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讀者朋友“桃吱吱”的提問: 奶爸你好,請問如何看待漸行漸遠的朋友? 我大學畢業(yè)了,沒留在省內(nèi),之前在大學里的朋友,大家都見不到,慢慢的逢年過節(jié)在微信上也都不會打招呼了。雖然有點失落,想了想沒什么,散就散了吧。但對于自己特別在意的少數(shù)朋友,我害怕感情淡了,每到節(jié)日都是我去問候,對方從不主動,甚至和對方聊著聊著對方就不理人沒回消息了,過后也不解釋,我真的很難受,我在想自己是不是自作多情了。 奶爸,面對這些漸行漸遠的朋友還有必要去刻意的維護嗎?還是說無所謂順其自然就好? 奶老師答: 朋友逐漸疏遠的原因很簡單, 生活軌跡不重疊了,太少見面了,自然而然就疏遠了。 很多人會說朋友疏遠了就自然而然隨他去好了。 這里就有一個問題。 如果這個朋友對你很有用呢? 疏遠了以后萬一有忙請他幫,再找他豈不是很尷尬? 這就涉及到一個基本的交友策略問題。 1,熟人的數(shù)量越多越好,朋友的數(shù)量越少越好。 什么叫朋友,朋友指的是10年沒聯(lián)系了,仍然很信任,可以隨便叫一聲就能出來,有什么忙請他,他立刻就幫忙的,這才叫朋友。 沒有這種信任和交情,都不能叫朋友,只能叫熟人。 所以口頭上你可以到處稱呼好朋友。 但是心理上你得有一個基本認知,你周圍的人不一定是你的朋友,只能算你熟人,頂多算和你關系比較近的熟人。 如果定位成熟人,那么就一定要注意策略2 2,切勿交淺言深。 什么叫交淺言深? 對于這一生注定要分開疏遠的熟人,只是短期內(nèi)在一起,卻處的異常親熱,連上廁所都要手拉手,上了酒桌就互相對著瓶子吹稱兄道弟比劉關張還親熱。 這就叫交淺言深。 疏遠了以后再想起以前的親熱,那就叫尷尬社死,都不好意思跟人再打招呼。 這時候需要人幫忙,怎么都下不了決心,沒辦法。 所以和人打交道一定要注重邊界感,不能失去最后一點隱私的界限,對方家里什么情況一清二楚,對方私人喜好一清二楚,在一起無話不談,除了不發(fā)生性關系跟舌吻你倆和情侶沒任何區(qū)別。 這種「友誼」一定要盡量避免,最多給幾個人,不然你就是friendship slut,友誼浪蕩。見人就這么親熱,過于隨便,對自己的社交關系其實非常不利。 3,自身一定要有價值。 自己一定要有價值,這樣聯(lián)系疏遠的朋友才有底氣,因為你以后總能給他回報。 做到這幾點,你所謂的朋友,同事,對你的印象就是一個彬彬有禮很好很有價值的一個人,以前在一起就待人很客氣,雖然和人沒那么親密,但也是個值得信任的好人。 這樣你身邊的人脈關系,疏遠和不疏遠都沒有區(qū)別,你有什么需要都可以大方的請人幫忙,回頭也跟他們幫忙即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