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賊,為了培養(yǎng)自己的兒子繼承父業(yè),在一個晚上將兒子帶入人家屋中,教兒子入柜去偷衣服。兒子剛?cè)牍瘢完P(guān)上柜門,跑到廳上去大喊,有意驚動主人,然后自己先溜掉了。主人知道有賊,就喊醒奴婢,點起燈來找,賊的兒子便在柜中裝老鼠咬東西的聲音。主人叫奴婢將柜門打開,賊兒子跳出來,吹滅主人手中燈,推開奴婢往外跑。主人及家人在后面緊追到半路,賊兒子突然見到一口井,便將大石推入井中。主人以為賊兒子跳井,便叫人下去撈,而賊兒子卻趁機(jī)逃掉了。那個賊父親聽了兒子敘述脫險的經(jīng)過,高興地對兒子說:“你可以做賊了?!? 讀完這個故事后,我的第一感觸就是很佩服這個賊的膽量。 賊兒子被關(guān)進(jìn)柜中,而外面則是正在四處尋找他的人,只要他跨出去,立刻就會自投羅網(wǎng)。自古以來,人們對于賊這一行當(dāng)?shù)脑u價都不是很高的,即便“義賊”、“俠盜”,始終還是被冠以“賊”“盜”的惡名,而那些行使下三濫的手段而只為滿足一己之私的偷兒們,則更是深惡痛絕,意欲除之而后快。我們再看看賊兒子的脫逃過程,可以說是險象環(huán)生,一著不慎,則勢必落入主人家的手心,其結(jié)果要么是被送官法辦,要么就是被人一頓暴打,若真是這樣,非但繼承父業(yè)而不得,甚至還會送掉小命。這些道理對于那做慣了賊的父親來說,應(yīng)是再清楚不過,但為了能使兒子成為一個“合格”的賊,他仍然義無反顧的把兒子推向了絕境。 此賊教子的動機(jī)自是不值一提,然而他教子的手段,卻很值得今天的父母們細(xì)細(xì)品味。俗語說,一個饅頭也要蒸熟了吃,現(xiàn)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如今國家又全面放開二胎,眾多家庭難免會出現(xiàn)中年再得子的情況,孩子的教育自然就成了一個家庭的重頭戲。教育得好,才有可能成才,“蒸熟”;教育不好,成人尚且困難,何況成才?倒成了個“夾生饅頭”。但現(xiàn)在的父母們似乎對這一點認(rèn)識不足,對自己的孩子常常以遷就為主,致使孩子早早就養(yǎng)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壞毛病。更甚的是,有的父母生怕孩子吃苦受累,遇到困難的時候不是鼓勵孩子想辦法去克服,而是盡其所能幫助他們?nèi)绾卫@過去。長此以往,孩子必然會變得懶惰而又自私,軟弱而又無能。 然而那個賊卻可以說是深諳教子之道,他明白不經(jīng)歷磨難就難以修成正果,所以明知道有危險,還是鍛煉自己的兒子去勇敢面對,并且在兒子通過了考驗以后,給予了公正地評價??磥?,這人不但會做賊,而且還很懂得教育的方法。 今天的這個社會,是一個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一個人如果得不到系統(tǒng)的教育和鍛煉,不學(xué)成過硬的本領(lǐng),是很難立足的。而在他接受教育的過程中,父母對他的影響應(yīng)該是至關(guān)重要的,我們?nèi)舨荒芏嘈敖套訛橘\”的勇氣,恐怕最終要面對的是失敗的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