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哥窯青釉菊瓣式盤 (故宮博物院館藏) 哥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它與汝、官、定、鈞窯齊名,是為宮廷燒造御用瓷器的官窯,其產(chǎn)品歷來珍貴。明代《宣德鼎彝譜》即有“內庫所藏柴、汝、官、哥、均、定”的記載,清代乾隆皇帝更將哥窯瓷器視為珍品?,F(xiàn)收藏于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哥窯瓷器均為歷代宮廷舊藏,加上其他流散于海內外的傳世品,約計也有三百件左右。 傳世的“宋哥窯”與“宋官窯”一樣,迄今未曾發(fā)現(xiàn)確切的窯址,既沒在《天工開物》記載的地區(qū)——浙江省龍泉縣覓到遺址和殘片,也不見于宋皇室陵寢的隨葬品中(宋陵多早被盜,故歷史上有無,不詳,此類情況與汝、官窯瓷器相同。)故至今還難以從考古角度尋找到科學的佐證材料。 浙江“龍泉哥窯” 宋 龍泉窯青釉琮式瓶 (故宮博物院館藏) 歷史上稱此類青瓷為龍泉仿官,也見于文獻,但從未稱之為哥窯,因為它與宮廷舊藏的宋代哥窯瓷器的風格不同。有的學者因文獻中有“章生一在琉田主燒青瓷,而曰哥窯”的說法,于是將其定為哥窯,有的則又將其定為仿官窯或就是官窯。依此而論,窯址發(fā)掘品也就出現(xiàn)了“官”、“哥”不分也難分的現(xiàn)象。有的文獻,如《遵生八箋》亦有此說。顯然,將其定為官窯或哥窯都不合適。而傳世宋哥窯也有官、哥不分的情況,當更有新說。 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對傳世宋代哥窯瓷片的化驗結果是:其化學成分與窯址出土的瓷片顯然不同。此后,對龍泉窯青瓷系的其他窯址也有進行了發(fā)掘,發(fā)現(xiàn)有類似的開片紋青瓷,于是又出現(xiàn)了龍泉青瓷有可能、或就是宋代哥窯的新論點。 宋 龍泉窯青釉弦紋瓶 (故宮博物院館藏) 哥窯遺址之謎至今尚未解開,研究者各執(zhí)一說,似乎都有道理。學術問題的討論允許“百家爭鳴”,集思廣益才能使研究工作不斷深入。 宋代哥窯瓷器的獨特風采 南宋 哥窯灰青釉海棠式爐 (故宮博物院館藏) 南宋 哥窯灰青釉貫耳八方穿帶扁壺 (故宮博物院館藏) 宋 哥窯灰青釉葵花洗 (故宮博物院館藏) 宋 哥窯青釉弦紋瓶 (故宮博物院館藏) 宋 哥窯八方碗 (故宮博物院館藏) 清乾隆 弘歷是一是二圖軸 (故宮博物院館藏) 早在兩個世紀以前,乾隆皇帝就曾認識到這些器物具有早年遺物的特征,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所謂傳世宋代哥窯絕非是元、明時期產(chǎn)物。我們期望隨著考古工作的不斷深入,能夠發(fā)現(xiàn)哥窯遺址,那時才能完全撥開所謂“宋哥窯”的迷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