仍覺太過突然,仍覺難以接受。兩個多月前,聽聞先生行走時不慎摔倒受傷的消息,我和幾位朋友曾專門驅(qū)車前往西安市長安區(qū)家中探望,并同先生相談甚歡,還一起合影留念。當時,先生雖然肢體受傷,行走不便,但神志十分清楚,雙目炯炯有神,說起話來底氣十足,想不到這一天竟然來得這么快,想不到這次見面竟然成了永訣,不由感嘆人生苦短、命運無常。傷感與痛惜間,先生當年不平凡的戲劇人生一一涌向筆端…… 柏福榮先生原籍為長安縣大兆村,1940年農(nóng)歷四月初十出生于西安市南稍門。1954年春,考入西北戲曲研究院訓練班。1956年響應國家支援地方文化建設(shè)的號召,毅然決然離開位于繁華省城的戲曲研究院而進入富平劇團,工花臉。先生體態(tài)健碩,長相奇?zhèn)ィ艜厦鑼憦堬w等英雄豪杰常用的諸如“身長八尺,豹頭環(huán)眼,燕頷虎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一類詞語相差無幾,天生一副花臉架子凈角相。他演起戲來十分賣力,用觀眾的話來說就是“狠戲”。只要鑼鼓一敲,弦索一響,立馬進入忘我境界,動作夸張,咄咄逼人。其出手狠、下腳重、眼神足、氣勢洶,常常弄得滿臺子嘩嘩亂顫,喝彩聲、口哨聲、鼓掌聲響成一片。 童年時代,先生就愛上了戲劇,愛得不可開交。這里有一個原因,三意社有個導演徐沅民是他的族中外祖父,常常帶他去看戲,久而久之,便愛上了秦腔。每到星期六放學以后,打掃完衛(wèi)生,收拾好桌凳,他便要胡喊亂叫地唱上一段《鍘美案》過過癮。1954年早春,聽說戲曲劇院招收學生,他隨同一幫子小伙伴前往報考,想試一試運氣。當時擔任主考官的不是別人,正是演員訓練班班主任、著名秦腔藝術(shù)大師李正敏先生。他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清了清嗓子,放開了膽量,唱了《三對面》中包拯的一段戲。小小年紀,嗓音如此嘹亮,臺架如此神氣,唱起戲來有模有樣、有板有眼,令李正敏先生十分滿意,遂讓他三天后再來復試。過了三天,他又進西安城,接受了馬健翎、黃俊耀兩位院長的當面測試。復試結(jié)果,令院長們十分高興,當即拍板并讓他回家背鋪蓋進劇院學習。由于報考時瞞著家人,父母并不知道此事,眼見紙里包不住火,他只好將實情告訴了父母。父母知道他一直不愛上學卻愛戲如命,況且如今木已成舟,或許是娃娃命里注定的一條人生出路,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于是也就順水推舟、欣然同意了。 柏福榮先生是幸運的。他的啟蒙老師,就是以大凈聞名遐邇的老一輩藝術(shù)家田德年先生。田老幫他耐心地順唱了《鍘美案》中的相關(guān)唱段。還有一位李步林先生,對他影響很大。練功的幾位教練,如張福有、門學周等老師,對他要求都很嚴格,受益匪淺。進入富平劇團后,又受到了黨治國等老師的悉心指點,知道了演員唱戲必須認真,化妝必須干凈,前臺必須賣力等基本要求。還借鑒學習了羅士奎等名家的藝術(shù)風格,特別是羅士奎在《火焰駒》中飾演艾謙時的“三把火”和《游西湖》中廖寅的“飛腿登桌”絕技,更是給他留下了刻骨銘心的記憶。柏福榮先生在富平劇團從藝五十年來,演出劇目六十余個,塑造出眾多膾炙人口的藝術(shù)形象。如《金沙灘》中的天慶王,《下河東》中的呼延贊,《游西湖》中的廖寅,《大報仇》中的張飛和《趙氏孤兒》中的屠岸賈等?!段迮_會兄》和《火焰駒》更是先生的“拿手戲”。他嗓音蒼勁有力,雙目炯炯有神,唱腔音足氣飽,道白鏗鏘有力,唱起戲來精、氣、神十足,往往一出場就先聲奪人,出色地體現(xiàn)人物性格中的陽剛之美。由于他體魄健碩魁梧,工架大氣雄健,善于使用鑼鼓點,造型雕塑感極強,這些皆為他人所難以企及。我看過他演過的現(xiàn)代戲《沙家浜》中的胡傳魁和《紅燈記》中的鳩山,雖然人物性格大不相同,但卻能跳出傳統(tǒng)程式的束縛,演得相當?shù)轿?,也相當神氣?/span> 1960年3月,省上在西安人民劇院舉行戲劇會演,富平劇團演出的是新排阿宮腔《王魁負義》。這是柏福榮感覺最為成功的一次,也是他心情最為緊張、最為擔心的一次。由于前幾天兄弟劇團演出的劇目相當紅火,輪到富平上演時大家不免壓力很大,顧慮重重,怕阿宮腔唱腔雅、調(diào)子涼,觀眾不好接受,最擔心弄不好挨砸。沒想到劉寶琴一出場先聲奪人,就得到觀眾席上陣陣掌聲和滿堂喝彩,大家才漸漸放下了心。柏福榮先生飾演的海神廟判官一上場,其森煞之氣令人毛骨悚然、心驚肉跳。尤其是他獨具一格的吹暗火、耍獠牙特技,更是令人大開眼界、暗暗稱奇。戲劇情節(jié)至此,劇場中鼓掌聲、叫好聲此起彼伏,聲震屋宇。 這里,我想用簡短的文字,對吐暗火和耍獠牙作以介紹,因為這兩門絕技是寫柏福榮先生繞不過去的話題。吹火又叫噴火,多用于妖魔、鬼魂出現(xiàn)的劇目之中,以烘托氣氛。演員以黃火紙包好研成粉末狀的松香含在口中,對著點燃的火把或蠟燭吹去,便給觀眾造成一種口中吐火、烈焰熊熊的奇特景觀,往往會給人物和劇情增添許多意想不到的色彩。暗火采用的是木炭粉,用火紙卷起點燃的香火做成圓芯子,噙在口中,憑借兩腮鼓動而將氣流徐徐吹出,此時便有許多火星在眼前紛飛舞動,如流螢點點,閃閃爍爍,飄忽不定,呈現(xiàn)出絢麗奪目、玄妙神秘的火彩效果。要獠牙技巧,在秦腔藝術(shù)中用于表現(xiàn)兇神惡煞的角色,不管陽世三間、陰曹地府,還是天界神靈,皆可用之。如《淤泥河》中的蓋蘇文、《王魁負義》中的判官,以及周倉、龍須虎、巨靈神等等。取2--4顆清洗消毒后的尖長豬牙,空其根部灌上鉛,環(huán)繞牙根外圍刻出一道細槽子,用二寸長的線分頭扎進細槽之中備用。表演時,演員將獠牙銜于口中,以舌攪動翻轉(zhuǎn)進行操作,嘴唇、牙齒予以配合,頂來拉去,使其吐出各種獠牙形態(tài),如陰陽型、八字型、獠牙型、鼻孔型等,呲牙咧嘴,兇狠無比。 柏福榮先生的吐暗火和耍獠牙絕藝,在1961年富平劇團晉京匯報演出時可謂風光無限。他在中南海懷仁堂演出時十分賣力,把這兩門絕藝表演到了極致,引起了陳毅、習仲勛等黨和國家領(lǐng)導人的濃厚興趣,還專門詢問耍牙的訣竅。這成了先生終生引為自豪的榮耀。每當談及晉京演出,立馬來了精神,情緒亢奮,兩眼放光,有說不完的話,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以前。人生真的像一個大大的圓圈。退休之后,先生又回到了生身之地西安,可他的心卻留在了富平,留在了摯愛一生的阿宮腔上。在西安的城墻根兒、公園戲臺、富平鄉(xiāng)友會上、陜西電視臺“名師高徒”欄目的熒屏上,常常會見到他的身影,聽到他那電閃雷鳴般的唱段,欣賞他那當代劇壇已經(jīng)難得一見的耍牙絕技。走在西安街頭,常常會被戲迷們認出。他們眾口一辭地稱贊說:“這老漢唱的美得很!”難怪當年西安一家大劇團的領(lǐng)導不解地問:“這么好的演員,咋擱到了富平?”每當富平戲劇界有什動靜和需要,他立馬趕回,從不遲延。對第二故鄉(xiāng)的拳拳之心,對戲曲藝術(shù)的殷殷之情,令人感動不已??雌饋?,富平和阿宮腔已經(jīng)融入了他的血液,化入了他的靈魂,成為他生命中不離不棄的重要組成部分了。 先生后來居住在西安城東一個叫“杜府巷”的地方。我專程去那里采訪,并同他促膝長談,知道了許許多多關(guān)于他的故事,終于完成了以上文字。原來當面說好的文成后一定要先送先生一閱,想不到先生走得這樣匆忙,留下了永遠的遺憾。今天,當聞知柏福榮先生不幸溘然辭世之時,作為富平人,作為文化人,悲痛的心情真的難以言表?;厥淄拢瑹o限感慨,不由從內(nèi)心升騰起對先生的敬重與緬懷。感謝柏福榮老師當年響應政府號召、支援地方文化的熱血行動,感謝他數(shù)十年如一日為富平的戲劇事業(yè)盡心竭力的無私奉獻,感謝他退休以后仍然牽掛富平、牽掛阿宮腔的一腔真誠!尤其是聽說先生遺言歸葬富平,更是倍受感動、倍覺傷神而難以自己。于是,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撰寫挽聯(lián)一副以寄托自己的哀思:講述富平人的故事, 凝聚富平人的力量, 弘揚富平人的精神, 打造富平人的品牌! 
富平人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