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扎墨公路1975年動工,修建數(shù)十年,多次建成而被各種地質氣候災難沖毀,使得墨脫縣成為中國最后一個通車的縣。1993年9月25日,扎墨剛能勉強通車,幾輛汽車第一次開進墨脫縣,次日的暴雨把公路摧毀。 1995年以后,分季節(jié)、分路段臨時性通行,每年只能通4個月。2009—2013年10月國家全額投資9.5億元,建嘎隆拉隧道(海拔3700多米),改建成功后,墨脫全年能通車時間增加到9個月。2017年10月開始三年總投資12億整治改建,目前實行“單進雙出”或“單出雙進”單雙號單向通行管制。 想通過扎墨公路開車去墨脫 除了必須是越野車
還得看日子 從嘎隆拉雪山到墨脫鎮(zhèn), 海拔高度從4100多米驟降至1100多米。 這個路段位于喜馬拉雅山脈南麓的水汽富集區(qū), 氣候條件非常復雜 再加上河谷水流沖刷, 其所面臨的地質條件之復雜堪稱世界之最,
路況和氣候的復雜全長117公里的派墨公路限速只有20, 這肯定是中國最沒有爭議的低限速道路, 道路的艱險可想而知。 這種情況很快就要改變了, 如下圖藍線
 派墨公路全長67.22公里,起于林芝市米林縣派鎮(zhèn),至松林口采用特長隧道穿越多雄拉雪山后沿多雄河展線,經(jīng)汗密、老虎嘴,到達墨脫縣背崩鄉(xiāng),分四段進行建設。公路沿線氣候多變,雪崩、塌方、強降雨、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頻發(fā),螞蟥、毒蟲肆虐,施工環(huán)境惡劣,建設難度遠超平原地區(qū)。2014年開工建設以來,施工人員傳承弘揚“老西藏精神”、“兩路”精神,拋家舍業(yè)、扎根高原,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氣魄和敢于攻堅、善于攻關的智慧,克服重重困難,全力推進工程施工,同時致力于將派墨公路打造成“中國最美生態(tài)環(huán)保公路”。在公路建設中環(huán)水保總投入高達1.1億元,遠超環(huán)水保報告設計投入的7539萬元,在公路沿線的派巴溝、多雄河谷重點實施“一廊兩點三帶”環(huán)保提升工程。派墨公路是繼扎墨公路之后第二條由西藏林芝市通往墨脫縣的交通要道,總投資約20.15億元,計劃于2022年9月竣工通車,是中國華能重點援藏項目。公路建成通車后,使林芝市至墨脫縣的道路里程由原來經(jīng)波密縣的346公里縮短為經(jīng)派鎮(zhèn)的180公里,通行時間由原來的12小時縮短至4小時左右,并與現(xiàn)有扎墨公路形成進出墨脫的交通環(huán)線,有利于緩解墨脫“單雙號”限行的困境。好消息不止一個,派墨公路不僅是進入墨脫的第二通道,而且是最長國道G219(還沒有全程通車)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派墨公路G219的延長線,墨脫的第三通道察墨公路目前也進展順利。 國道219線墨脫至察隅段新改建工程進展順利,該工程是打通墨脫對外社會經(jīng)濟交流的第三重要通道,按照三級公路技術標準新改建水泥混凝土路面365.257公里(路基寬7.5米,路面寬6.5米),建成后將可以實現(xiàn)全年通車。交通環(huán)境的改善不僅僅是把墨脫這個最晚通公路的縣接入全國公路網(wǎng),墨脫不斷開通的公路還具有更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