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深的紅塵里修行
文/夜闌 編輯/6909kenv

白落梅隱于江南一處院落,做為安身之所。她留戀紅塵里的人情、物意,卻不想讓人注目,受人打擾。古人說大隱隱于市,故而她愿于最深的紅塵中安靜修行。
?
?她所說修行,不是佛衣加身、木魚佛經(jīng)的佛堂受戒,也非禪院吃齋的避世。而是在最深的紅塵里,修一顆如蓮淡泊清雅的菩提心,修一份如水平靜清澈的性情。

每一天,無論多忙,總要留一段時間獨處。焚一爐香,沏一盞茶,一手執(zhí)筆,一手執(zhí)卷,靜靜翻閱喜歡的書籍。心動之處,總喜歡圈圈點點,或抄錄下來,或?qū)懴伦约旱乃妓颉?br>?
?這樣的時光,于我是種至味清歡。將紛紜世相關(guān)之門外,將心泊于書卷桃源之中,獨坐窗下,窗外是人間劇場,窗內(nèi)是一個人的云水輕歡,抬眼是市井繁華,低眉是裊裊茶霧,是素素書墨香。任何煩擾和憂愁,都是多余,亦不相干。不知,這算不算是一種修行。

人世間的浩瀚繁華,終不如閑與靜的清歡更叫人傾心。浮生半日閑,可抵十年塵夢,能閑下來,靜下來之人,才是真正的有福之人。閑與靜,不僅僅是來自身心的愉悅,更是紅塵里一種心與靈的修行。
?
?閑了,靜了,才能審視自己的靈魂,才能真正打開內(nèi)心深處那道銹跡斑斑的門,聽聽自己最真實的聲音,看看自己最真實的樣子。閑了,靜了,才能于喧囂之中修籬種菊,借詩書沉淀內(nèi)心虛浮與躁動不安。
心也靜了,才能如靜水深流一般,寧靜無波,才能看得更遠(yuǎn),得到更多?!办o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yuǎn)?!笨酌魉裕疑钜詾槿?。
?
?人生,不止是踏破山河、看遍萬千風(fēng)景的旅行。更重要的是走過的路,途經(jīng)的山水,讓你得了些什么,又失去了些什么。需要你隨時停下腳步,回眸來路,撿拾過往,撥云見日地重新審視前行方向。
其實,人生更像是一場修行。風(fēng)雨隨行,荊棘載途,都是在所難免,而聚散離合也更是必然。在紅塵的道場里,每一次風(fēng)云變換,都可以讓你體悟到一些什么,每一個相遇的人,也定能教會你一些什么。漸行漸豐盈,便是人生的修行。
?
?這一場修行,是刪繁留簡、去偽存真的過程。許多人行過大半生,為名為利拼搏,過得風(fēng)生水起,榮華纏身,到最后,被光陰打理成面目全非,回首時,才發(fā)現(xiàn),最想要的生活,其實只是曾經(jīng)一心想要逃離的故園舊情。

只是,人生再無回頭路,也不必回頭。世間的路縱然有千萬條,不走一遍,又怎會知道哪條路更適合自己。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fù)明月,不負(fù)清風(fēng)?
?
?而,光陰到底是慈悲公正的。你選了明月,所以,你努力半生,終得了錦衣華裘、玉粒金莼的富貴;我選了清風(fēng),于是,我可以接雨煮茗,釣幾兩清風(fēng),賞半彎月芽,閑坐紅塵陋室,嫻靜無憂地安度余生。
一切不過是修因種果的結(jié)局,每個人有自己的選擇,也有自己的修行路途??v是最后得到的,并非自己想要的,也沒有什么好遺憾的,明月清風(fēng)必有一失,到底也有一得。此時,隨緣而安,才是最好的修行。
?
?既為過客,何必執(zhí)著。或許,許多道理都了然于心,只是,面對世事風(fēng)云、聚散離合,誰也做不到無動于衷。因而,在紅塵里修一顆清明如鏡、淡泊從容之心,在風(fēng)煙流轉(zhuǎn)之時,才能無懼無畏;在離合悲歡里,才不至那么難以醒轉(zhuǎn)。

人世這場修行,殊途同歸。無論曾經(jīng)得到過什么,或失去了什么,最后都成掃落的塵埃。說到底,我們只是流落人間的微塵,落花流水不曾相負(fù),明月清風(fēng)又何曾真正相親?在往后時光里,惟愿歲序清寧,人間安穩(wěn);惟愿在最深的紅塵里,亦能修得一顆禪心似月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