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對江南的偏愛向來明目張膽。 眾所周知,江南是一個形容詞。 描述一個女子性格溫婉,可以稱其為“江南女子”; 描述一個地方綠茵遍地繁花似錦,可稱其為“某某江南”; 描述一個禮物如何如何高雅,可稱之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江南歷來是文人墨客的靈感迸發(fā)之地,是無數(shù)游人向往的“詩意棲居”的理想模板,是中國人心目中的“堆金積玉地,溫柔富貴鄉(xiāng)”。 江南,是江河湖海的盛宴。 江南每個城市的崛起都離不開“水”,因長江而崛起的南京,因運河而崛起的揚州,因錢塘江而崛起的杭州,因太湖而崛起的蘇州,因海洋而崛起的上海。 而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那個號稱坐擁三萬六千頃的廣闊太湖一手“養(yǎng)育”出來的璀璨明珠——無錫。 這里是富饒的魚米之鄉(xiāng),是2020年全國人均GDP排在第一的城市。 “太湖明珠” 郭若沫先生的一首“太湖絕佳處,畢竟在黿頭”,吸引了無數(shù)中外游人去無錫觀賞太湖的好風光。 “來無錫必游太湖,游太湖必游黿頭渚”早已深入人心。 黿頭渚(黿yuán,龜鱉科中的一尾),是橫臥太湖西北岸的一個半島,因形似神龜昂首而得名。在黿頭渚,向南邊望去,太湖有青島海濱的氣魄;向北邊望去,太湖有蘇杭風光的秀麗。 一個景色兩種不同的壯闊以及春花、夏荷、秋月、冬雪的四時盛景,讓游人流連忘返,也讓“去無錫賞太湖”成了一個定式。 “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這首在江南地區(qū)廣為流傳的歌謠,于2002年成為了無錫的市歌。 自此,無錫與太湖更加孟不離焦,焦不離孟,“太湖明珠”也變成了無錫的代名詞。 水育“魂” 無錫,南邊坐擁太湖,北邊通江達海,京杭大運河穿城而過,“水”是無錫的底色,也是她的軀體和靈魂。 從地圖上看,無錫形似一只張揚舞爪的大螃蟹,其間河網(wǎng)密布,兩只“蟹鉗”江陰北探長江,宜興地處滬寧杭三角中心,近四分之一的太湖組成她的軀干,運河自西北向東南貫穿無錫,把她推上了“魚米之鄉(xiāng)”的寶座,給她帶來了千載的風流和富貴。 ?無錫博報 位于京杭大運河重要節(jié)點的無錫,自古就素有布碼頭、錢碼頭、窯碼頭、絲都之稱,進入清代后,更是由于地近長江,發(fā)展為天下“四大米市”之一。 富庶繁華的無錫,也孕育出了一大批文人才子。 東晉“六朝四大家”之一的顧愷之;明代“千古奇人”徐霞客;明代思想家,東林黨領袖顧憲成;近代文學家錢鐘書;創(chuàng)作出名曲《二泉映月》的華彥鈞(阿炳);以畫馬獨步畫壇的徐悲鴻······ 無錫,是水做的,正如流水不絕,文脈亦不絕。 “山林成趣” 無錫境內(nèi)以平原為主,星散分布著低山和殘丘,最為有名的便是兩相遙望的錫山和惠山。 有山有水便會有林。 20世紀初,中國第一名女大學校長楊蔭榆,去日本考察時帶回了黿頭渚的第一株櫻花,此后,隨著中日合作關(guān)系的不斷深化,到了20世紀80年代,黿頭渚的櫻花品種已達一百余種,發(fā)展到現(xiàn)在種植面積更達65萬平方米,黿頭渚也成了中國著名的賞櫻勝地。 每年3-4月,黿頭渚的近千畝櫻花林競相開放,滿園春色,美不勝收。 距離無錫100公里外的湖滏鎮(zhèn),森林覆蓋率高達80%以上,那里有一片面積逾萬畝的竹?!伺d竹海。 每年七月,那里就成了綠色海洋,深入其間,只覺綠意襲人,心曠神怡。 言而總之,總而言之,無錫風光,值得一去! |
|
來自: zychu > 《家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