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閑云野鶴 04-27 揚州位于中國東南,江蘇中部,是名副其實的交通樞紐,如今是集工商、科教、旅游、生態(tài)為一體的地域中心城市。 揚州擁有2500多年歷史,始于春秋時期,當(dāng)時稱之為廣陵。戰(zhàn)國時期(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稱為邗城。公元590年,稱該城為揚州,這也是后來中國整個東南部的統(tǒng)稱。 隋煬帝時期(公元604-617),這里是中國南方的首府,在京杭大運河建成之后,這里被稱為江東,直到這個朝代沒落。唐朝時期,這里成為了經(jīng)濟、文化中心以及對外貿(mào)易交換地。五代十國時期,這里作為吳國的都城被稱為廣陵。 瘦西湖為我國湖上園林的代表,融古典園林南秀北雄于一體,組合巧妙,構(gòu)成了一個以湖為主,景外有景,園中有園的藝術(shù)境界。清代康乾時期即以形成的“兩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樓臺直到山”的湖上園林,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串以卷石洞天、西園曲水、長提春柳、四橋煙雨、徐園、小金山、釣魚臺、五亭橋、鳧莊、白塔以及二十四橋景區(qū)、石壁流淙景區(qū)等名園勝跡。 瘦西湖得名緣由: 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紅橋儼畫圖。 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yīng)喚作瘦西湖。 —清·汪沆《瘦西湖》 ![]() ![]() ![]() ![]() ![]() ![]() ![]() ![]() ![]() ![]() ![]() ![]() ![]() ![]() ![]() ![]() 二十四橋是瘦西湖內(nèi)的重要景點,歷史上的原橋已不復(fù)存在,現(xiàn)在看到的是重建的橋,橋名出自唐代杜牧的詩句“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蕭”。二十四橋是一座單孔拱橋,漢白玉欄桿,橋長24米、寬2.4米、欄柱24根、臺級24層,處處都與“二十四”對應(yīng)。站在二十四橋處,可以看見熙春臺,綠色琉璃瓦復(fù)頂,朱紅色的門窗,顏色出挑又不失古雅。除了熙春臺,望春樓、玲瓏花界也是二十四橋附近的景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釣魚臺:在釣魚臺斜角60度,可以在左邊的圓洞中看到五亭橋橫臥波光,在南邊的橢圓形洞中可看到白塔。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