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奧運)記者手記:射擊諸神的黃昏:有的告別,有的到來 中新社東京7月24日電 題:射擊諸神的黃昏:有的告別,有的到來 中新社記者 宋方燦 沒有埃蒙斯,沒有“神槍俠侶”,沒有神逆轉(zhuǎn),沒有傳奇。這屆奧運會,已經(jīng)有了太多沒有。 打開騰訊新聞,查看更多圖片 > 7月24日舉行的東京奧運會女子10米氣步槍決賽中,中國選手楊倩奪得冠軍,為中國代表團攬入本屆奧運會第一枚金牌。這也是本屆東京奧運會誕生的首枚金牌。 想想連開幕式導(dǎo)演、作曲都沒有,觀眾沒有,竟也有些釋然。 已經(jīng)連續(xù)第五屆奧運會采訪射擊比賽。見證了射擊場內(nèi)外太多的悲歡離合,造化弄人。 期間,見證了愛情,埃蒙斯、卡特琳娜的,杜麗、龐偉的。 2004年,勝券在握的馬修·埃蒙斯鬼使神差地射中了相鄰的靶位,將冠軍拱手讓給賈占波。那一瞬間,已經(jīng)拿過奧運冠軍的他,像個茫然無助的孩子。當(dāng)時,我在場。 2008年,金牌在握的埃蒙斯最后一槍再次走火,打出了一個4.4環(huán),堪堪將冠軍拱手送給中國的邱健。他苦笑,跟記者耐心地還原當(dāng)時犯錯的過程。當(dāng)時,我也在場。 對我們,那是比賽;對他們,這是人生。 失之桑榆,收之東隅。錯失兩枚金牌的埃蒙斯收獲了愛情。他的愛妻卡特琳娜也獲得了北京奧運會的金牌。 在里約,我曾小心翼翼地詢問埃蒙斯的未來計劃。只怕用詞的一時不慎,觸及他的人生痛點。他堅強、友善,耐心地回答著記者的提問,拂散著記者心頭的陰霾。 是見竟成告別。如今,英雄遲暮的他終于回歸了家庭。他的海外社交賬號上,說明改成了“丈夫,父親,癌癥幸存者。愛打獵,愛戶外,喜好越野滑雪,跑步,兩項運動,讀了個MBA”。 寵妻撒狗糧、曬娃秀幸福。他的新生,精彩紛呈。 從運動員到總教練的王義夫,只留下一個長長的背影。我的五屆奧運會采訪,中國射擊隊的總教練,經(jīng)歷了他,也經(jīng)歷了許海峰。傳奇揮手而去,中國射擊隊沒有了他們,也沒有了眾多的奧運名將。 杜麗掛起了她心愛的步槍,揮起了中國射擊隊的教鞭;陳穎、郭文珺、朱啟南、易思玲……再見了! 這屆奧運,中國射擊隊讓我第一次有了一種陌生感。賽前觀看訓(xùn)練,隊員人人戴著口罩,我只能小心翼翼地從胸前的注冊卡分別是誰。 “林月美,戴著耳釘;何正陽,比較高大;唔,那個可愛的女生,是楊倩……”我只能這樣記錄特征。 我們看到,在東京的中國射擊隊,沒有大腕教練,沒有明星隊員,沒有了習(xí)慣的總教練,沒有近兩年的大賽磨礪,也沒有顯赫的國際排名。 我們看到,年輕的楊倩們不屈地一槍槍地追逐著完美、逆襲。女子10米氣步槍的決賽,楊倩扣動最后那一下扳機,“砰”,新后加冕。 我們看到,52歲的妮諾·薩盧克瓦澤,獲得了一金一銀一銅后,重返賽場,連續(xù)9屆奧運參加射擊比賽,成為奧運歷史上參加屆次最多的女選手。 我們看到,志在連續(xù)四屆奪金的秦鐘午,無奈看著與自己的世界紀(jì)錄漸行漸遠(yuǎn)的成績。 我們也看到,奧運會三枚金牌得主卡普利亞尼瀟灑揮別,轉(zhuǎn)而訓(xùn)練難民選手練習(xí)射擊。 我們還看到,41歲的伊朗男護士福魯吉,四年刻苦訓(xùn)練后,射落男子氣手槍的金牌。 有人在告別,有人在堅守,有人在到來。每一種選擇,都是大寫的人生。 這樣的人生,我們沒有理由不去致敬!(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