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感受一下鳥中哈士奇的魅力。

 勇者斗惡狼 2021-07-27

本人并非動物學專家,本貼也非科普用,僅僅是因為喜歡做而做,部分觀點可能有紕漏和錯誤,還望大家指正,本人不勝感激。

第一部分:鸚鵡雜談

最近有某些朋友再一次“友好的”問了我一個問題......

我很少說鳥類也是有原因的,首先,鳥類的“外觀萌感”不如“走獸”那么明顯,比如說......

以上幾種動物我都說過,鳥類的閱讀量比較撲街,遠不如“走獸”那么受歡迎,其次就是鳥類的互動性并不是那么好,養(yǎng)鳥可不像玩“憤怒的小鳥”那么好玩。

不過,今天我還是打算膚淺的說一種鳥類,它的外貌性格還算討喜、和人互動也不錯,它就是海盜電影中最有名的動物。

鸚鵡 Parrot

細心的朋友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我今天.....

細心的朋友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我今天說鸚鵡的時候并沒有將它分門別類,因為鸚鵡是一個超級龐大的家族,它們的形態(tài)也是百花齊放。

實際上,鸚鵡共有82屬,旗下有358種鳥類,統(tǒng)稱為鸚形目,今天我暫且不詳細講解任何一種鸚鵡,只是大概的談一談鸚鵡家族比較特殊的地方。

雖然鸚鵡種類繁多,造型各異,但從基本外形上可以分為兩大科,一科是發(fā)型和精神狀態(tài)相對比較正常的鸚鵡科。

另一科就是當今鳥類寵物中的第一網(wǎng)紅——鳳頭鸚鵡科,除了精神狀態(tài)有“鳥中二哈”的美譽外,還有著“非主流”的殺馬特發(fā)型,其中以大白鳳頭鸚鵡最為出名。

大白鳳頭鸚鵡也被稱為雨傘巴丹鸚鵡,“作妖”水平一流。下面請欣賞鳥中二哈“大白鳳頭鸚鵡”的日常,這種鸚鵡主要原產(chǎn)地是大洋洲,不太擅長模仿人言,但非常擅長“玩?!?。(貌似在當?shù)匾吧臄?shù)量也不少。)

它最大的特點就是一旦精神亢奮,或者玩嗨了就會把腦袋上的羽毛張開搖頭晃腦,感覺像是磕了藥的搖滾歌手。

鳥中二哈的美名可不是浪得虛名,它每天最大的愛好就是需要主人用大量時間陪它玩。

它還有點“音樂細菌”,聽到音樂會興奮的“跳舞”,行為看起來瘋瘋癲癲,無時不刻要給自己找樂子,相信我,養(yǎng)這種鸚鵡你會獲得比養(yǎng)二哈還要爽的“快感”。(因人而異也可能非常痛苦XD)。

它還有個“表兄弟”叫葵花鳳頭鸚鵡,和它一樣是個“戲精”,此二位就是當下寵物鳥界最受歡迎的“作妖小能手”,甚至因為各種胡鬧混的很紅。

值得一提的是鳳頭鸚鵡也不止它們兩種,它的親戚們也是啥樣都有,當然,無論怎么作妖,逆天的發(fā)型不能亂。(僅鳳頭鸚鵡就有6屬21種)

其癲狂的行為和霸氣的發(fā)型和貌似已經(jīng)過氣的網(wǎng)絡文化殺馬特有一拼了......

......

估計看到這里一定會有朋友“十分友好的”問候我。

請大家不要在意這些慣用伎倆,接下來說一些鸚鵡的與眾不同,鸚形目的某些鳥類可以說是鳥類中壽命最長的種類,雖然根據(jù)種類不同壽命長短不一,但平均算下來的話能活30-60年。

總感覺鸚鵡家族體型越大就越能活的樣子,那只能活將近100年的家伙是非常有名的鸮鸚鵡,是世界上最胖的鸚鵡,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耐心看完,最后有它的獨家介紹。

大型鸚鵡到底多能活呢?養(yǎng)得好的話送主人走沒多大問題,據(jù)說丘吉爾的寵物鸚鵡在主人去世后活到將近100歲,還繼承了主人愛罵人的習慣,每天最大的愛好就是模仿丘吉爾“罵納粹”。(雖然我對這段軼事表示存疑,但大型鸚鵡壽命長是事實。

不過,丘吉爾還活著的鸚鵡是下面這只,那只白色的應該已經(jīng)掛了,丘吉爾到了晚年很喜歡動物,搞得自己家就像個小型動物園,據(jù)說這只鸚鵡最討他歡心,也是唯一可以上桌子和老丘共進晚餐的寵物。

它老的都掉毛了還記得主人的口頭禪

模仿人言也是鸚鵡的最大特點,由于舌部肌肉發(fā)達靈活,不少鸚鵡都具備這種能力,當然,水平根據(jù)種類不同參差不齊,其中,非洲灰鸚鵡是模仿人言的“高手”。據(jù)說通過訓練能學會800多個單詞,和人對噴都不見得會輸。

戳下面視頻感受一下灰鸚鵡的逆天說話技能,當然鸚鵡中也有不太擅長說話或者干脆就學不會說話的種類。


不過,鸚鵡再會說話也僅僅是模仿人言,還達不到和人類溝通的地步,它不能理解人言的真正含義,不要真的以為它成精了。這就好比有些人能模仿狗的叫聲,但肯定不能拿自己學狗叫的聲音和狗溝通是一個意思。

雖然鸚鵡學舌算不上“成精”但也和半成精差不多了,據(jù)有關動物學家觀測,鸚鵡是僅次于鴉科鳥類第二聰明的鳥,學舌能力多歸功于它們發(fā)達的大腦,有些鸚鵡甚至聰明到像烏鴉那樣能使用工具。個別種類的鴉科鳥類也會學舌。

這就是通過使用工具來獲取食物的鸚鵡。不知道你發(fā)現(xiàn)了嗎?這種“大白”雖然行為癲狂,但腦袋瓜是真的聰明。

有些鸚鵡可以在人類的訓練下進行復雜的表演,如果腦筋不靈的話是做不到這一點的。鸚鵡的表演與烏鴉的玩耍類似,它們很喜歡玩,也玩得溜。

訓練好的話,鸚鵡能做很多表演,它們對這種訓練完全不抵觸,權當是玩。

不要以為能表演的鸚鵡只有中大型鸚鵡,小型鸚鵡也是可以表演的,雖然它們看起來沒有中大型鸚鵡那么聰明,但訓好的話一樣玩的溜,就看你有沒有這個耐心了。

與訓練狗一樣,用食物引誘鸚鵡訓練效果拔群。

怎么樣,這演技比得上一些娛樂圈的小鮮肉了吧?也許那些小鮮肉的演技還不如一只鸚鵡呢。

由于以上種種特性,鸚鵡順理成章的成為寵物鳥界的第一網(wǎng)紅,而且無論小型、中型、大型似乎都能順利進行人工馴化,且不抗拒主人的把玩。行話叫手養(yǎng)鸚鵡,這也是為什么海盜的鸚鵡總是在它的肩膀或者手上而不是關在籠子里。

鸚鵡和人類的關系其實還不錯,雖然有些野生鸚鵡因為人類活動的影響成為瀕危物種,但同樣是這個種類,在人工精心飼養(yǎng)的環(huán)境下卻活的非常滋潤,它們很適應和人類混在一起的日子。

是不是看到這里,有些朋友就心動了?很想養(yǎng)鸚鵡呢?

寵物都是有缺點的,鸚鵡也不例外,比如說鸚鵡的叫聲,雖然它們大部分種類可以模仿包括人言在內(nèi)的多種聲音,但本身的叫聲又尖銳又刺耳,甚至可以說是一種噪音,喜歡安靜的人應該不會太喜歡這種聲音。

看圖是感受不到鸚鵡的聲音的,戳下面的視頻感受一下,一共四段視頻。

1.虎皮鸚鵡說話。2.鳳頭鸚鵡尋找主人。3.咋咋呼呼的鳳頭鸚鵡。4.被原主人長期囚禁虐待滿嘴臟話的鸚鵡。


你確定這嘈雜的碎嘴還有點歇斯底里的聲音你能忍?請注意,在中國,無論寵物鳥說話多厲害,只要說臟話基本上就是一分不值,所以千萬不要教自己的鸚鵡、八哥之類的寵物鳥罵街。

鸚鵡的另一個缺點就是腦子過于聰明,對,你沒看錯,寵物的腦子過于聰明其實也是某種缺點,不養(yǎng)鳥的人可能感受不到,我用別的動物舉例說明,比如說狗的智商和情商被人類認為是高于貓的......

呃......我換個對比方式,比如說狗,它明顯能做到與人互動,對人的情緒有感知,通常我們說狗比較通人性也是因為它們的行為活動和人類更接近,雖然不一定準,但人與狗甚至可以通過彼此的表情和聲音來判斷對方的某些情緒。

狗是一種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野生環(huán)境下就很依賴同伴,如果作為寵物的話主人必須與其有所互動才能滿足它這種“社會性”行為,不然它會感受到冷落而導致抑郁,這也是為什么狗比較黏人的原因。

貓呢?由于智商等級和可馴化程度一般,雖然野生也會有聚群的現(xiàn)象,但基本上還是各自為政,行為不具備社會性,并不是說貓的性格真的高冷,而是它進化到今天并不需要完全依賴于人類,養(yǎng)貓的人都知道,只要吃喝管夠,貓并不需要你一天到晚陪它玩,也不像狗那樣對人類有強烈的互動性。

而鸚鵡,在野生狀態(tài)下除了個別極度瀕危的種類,原本就是具有一定社會性的群居型鳥類,由于腦力突出,會對主人有強烈的互動欲望。

被人類飼養(yǎng)后的行為更像是一只狗,而且喜歡被主人撫摸,應該說是很適合用手把玩的寵物鳥類。

不過,能跟主人有這么好互動的鸚鵡也都是從一出殼就被養(yǎng)起來的,越是從小養(yǎng)起來的鸚鵡就越容易用手玩,半截子養(yǎng)起來的可能會有攻擊人的現(xiàn)象。

其實就是利用鳥類的一個特性讓它把主人認作是自己的母親。雖然大部分鳥都有這種特性,但鸚鵡比較明顯一些。

這個培育階段可是很操心的,喂食、喂水、鏟屎、陪它玩,一步做錯可能就養(yǎng)死了。

換句話講,手養(yǎng)鸚鵡的早期培育其實比貓和狗要麻煩多了,如果沒有足夠的耐心,真的不建議養(yǎng)鸚鵡做寵物。

為什么說鸚鵡的行為像狗呢?看完下面這段視頻你就知道了。


鸚鵡是一種很怕孤單的鳥類,一般來講也不建議只養(yǎng)一只,它們性格雖然開朗但很敏感,如果只養(yǎng)一只,主人又長期不陪它玩的話就會患上抑郁癥,嚴重的會導致自殘、拔毛、歇斯底里等行為。

這只鸚鵡因為主人長期不理睬而患上抑郁癥,可以說是很可憐了,不過,后來據(jù)報道換了新主人后病就好了。(新主人每天陪它玩十幾個小時......)

但你真的陪它玩的話又顯得很作,鸚鵡是攀禽,能走能攀爬就不怎么飛,大型鸚鵡還不太喜歡住籠子。

用一個詞來形容鸚鵡的行為就是“賤”,有時候甚至會仗著智商高戲耍同類或欺負其它動物。

有些中大型鸚鵡膽子還特別大,會欺負家里的寵物,這只貓一看就是從小被鸚鵡欺負怕了,一副任由天命的樣子。(它不是打不過這只鸚鵡,而是在它還小時候就被鸚鵡“調(diào)教”了。)

別忘了,一些鸚鵡的壽命比貓狗要長得多,混成家里的老油條和扛把子也在情理之中,而像貓狗這樣的動物一旦從小對什么事物感到畏懼就會記一輩子,你說一只鳥都能調(diào)教好貓狗,你養(yǎng)只狗怎么就跟伺候個大爺一樣呢?

再說個題外話,狗胡作非為就是和主人不教育有關。

有些腦子特別發(fā)達的鸚鵡善妒記仇、特別容易爭風吃醋,甚至不喜歡接近主人的異性。越是主人精心飼養(yǎng)的鸚鵡就越會有這種“獨占欲望”,但鸚鵡畢竟是鳥類,還做不到像狗那樣闖禍被抓包表現(xiàn)出愧疚感,在它的世界里,好主人就是終身伴侶。(所以你養(yǎng)大型鸚鵡的話爭取比它活的長吧XD。)

鸚鵡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身體出了什么狀況從外表不太容易看出來,可能今天還好好的,第二天就暴斃了。

在吃的方面,大部分鸚鵡吃素(極個別野生的會有食肉行為),小型鸚鵡主要以小米、小塊水果、蔬菜為主食。大型鸚鵡多以水果、堅果、漿果、蔬菜......,嫌麻煩的也可以用鸚鵡糧。

鸚鵡是晚成型鳥類,在沒出巢前需要精心照顧,較小的幼年鸚鵡只能吃流食,雌鳥會從胃部分泌半消化的食物喂給幼鳥,不過就是這個喂食前的動作也跟磕了藥一樣......

如果是人類飼養(yǎng)就會很麻煩了。要用玉米高粱燕麥紅棗之類,還要喂熟的,可以用打磨機打細,用熱開水拌勻,吹溫后喂,喂時一點一點的喂,避免噎死了。(估計和養(yǎng)孩子一樣累。)

成年鸚鵡吃食比較邋遢,通常會弄得谷殼、果殼到處都是,打掃起來也挺鬧心的。(下圖為鸚鵡糧。)

千萬不要給鸚鵡喂一些人為加工的油性大的食物,比如油炸花生米啥的。(中大型鸚鵡喜歡吃一些堅果、水果之類的食物。)

由于吃飯邋遢,所以洗澡就不可避免了,它們比較怕寒冷,洗澡環(huán)境一定要溫暖,小型鸚鵡洗澡比較簡單,弄點水它自己也知道洗。鸚鵡的飲用水一定要每天都換,不然它可能用水洗澡,污染水源。

大型鸚鵡相對就麻煩一些了,也不是特別喜歡洗澡,可以弄個噴壺噴它讓它慢慢適應水,習慣水以后,用個鸚鵡專用的沐浴站架就可以在浴室洗了。

小型鸚鵡與大型鸚鵡洗澡的區(qū)別。

如果說鸚鵡的這些特點你都能忍,打算入手鸚鵡的話,還要注意一個問題,在中國只有三種鸚鵡是可以無證飼養(yǎng)的,它們是......

以及......

不,并沒有開玩笑,這兩只爆紅的腮紅表情包雞仔其實就是玄鳳鸚鵡,真名叫做鸚鵡兄弟docomo,原本是島國的兩個廣告角色,不知道為什么傳到中國以后變成雞了XD。不過看到真正的玄鳳鸚鵡后感覺那兩只更像雞了。

其它種類的且你能看到的可飼養(yǎng)的鸚鵡均為持證飼養(yǎng),如果沒證亂養(yǎng)又被人舉報的話搞不好就得進去撿肥皂了。很多鸚鵡在當?shù)貫槭鼙Wo的野生動物,但還是有不少人為了牟利開始走私鸚鵡。

也許有人不明白,不是有寵物店賣證件齊全的鸚鵡嗎?怎么還要走私野生的呢?原因是走私鸚鵡的利潤高,尤其是一些大型鸚鵡,身價甚至能飆到幾萬甚至百萬,如果你是鳥販子的話你是花高價進口養(yǎng)一只賣呢?還是冒險抓現(xiàn)成的賣呢?

所以,真想養(yǎng)鸚鵡的話,千萬不要買走私鸚鵡,有條件的話還是從正規(guī)渠道入手吧,只要證件齊全就行。

很多野生種的鸚鵡瀕危就是因為人類捕捉造成的,由于鸚鵡的特性,很多人開始打野生鸚鵡蛋的主意,不過,這么一來,勢必會造成野生鸚鵡數(shù)量下降,或許鸚鵡很喜歡人類,也不拒絕人類的飼養(yǎng),但把在野外生活的很好鸚鵡關起來,是不是有點太過分呢?

最后要說的是,雖然鸚鵡長得花里胡哨,一臉不正經(jīng)的樣子,但大部分種類是一夫一妻制的,所以形容人花心還是不要用鸚鵡這種鳥吧。

關于鸚鵡的一些簡單介紹就先說到這里,以后有機會我會就鸚鵡中一些比較特別的種類進行詳細解說,今天......

今天就在第二部分重制一只鸚鵡的故事,看完正篇解說感覺沒啥意思的就請往下看,因為大部分文字不是我寫的,所以文風與我有很大不同,請您耐心看完,謝謝!


第二部分:笨鳥鸮(xiāo)鸚鵡

本部分文字并不是我原創(chuàng),是早在兩年前一位署名小巖井的網(wǎng)友投稿,但我不能確定這篇投稿就是作者本人(也可能是其他熱心網(wǎng)友的“借包子喂狗”),不過,文字寫的非常有趣,我還是硬著頭皮收入于此,以博大家一笑,為了顯得稍微有點技術含量,我進行了重新配圖,文字也做了一部分修改,如果大家對原作者感興趣,可以去關注原作者小巖井。(非廣告)。

生而為鳥  實在抱歉

原作者:小巖井

最近,在BBC自然紀錄片——大自然奇葩專題中,我就見識了不少被定義為奇葩的有趣生物。

這里指的奇葩(英語原詞:misfit),英文原意是指不能適應環(huán)境的人。在這個紀錄片中,被引申為與環(huán)境與本身所出族類格格不入的動物。不過看來,這期簡直就是賣萌與逗比生物合集,其中的不少動物,讓我實在懷疑是在以賣萌為生!

隨便舉幾個例子。這幫奇葩里有我們的賣萌國寶,素食主義者——大熊貓君。

大熊貓原本是食肉目動物,食性其實是比較雜的,但因為不明原因,它們今天的食物幾乎是以素為主了,在某些人眼里來看,這實際上是食肉目動物競爭能力太低而導致的一種“退化”,但無論怎樣,大熊貓畢竟是熊科的一員,真惹飆了揍趴下一兩個成年人是沒問題的,遇到野生大熊貓還是不要造次,挨揍了可沒地方說理去......

這里注釋一下,熊貓餓慘了也會吃小動物。這里BBC所說的素食者有點戲謔成分在里面。熊貓吃竹子的動作是不是很萌,雖然是只熊,但人家愛吃素哦。

有生活在埃塞俄比亞高原,全世界現(xiàn)存36種鼴鼠中,唯一在地面覓食的大頭鼴鼠。雖然它們視力很差,聽力很弱,身為鼴鼠,卻不喜歡呆在地底,而是有一顆向往光明的心,喜歡到狼群聚集的地面吃點草,沐浴一下陽光....

然后順便享受九死一生的高原真實版打鼴鼠游戲......

盡管頭很大,但實踐證明,大頭鼴鼠真的不太聰明...好在有一種專門吃它挖洞挖出來蟲子的小鳥——山巖?(jí)和它組成共生關系,當發(fā)現(xiàn)危險時會給大頭鼴鼠報警。

于是,大頭鼴鼠靠著這種蠢萌的生存方式混了幾百萬年不曾進化......這個種族能延續(xù)下來也挺神奇的...

不過,這種鼴鼠怎么看都不太像鼴鼠,倒是很像土撥鼠,但原文的字面翻譯就是大頭鼴鼠。


企鵝,給人的印象通常是在冰天雪地的南極洲,對,就是下面這個樣子的......

誰知畫風一轉(zhuǎn),一種叫峽灣冠企鵝的家伙卻在新西蘭南島的森林里散步,瞧這笨拙的身姿在森林里靈巧地騰轉(zhuǎn)挪移,簡直就是再說:“下班咯,買完菜回家啦啦啦·~~”

無論是什么企鵝,在岸上都很笨拙,至于為什么敢如此閑庭信步,那是因為這里沒有它的天敵......

還有永遠倒著游泳老是要撞到海底石頭的鸚鵡螺,簡直逗比。您說您N代目在水里混了4億年了,咋還長得一副與水下生活格格不入的樣子呢?

它們的日常就是不斷撞與被撞= =好在殼比較硬,撞就撞吧,跟無理取鬧的肇事司機一個吊樣也是沒誰了......

最后看到它撞到無辜的章魚時我笑慘了哈....(章魚:我擦,一個月功夫你撞我八回了,誠心的吧?!

鸚鵡螺其實可以改變行動方向,但很少用,至于為什么選擇如此詭異的倒游方式只能說是個迷了。權當它“恃殼無恐”吧。

其他還有不少,我就不一一介紹了。以上種種,雖然有些奇葩,至少都有起碼的生存能力,比如熊貓雖然素食,但戰(zhàn)斗力其實不低,畢竟是熊;大頭鼴鼠雖然眼神耳朵都不太好又愛玩生死時速,但也有小鳥做眼給它們站崗放哨,以保證逃跑生存率(雖然我很懷疑這樣作死的生存率...);鸚鵡螺雖然天天都在撞車,簡直是海底世界的大路癡+肇事之王,但至少,人家殼很硬...

來自官方的吐槽......

讓我們把鏡頭轉(zhuǎn)回新西蘭的一個島上,接下來要出場的這位,也就是今天的主角,它們身上的奇葩二字,誰與爭鋒!當之無愧!對,就是下面這只,史上最蠢的鸚鵡...

它們的名字叫——鸮(xiāo)鸚鵡(英文名:kakapo。發(fā)音萌萌噠~)。 是全世界最肥最重的一種鸚鵡,也是唯一不會飛的鸚鵡。沒錯,作為生活在森林里的鳥類,它們居然不會飛!人家鵪鶉起碼還能撲哧幾下低飛一陣,但它們的翅膀完全沒有飛行的能力,連滑行都不行!所以...你們只是披著鸚鵡外皮的雞么...?

鸮鸚鵡在地面行走的時候,看起來就像隔壁王大爺清晨溜公園一般怡然自得。

但一旦激動起來,也會打開翅膀,大鵬展翅一般靈活地奔跑,如下......

來自網(wǎng)友的彈幕毫不留情地吐槽著...

鸮鸚鵡童鞋的一大技能是爬樹。

生而為鳥,因為不會飛,卻非常喜歡上樹,所以進化出爬樹的技能...爬樹...那你們?yōu)槭裁匆旞B呢?(原作者這里的吐槽有問題,鸚鵡本來就是攀禽,無論會不會飛都喜歡爬樹,應該說,相比飛它們其實更喜歡攀爬。)

鸮鸚鵡爬樹嘴腳并用,看起來笨拙而艱苦,但也算是熟練,每次依然能夠爬到樹頂。但是!每當攀爬到樹頂要下來的時候,它們似乎又想起了自己是只鳥的身份,卻忘了自己是鳥類中不會飛的奇葩,總會嘗試著打開翅膀迎風招展,我要飛得更高~~飛得更高~~哎呀!摔了!當然飛不起來,空中只剩一堆羽毛飛舞。堅強的鸮鸚鵡落地之后,幸虧肉厚安然無恙。鸮鸚鵡不解地看看天空,再看看自己那作用不明的翅膀,拍拍屁股長嘆一聲,為毛我不會飛呀?!是呀,為毛你不會飛呀?殘念......

嗯嗯,我來解說一下。因為鸮鸚鵡那對形同虛設的短翅膀,缺少了鳥類控制飛行肌肉的龍骨,所以不足以支撐使它飛行,而只能維持一般平衡,以便爬樹的時候不至于掉下去。以上是百度上的回答,不過我覺得最關鍵的問題還是,鸮鸚鵡太肥!它們多會于體內(nèi)儲存大量脂肪,使其體重冠絕同類鸚鵡,這么肥,翅膀當然支撐不住!

以上的吐槽應該是作者自己根據(jù)情緒寫的,并沒有說明鸮鸚鵡爬樹是為了什么,在這里我給大家解釋一下,當然是為了吃啊,雖然爬樹姿勢丑到BBC官方都在吐槽。

此外,以下幾點特征,也印證著鸮鸚鵡的確蠢的令人著急。

1.鸮鸚鵡是夜貓子,喜歡在晚上活動,不愧其名字中的鸮。野生鸮鸚鵡與其它鸚鵡最大的不同是喜歡獨居,雌性對繁殖興趣不大,平均每五年才生一次小鳥,比世界杯周期還長。

另外,雄性求偶還特別蠢。笨拙的雄性求偶的方式就是,大家到固定的地方打掃好衛(wèi)生,然后開始唱起難聽的歌,吸引雌性過來。這聲音很難形容,像是帶著胸腔共鳴的悶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尋找視頻感受一下。(微信文章的視頻素材只能插入三個視頻,我本來是想在這里加入視頻的,可惜失敗了,請大家原諒。)

雌性眼光非常挑剔,過來一看,要是覺得哎呀這鳥真傻逼,就偷偷溜走了,留下孤獨的雄性寂寞地唱一晚上KTV。身為一個雄性,您能再主動點嗎...

因為鸮鸚鵡的叫聲穿透性很強,所以很容易被晚上的掠食者搜索發(fā)現(xiàn)。而精蟲上腦的雄性,不但不會冷靜辨別,還會經(jīng)常將路過的生物或饑腸轆轆的掠食者當做前來約會的雌性,大叫著興奮地撲上去...依然殘念的臉......

我去,你的心是有多大啊....

這畫面太美,我不敢描述...(原視頻并沒有鸮鸚鵡“精蟲上腦”的畫面)

2.可能由于漫長的歲月里,鸮鸚鵡生存的環(huán)境都很安全平穩(wěn),一切都悠閑自然波瀾不驚。

不過,自從1840年歐洲殖民者登陸后,隨之帶來了許多外來生物,比如貓、老鼠、黃鼠狼等,都對鸮鸚鵡的生存環(huán)境帶來的嚴重威脅。

而生來蠢萌的鸮鸚鵡,看到陌生生物與威脅的防御機制非常碉堡......

那就是——靜止不動?。ㄏ聢D不是jpe是gif。圖不是jpe是gif。圖不是jpe是gif。重要的事說三遍......

我嘞個去,靜止不動算哪門子防御機制啊,你是以為自己變身成石頭了嗎?!不知道的初次碰見鸮鸚鵡,還以為它們散發(fā)著一種高貴冷艷的王霸之氣。一開始,外來物種也是很怕的,因為他們也不知道這不會飛的胖鳥到底會什么絕招。后來有膽大的上去挑釁,才發(fā)現(xiàn)丫其實就是智商運轉(zhuǎn)不過來,卡住死機了!這回可真是人為刀俎,你為魚肉,追都不用追了...唉...

3.鸮鸚鵡確實很單純,從來不怕陌生人,甚至接觸過的很多人認為,它們比起像鳥,更像狗一般與人親近。(不過下圖倒像是鸮鸚鵡把攝像師給“上”了......所以也可以說是它是“精蟲上腦”吧XD,此處并非原作者吐槽的視頻。)

可惜當?shù)赝寥瞬幌矚g它們的叫聲,太刺耳,所以一般都當做野雞放些孜然烤著吃了....(原視頻并沒有說土人以鸮鸚鵡為食。)5555前面說過,鸮鸚鵡在遇到陌生情況和驚嚇時,通常的防御機制是一動不動,但有時也會及時爬到樹上,但因為自己不會飛行,卻又喜歡試圖從樹上飛下來,也會直接導致傷亡。即使不爬樹,智力低下的鸮鸚鵡經(jīng)常忘記自己是不會飛行的鳥類,往往匆忙逃離之時拍打著翅膀,把自己給拍傻了,反而失去平衡仰面摔倒在地。它們唯一的技能就是利用自己的擬態(tài)羽毛隱藏在青翠的草叢間...然后心中默念:你看不見我,你看不見我......(此處原作者的說法過于主觀,其實鸮鸚鵡智商在鳥類中并不算低,只能說它行動看起來比較笨,在面對危險時沒什么有效的防御機制。)

4.更悲催的是,鸮鸚鵡聞著很香。鸮鸚鵡有非常發(fā)達的嗅覺,對于夜間活動的習性很有幫助。他們身上有一種果香或蜜糖的氣味。這有助于鸮鸚鵡在森林里尋找同伴,但是不巧的是,哺乳動物掠食者也喜歡這種味道。簡直就是額頭上寫著 “快來吃我啊的”動物啊....(我相信,它就是沒香味也非常好抓。)

由于沒心機+不會飛+白癡防御機制+聞起來很香=鸮鸚鵡被外來物種滅到極度瀕危......(所以,這種鸚鵡也沒有條件群居,自然一夫一妻制也不太現(xiàn)實了。)

怎么有種蛋蛋的憂傷...

5.鸮鸚鵡的數(shù)量一直以來不多,于是新西蘭特地將它們放養(yǎng)到一個沒有天敵,食物充足的島上圈養(yǎng)。當?shù)卣€設立了投食站,甚至人工孵化鳥蛋和人工喂養(yǎng)小鳥。新西蘭的這一舉動扭轉(zhuǎn)了鸮鸚鵡滅絕的命運,但這種鳥類的生長一直很慢,繁殖也不積極,始終處在滅絕的邊緣...

換句話講,很多動物瀕臨滅絕除了和人類活動有關外,與它本身繁殖能力不強有很大關系。

生命真的很沉重,也很脆弱,雖然它們單純蠢萌,充滿樂觀與天真,可能不知道自己的危險命運...身為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鳥類之一,它們通常能活90-100歲左右。比人類還長,也許正應了一句老話——心寬體胖,長命百歲。天生活得無憂無慮,反而沒有對生存的危機感,造成了它們?yōu)l危的現(xiàn)狀。

截止2012年,鸮鸚鵡的數(shù)量只有125只,其中包括78個養(yǎng)殖體成鳥。每當有攝制組接近鸮鸚鵡時,它們總是很興奮地跟著攝像人員,不管曾經(jīng)受過多少傷害,這種動物,似乎天生就健忘,對這個世界,始終充滿純真的好感...這也是許多人接觸這個奇葩,便很快喜歡上它們的原因吧...像它們這么笨拙的生活,卻讓我莫名感動與悲傷。我也衷心希望,這種胖胖的,不會飛的,又很笨很呆的蠢鳥,可以得到更多人類的關注與喜歡。

因為它們的蠢,更像這個世界難得一見的,傻得單純。


今天就到這里吧......

全文完

請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公眾號

關注公眾號后回復下列關鍵詞就能看到相應的動物解說內(nèi)容。不過,如果您嫌回復關鍵詞麻煩的話,也可以點擊下列動物的名字進入該動物解說的頁面,或者是返回公眾號的首頁,通過目錄按鈕進入。

比特犬 / 土撥鼠 / 河馬 / 鱷魚 / 雪納瑞犬 / 水獺 / 拉布拉多 / 狗的行為 / 羅威納 / 鼠兔 / 德牧 / 大象 /  / 考拉 /  / 狍子 / 金毛 / 錦雞 / 邊牧 / 蜜獾 / 博美 / 北極熊 / 泰迪 / 柯基 / 鬣狗與灰狐 / 薩摩耶 /虎鯨 / 博比特蟲 / 獵豹 / 海豹 / 阿拉斯加 / 布偶貓 / 巴哥犬 / 海鸚 / 柴犬 / 兔子 / 浣熊 / 猩猩 / 怪鳥 /  / 樹懶 / 海獺 / 企鵝 / 烏鴉 / 羊駝 / 貓頭鷹 / 狐貍 / 吱星人 / 大熊貓 / 小熊貓 / 海鷗 /  /  / 刺猬 / 冷血寵物 /  / 金絲猴 / 哈士奇 /  / 鴨嘴獸 / 巨蜥 / 狐村 / 獅子 / 兔猻 / 水豚 / 袋鼠 / 中華秋沙鴨

請您盡量按照我給出的關鍵詞進行準確的詞條回復,詞條上沒有的動物回復是看不到的,如果您想看某種詞條上沒有的動物解說可以給我留言,我會隨機抽取進行詳細的解說,謝謝您的理解與支持。請您幫在下轉(zhuǎn)發(fā)給同樣喜歡動物的朋友們,在下并沒有什么很好的推廣手段,最大的愿望是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動物,雖然說的并非科普,漏洞也很多,但如果您在看到我的長貼后能去主動了解這些動物,您將因此獲得更多、更科學的動物知識,那么本人的目的就達到了。由于工作的關系,本人更新長貼的速度很慢,新內(nèi)容大概是兩周一更,本人在此誠懇的向關注我的朋友們道歉,并希望得到您的諒解和支持,您的支持是在下繼續(xù)更新的動力,謝謝你們。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