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那些幫助過你的人,還會再次幫助你 在心理學中有個說法,叫“富蘭克林效應”。 這個效應的本質(zhì)是:那些曾經(jīng)幫助過你一次的人,才有可能第二次幫助你;這是一種認知失調(diào),即便我們幫助了一個我們不喜歡的人,但內(nèi)心的潛意識還是會說服自己“這個人也不差”,于是慢慢弱化了對這個人的反感。 舉個例子: 在你的圈子里,有那么一個人讓你十分討厭,每次跟對方相處時,你都覺得十分不舒服。 可這個人除了讓人討厭一些,還喜歡麻煩你,總是找你幫忙。 礙于面子,你幫了他一次;可沒過多久,他再次尋求你的幫助。 盡管你的內(nèi)心有些厭倦,甚至是討厭,可你的潛意識還是說服了你:沒關系,反正已經(jīng)幫過他一次了,再幫一次也沒什么的。 帶著這樣的心態(tài),帶著這種反差巨大的狀態(tài)跟對方相處,你會慢慢發(fā)現(xiàn),其實你并沒有那么討厭對方。 盡管他平日里的行為舉止,有時會讓你感到厭煩;可多數(shù)時間,這個人還不錯。 而從自我的角度來分析。 當一個人在幫助別人的時候,內(nèi)心會出現(xiàn)一些成就感,會產(chǎn)生一系列的積極影響。 比如,你幫助一個弱者后,你心中會出現(xiàn)這樣的聲音:原來,我還有這么多能量,在別人眼中,我與眾不同。 這種積極的心態(tài),會讓你更愿意再次幫助對方。 而在感情里,利用好富蘭克林效應,就能讓你喜歡的人一點點愛上你。 -02 富蘭克林效應:對一個人的投資,會讓你產(chǎn)生情感 想必很多人都看過《小王子》。 為什么小王子如此心愛他的那朵玫瑰花? 即便外面還有千千萬萬朵嬌艷欲滴的玫瑰花,可小王子還是只愛著他自己的那朵? 歸根結底是因為,小王子愛的并不是玫瑰本身,而是他在玫瑰身上投入的無數(shù)時間與精力。 為什么很多人都無法忘記初戀,即便遇到了真愛,步入了婚姻,還是會偶爾懷念初戀的身影? 其實,他們懷念的并不是初戀這個人,并不是因為對初戀的愛意還存在,而是因為在他們的意識里,初戀代表了他們曾經(jīng)逝去的青春。 當你明白了這一點,就會對感情產(chǎn)生更深層次的認識。 為什么母親對子女的愛,要比父親更濃烈,更明顯,更張揚? 父親的情緒,總是內(nèi)斂的,保持克制的;但母親的情緒,卻是歇斯底里的。 母親會大哭,大笑,悲傷,沉重,開心,欣慰。 但父親的情緒,卻是比較內(nèi)斂的。 那是因為,在嬰兒時期,母親時時刻刻,日日夜夜都在陪伴著孩子;孩子哭了,母親會牽動著身心;陪伴孩子長大,母親身心俱疲,母親的付出要比父親更多。 所以,相對之下,母親對孩子的愛意,往往比父親對孩子的愛意要更強烈。 因為母親對孩子的付出,要超過父親。 而在戀愛中,這一點也很好解釋:為什么你對一個人付出越多,對這個人的感情就會越深? 如果對方拒絕了你,那么你的悲傷便會蔓延,沒在一起也有失戀的感覺。 本質(zhì)上,是因為你在對方身上付出了許多,卻沒有得到你想要的回報。 -03 想要對方愛上你,那就“引導對方為你付出” 其實,讓你喜歡的人愛上你,不僅僅要靠你的感情,真誠和勇敢,更需要用一些手段去引導對方。 比如: 在你跟對方相處的過程中,可以多麻煩對方,讓對方一次又一次幫助你。 如果對方愿意幫助你,那么他還會幫助你第二次;在這樣的互動之下,他的內(nèi)心中,潛移默化地有你的身影。 開始的時候,讓對方幫你一個小忙;然后隨著你們倆相處的時間越來越久,給對方提出一些有難度的要求。 一來一往之間,感情就這么產(chǎn)生了。 正如錢鐘書先生所說:“借錢等于失去朋友,借書是戀愛的開始?!?/div> 跟喜歡的人借書,這一來一往之間,感情就這么不知不覺產(chǎn)生了。 所以說,想要你喜歡的人一點點愛上你,只需要做好一點: “在你為對方付出的同時,也試著引導對方為你付出?!?/span> 當你們?yōu)楸舜烁冻龅脑蕉啵嗵幍臅r間越久,愛情也就在不知不覺間成長了起來。 今日話題: 你會因為“付出”而愛上一個人嗎? (文章配圖來源網(wǎng)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