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匆匆,轉眼到了大暑時節(jié)。大暑,全年的第十二個節(jié)氣,上半年最后一個節(jié)氣。暑,熱的意思。大暑,就是大熱。 “暑”和“熱”意思相近,但要是細究一下,還是有點不一樣,“熱”與“火”相關,是干熱;而“暑”呢,《爾雅》解釋為“煮”,與水有關,就是那種濕熱難受的感覺。大暑正是一年之中最濕熱難受的時節(jié)。消夏更要提上議事日程。 大暑時節(jié),白天赤日炎炎似火燒,晚上悶熱如蒸籠,弄得不好,就會中暑。九百年多前的大文豪蘇軾,沒有被政敵打垮,沒有被貧窮打垮,沒有被南方的瘴氣打垮,也沒有被海上的風浪打垮,卻被濕熱打垮了。公元1101年8月,廣受稱頌敬仰的東坡居士因為中暑,在常州病逝,給人們留下了無數的嘆息。 暑熱逼人,甚至威脅生命,不得不避防。1500年前的健康,就是今天的南京,就有冬天鑿冰、儲藏在冰窖中放到夏天防暑的記載。那時,皇帝派人在玄武湖旁邊的山上鑿了一個巨大的冰窖,儲存玄武湖的冰塊,用于暑天皇親國戚的防暑降溫。普通百姓是享受不到的。 蕓蕓眾生,避暑防暑最普通最普遍的的辦法,是找涼快。“攜杖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彼纬娙饲赜^生動地記載了近千年前城里市民入夜避暑納涼的場景。你看,就連老人也攜著拐杖,走出家門,追逐外面柳蔭處的陰涼,湖畔畫橋旁的柳蔭下,擺放著涼床、木椅,乘涼的人們依靠著床頭椅背,悠閑地欣賞湖光柳色,好不自在?!皯袚u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碧瞥娤衫畎?,大熱天躲在山中找涼快,他把自己脫得精光,將衣帽掛在石壁上,懶洋洋的搖著羽毛扇,赤身裸體在松樹下乘風涼,幸好空山無人跡,無礙風化,不然恐要留下千古罵名。不過,不是他自己寫詩暴露,誰也不知道有這回事。 我青少年時期生活在農村、農場,大熱天的晌午,大人小孩,多數都跑到大樹蔭下乘涼。夜晚則跑到無遮無擋,四面來風的稻谷場上納涼,席地平躺在蘆席上,仰望浩瀚星河,耳邊附近稻田里的蛙鳴時斷時續(xù),身邊螢火蟲飛來飛去,大人們稻花香里說豐年,那是一種無比幸福的時光。 還有一種消暑的方法,那就是所謂的“心靜自然涼”。心靜,說起來容易,真正做到卻不易,那是要心無旁騖,物我兩忘的?!叭巳吮苁钭呷缈瘢氂卸U師不出房??墒嵌U房無熱到?但能心靜即身涼”(白居易)。那是得道高僧恒寂禪師,他能做到,一般人做到不容易。 大暑時節(jié)正值三伏天中的中伏,歷書上說,“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于地下。伏,還有趴著的意思,因此,三伏天避暑的最好的姿態(tài)就是“伏”,即靜心平躺著。遺憾的是,鄉(xiāng)村的農民不能丟下田里的莊稼不管,不下田勞作。城里的打工族、工薪階層也不能不上班。晚上,都還要輔導孩子做作業(yè),稍有短暫平躺著的清靜,心里的幸福感便喜上眉梢了。 不過話說回來,無論多忙,也還是要多舉措防止伏天中暑。露天作業(yè),可調在早晚涼時進行,要穿戴防曬衣帽,抹些防曬霜;大汗淋漓時,要及時補水,喝些綠豆湯或消暑飲料,防止虛脫;勞累時,注意適時歇息。畢竟,生命比什么都寶貴,都重要。 作者簡介:駢國華,一個退休十多年的省農墾系統(tǒng)老同志。退休后,書香文字伴流年。在《淮安日報》《淮海晚報》《老年周報》《大江晚報》《江蘇農墾人報》《智慧》《思維與智慧》《銀潮》等報刊以及網絡公眾號《洪澤湖文學》《目耕緣讀書網》《里運河》上發(fā)表千字左右的短散文500多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