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稱“老蓮”的陳洪綬之前,明代花鳥畫中涌現(xiàn)很多杰出的畫師,吳門沈周、佛山林良、寧波呂紀(jì)、常州孫隆、蘇州周之冕、紹興徐渭、嘉興項圣謨等,工筆重彩、水墨淡彩、白描勾線,不一而足。在他之后,也不乏像常州惲格、南昌朱耷這樣的開山祖師,他們都在中國繪畫史上有著濃墨重彩的一頁。但是,沒有人像陳洪綬這樣,天生與“蓮”結(jié)緣,帶著特殊的人生經(jīng)歷和獨特藝術(shù)風(fēng)格賦予了明代花鳥畫轉(zhuǎn)折性的時代意義,使晚明花鳥畫壇頓起高峰。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這幅《荷花鴛鴦圖》正是陳洪綬工筆花鳥畫藝術(shù)風(fēng)格的典型代表。 明 陳洪綬 荷花鴛鴦圖 183×98.3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從陳洪綬的人生來看,愛荷成癡。諸暨人陳洪綬出生前,其父陳于朝得一蓮子,說“食此,得寧馨兒當(dāng)如此蓮”,“蓮”的名字相伴終身。9歲,“蓮子”啟蒙于藍瑛,14歲即靠賣畫賺錢,17歲作《九歌》、《屈子行吟》圖,其言行思想、為政理念、藝術(shù)道路受武林畫派、蕺山先生、石齋先生、遠山堂主人等師友影響?!皫熎湫牟粠熎溘E”,他畫人物《女仙圖》《雅集圖》《米芾拜石圖》《進爵圖軸》《松溪品茗圖》《餐芝圖》,軀干偉岸;畫花鳥如《玉堂柱石圖》《蕉林酌酒圖》《水仙靈石圖》《梅石圖》《花卉冊》,端莊清秀;畫蓮如《芙蕖菡萏圖》《荷花雙碟圖》《湖石紅蕖圖》《松下高士圖》《高士持蓮》《清供圖》等,兼工帶寫。31歲,陳洪綬在自家宅院筑醉花亭,34歲起署“溪山”、“溪亭”之名,自此“谿山老蓮”(“溪山老蓮”)氣格成熟。 從陳洪綬的畫面來看,筆意清奇。陳洪綬湖石的畫法可見藍瑛的影子,又出于藍勝于藍,古雅拙奇。無論《荷花鴛鴦圖》亦或《湖石荷花圖》,主體荷花、荷葉,脈絡(luò)清晰可見;尤《荷花鴛鴦圖》如戲臺之青衣,又如名士之君子,配湖石、鴛鴦、浮萍,橫向筆皴,折帶狀墨線勾勒然后施彩、超拔磊落,造型嚴(yán)謹(jǐn),中鋒收緊之波挑、長捺、拋鉤等皆從唐人寫經(jīng)體中所取法,老辣不枯,不失沉穩(wěn)之氣?!巴鈳熢旎?,中得心源”,可以說是陳洪綬正值壯年時期的花鳥畫范本。 明崇禎十五年,陳洪綬43歲,洪承疇率明軍兵敗松錦降清;時為國子監(jiān)生,授中書舍人的他不僅眼見內(nèi)府所藏名畫,更目睹了政權(quán)腐敗,拒絕皇帝對自己宮廷畫師的任命。次年,明思宗自縊于北京煤山,陳洪綬的好友倪元璐自縊保節(jié),蕺山先生絕食而亡,他悲從中起,即歸隱紹興云門寺,削發(fā)為僧,自稱悔僧、云門僧,改號悔遲、老遲,自云:“豈能為僧,借僧活命而已”,“酣生五十年,今日始見哭”。 從陳洪綬的意境來看,宏觀孤傲。佛經(jīng)中說,“法固寂然”;陳洪綬的畫有一種“圣默然”的氣氛,圖像所匯成的怪異世界呈現(xiàn)出他的初衷。再以他的《松下高士圖》為例,松枝屈折而下,荷花數(shù)株呼應(yīng)而上,景與人渾然一體,想見高士之超群人格與堅貞品質(zhì)。繪到晚年,怪誕的筆觸實是現(xiàn)實自我和畫中意向的重合,放在花鳥畫中,更是怪趣味有真性情,庚寅年《荷花蝴蝶圖》更像是一種映射。晚年鬻畫為生的陳洪綬于清順治九年,“跌坐床簀,喃喃念佛號而卒”(出自〈清〉孟遠,《陳洪綬傳》)。 “章侯生不滿六旬,其筆墨凡四變,少而妙,壯而神,老則化矣。其變也大率十年一轉(zhuǎn),茲其由少而壯,出妙入神之時也”(出自唐九經(jīng)陳洪綬《花鳥扇》,2012年浙江古籍出版社《陳洪綬集》)。 投稿、廣告、商業(yè)合作等聯(lián)系小編微信號:L2153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