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脈概述: 陽氣之會,所有陽經(jīng)匯流督脈。沒有井榮俞經(jīng)合。 督脈中行二十七,長強(qiáng)腰俞陽關(guān)密,命門懸樞接脊中,筋縮至陽靈臺逸,神道身柱陶道長,大椎平肩二十一,啞門風(fēng)府腦戶深,強(qiáng)間后頂百會率,前頂顖會上星圓,神庭素髎水溝窟,兌端開口唇中央,齦交唇內(nèi)任督畢(二十七穴)。 要知任督二脈之功,先將耳、目、口、鼻四門關(guān)閉。 ![]() 1.長強(qiáng)(主治痔瘡):督脈第一穴道,足少陰、少陽之會,主治痔瘡。尾椎骨下方,肛門與尾椎骨中間。對準(zhǔn)身體里斜刺,一寸左右,不用補(bǔ)瀉。開刀不容易收口,會產(chǎn)生瘺管、滴漏不止。 ![]() 2.腰俞:尾椎骨上與脊椎交接的地方,第二十一準(zhǔn)??芍?/span>月經(jīng)不來,很少用。 3.陽關(guān):命門下兩椎,第十六椎。很少用到,針灸都可以,治腰痛。 4.命門:肚臍正對面是命門,生命之門,十四椎下。針灸都可以,治療劇烈的頭痛,角弓反張(腦膜炎),身熱汗不出。 ![]() 平時小便,大力尿完后,提谷道,把最后一滴尿出去,將腎毒排除,長命百歲。 5.懸樞:十三椎下,下針在軟骨下,治腰痛,水谷不化,腰不得彎。 6.脊中:第十一椎下,周邊是脾臟,可灸不可針。治療黃疸、痔瘡便血、腹?jié)M等。 7.筋縮:第九椎下,背后兩個肩胛骨下中間是第七椎,往下摸第八椎,再下突起是第九椎。肝在此穴前面。針灸都可以,治療癲癇狂走,癲癇多語,脊急強(qiáng)。 ![]() 8.至陽:第七椎下,腰脊痛,胃中寒氣。督脈痛上面選至陽,下面選陽關(guān)。第七椎血會的地方,血癌病人有壓痛點,幫助診斷用。 ![]() *消渴穴:第十椎經(jīng)外奇穴,糖尿病可在這里針灸,可在此穴上幫助診斷。 9.靈臺:第六準(zhǔn)下,有壓痛點標(biāo)準(zhǔn)的血癌,過多營養(yǎng)進(jìn)入脊椎骨。旁邊是督俞,諸陽之會。禁針。 ![]() 10.神道:第五椎下,心臟病會有壓痛點。用來診斷多,下針在旁邊膀胱經(jīng)上。 11.身柱:第三椎下,長灸身柱,可使小朋友長的高大、身體強(qiáng)壯,不易感冒。 12.陶道:第一椎下,按住脖下骨頭,頭椎會轉(zhuǎn)動,脊椎不會轉(zhuǎn)動。陶道是大椎的助手,治病在大椎上。 13.大椎:第一椎上,手三陽、足三陽、督脈之會,感冒發(fā)燒退燒時大椎放血。門牙燥,項強(qiáng)、心下痞硬,太陽少陽并病。 ![]() 14.啞門:風(fēng)府下半寸。督脈陽維之會。面向下,無枕空的,針對著舌根方向,下到脊椎骨旁邊,碰到頭椎,舌頭會吐出來,治療聲音發(fā)不出來。不灸啞門。 15.風(fēng)府:腦骨邊下半寸。足太陽督脈陽維之會,不灸。風(fēng)容易進(jìn)去的地方,中風(fēng)、頭項強(qiáng)痛。 ![]() 16.腦戶:后腦突出的枕骨的下方,不灸,會失聲。面赤目黃。 17.強(qiáng)間:后腦枕骨的凸起的上方,東北人睡硬炕,摸不到突骨,頭痛目眩。 18.后項:百會后一寸半,是百會的輔助穴, 19.百會:兩耳尖中間后半寸有個凹洞,百病皆治。諸陽之會,六陽之首。天氣再冷,頭露在外面。中風(fēng)、半身不遂、癲癇、忘前失后等。平常下針百會,前一寸半、后一寸半、左一寸半、右一寸半,都是加強(qiáng)百會的效果。在百會前五分斜刺到百會穴,不直刺。 ![]() *扁鵲典故:虢國太子尸厥,扁鵲(秦越人)取百會放血,救活太子,從此國王下旨,只有秦越人才可以稱為扁鵲,其他人改名為郎中。 20.前頂:百會前一寸半,是百會的輔助穴,尿頻。 21.顖會:前頂前一寸半,用的不多。 22.上星:神庭后五分。用米粒灸,涂點凡士林,細(xì)細(xì)艾絨燒,7、9壯,治療鼻竇炎、鼻子發(fā)炎等。 ![]() 23.神庭:正面沿著發(fā)際摸上去,第一個凹洞,發(fā)際上五分。不針,可灸,治療神經(jīng)病方面。 24.素髎:鼻頭正中間,此穴跟女子會陰穴相對,素髎摸上去是一體的骨頭是處女,如果是兩片骨頭就不是。通常點刺放血治酒糟鼻,不灸不針。 25.水溝:就是人中,水溝是平的代表沒有兒子,主消渴飲水無度、水氣遍身腫癲癇、不識尊卑、胡說八道、面腫、中風(fēng)。 ![]() 26.兌端:上嘴唇上面正中間。平時很少用。 27.齦交:上門牙肉正中間。治牙痛、牙齦腫、牙周炎,放血消炎。扎上去捻捻針就出針,不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