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領土 作者|雄鷹 責編|Thomas在世人印象中,丹麥是一個“童話王國”,因此在大家眼中總是有種“小國寡民”的刻板印象。 確實,丹麥本土位于西歐到北歐之間、波羅的海通往北海的地帶,國土面積僅有4萬平方公里,是北歐五國里面積最小的。從這個角度看,丹麥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國。 ▲丹麥地理位置 然而,丹麥卻在計算國土面積時,排除了兩個屬于丹麥的地區(qū)——法羅群島和格陵蘭島。 法羅群島面積較小,只有1399平方公里,面積約占丹麥本土的3%。格陵蘭島面積廣闊,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島嶼,面積216萬平方公里,是丹麥本土的50倍。 ▲丹麥的三個組成部分 如果將這兩個領土計入,丹麥國土面積將達到220萬平方公里,成為僅次于俄羅斯的歐洲第二大國。丹麥的國土看似那么大,為什么卻要把自己偽裝成“小國”呢? 一、丹麥擁有格陵蘭和法羅群島 今天的丹麥看起來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小國,但歷史上的丹麥長期以來都是北歐霸主,而丹麥人的祖先——維京人曾是讓歐洲聞風喪膽的強勢力量。 維京人起源于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地處高緯,氣候嚴寒,不適合農業(yè)耕種。但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因為海岸線曲折,適合海洋活動的展開。從公元8世紀開始,維京人開始了對外劫掠。 ▲維京人對外劫掠線路和年份 對外劫掠的維京人的方向也各不相同,形成了三個維京人國家——丹麥、瑞典和挪威。向南和向西方向擴張的丹麥率先完成了統(tǒng)一,皈依了基督教,成為了三個維京人國家中實力最強的。 從挪威出發(fā)的維京人于公元9世紀占領了北大西洋的海島——法羅群島。此后又不斷繼續(xù)向北出發(fā),相繼發(fā)現(xiàn)了冰島、格陵蘭島以及北美大陸。1236年,挪威宣布占有法羅群島、冰島和格陵蘭島。 ▲挪威人在格陵蘭建立的教堂 維京人雖然出現(xiàn)了分化,但共同的文化讓他們彼此之間保持著聯(lián)系。 維京人在歐洲的劫掠影響了北方貿易的發(fā)展。公元13世紀,德意志北部成立以呂貝克為首的“漢薩同盟”。1368年-1370年,漢薩同盟大敗丹麥,丹麥意識到建立維京同盟共抗?jié)h薩同盟成了當務之急。 ▲漢薩同盟地圖 1380年,在坐擁丹麥公主和挪威王后雙重身份的瑪格麗特的推動下,丹麥和挪威成立聯(lián)合王國。原屬于挪威的格陵蘭島、法羅群島和冰島成為了兩國共有土地。 1397年,在丹麥的倡議下,丹麥、瑞典和挪威成立卡爾馬同盟,丹麥是盟主。卡爾馬同盟在海戰(zhàn)中戰(zhàn)勝了松散的漢薩同盟,成為了波羅的海和北海貿易的霸主。 ▲卡爾馬同盟 外患解除后,瑞典越來越不滿丹麥的盟主地位。丹瑞沖突成為了同盟的內患。 1523年的丹麥發(fā)動斯德哥爾摩屠殺,成了壓倒同盟的最后的稻草。瑞典宣布退出同盟,卡爾馬同盟的歷史結束,僅剩下丹麥和挪威的同盟。 ▲斯德哥爾摩(瑞典首都)大屠殺,卡爾馬同盟解體的導火線 1534年,丹麥宣布取消挪威的獨立地位,將挪威降為一個省。此后挪威喪失了對于格陵蘭島和法羅群島的控制,格陵蘭島和法羅群島的主權也從挪威轉移到丹麥。 ▲鼎盛時期的丹麥殖民地 瑞典脫離卡爾馬同盟之后,丹麥曾多次試圖重新控制瑞典,但均未成功。丹瑞爭奪北歐霸權愈加白熱化。 拿破侖戰(zhàn)爭中,丹麥站在法國一邊,瑞典則站在了反法同盟一邊。拿破侖戰(zhàn)爭失敗后,站錯隊的丹麥受到懲罰,于1814年簽訂的《基爾條約》中將挪威割讓給瑞典,但不包括曾經屬于挪威的格陵蘭島和法羅群島。 隨著拿破侖戰(zhàn)爭和法國大革命帶來的影響,挪威于1905年通過和平方式宣布脫離瑞典。重獲獨立的挪威一直不承認丹麥對格陵蘭島和法羅群島的所有權。 但鑒于實力較弱,挪威無法通過武力奪取,只能通過國際仲裁的方式。 ▲國際聯(lián)盟下屬的國際法庭 1933年,國際聯(lián)盟下屬的國際法庭以丹麥長期占有的歷史因素,宣布格陵蘭島和法羅群島的歸屬權是丹麥。 二、民族獨立潮的到來 16世紀占有法羅群島、冰島和格陵蘭島之后,丹麥把自己的議會制度、公投等政治理念帶進了統(tǒng)治的地區(qū)。 然而丹麥人并未給予這里應有的權利,而是通過派遣總督的方式加強了對于格陵蘭島、法羅群島和冰島的直接管理。這使得丹麥人和當?shù)鼐用竦拿茉絹碓缴睢?/p> 尤其是格陵蘭島,當?shù)鼐用裰饕且蚣~特人,他們對于來自歐洲的殖民者越來越反感,要求脫離丹麥獨立的呼聲越來越高。 ![]() ▲格陵蘭的土著——因紐特人。他們生食海獸的習慣在歐洲看來很難接受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給了他們獨立的機遇。二戰(zhàn)爆發(fā)后,丹麥和挪威于1940年被德國占領。格陵蘭島和法羅群島也面臨著被納粹德國占領的危險。 為了防止格陵蘭島落入納粹德國之手,美國于1940年出兵占領了格陵蘭島。丹麥淪陷期間,格陵蘭島淪為了美國的保護地。 法羅群島也面臨著被德國吞并的危險。法羅群島地處大西洋至北冰洋航線的中心地帶,備受英美重視。在丹麥淪陷期間,英軍出兵占領法羅群島和冰島。 ![]() ▲法羅群島紀念英軍占領郵票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丹麥對于海外領地的控制力越來越弱。1944年,冰島宣布脫離丹麥獨立,成立了獨立的主權國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德國戰(zhàn)敗后,丹麥恢復了獨立地位。丹麥獲得戰(zhàn)勝國待遇,英美將法羅群島、格陵蘭島交給了丹麥,此時的法羅群島和格陵蘭島依然是丹麥領土的一部分。 三、格陵蘭和法羅群島的高度自治 冰島獨立給了法羅群島和格陵蘭島提供了選擇,他們希望通過獨立公投決定自己的命運。然而,與30萬人口的冰島相比,法羅群島和格陵蘭島人口絕對數(shù)量上占劣勢,根本不具備獨立建國的條件。 最早開啟獨立公投的是法羅群島。1946年9月,大約50.8%的居民支持法羅群島脫離丹麥獨立。 ![]() ▲法羅群島獨立公投,紅色表示脫離丹麥獨立 對于丹麥來說,失去法羅群島將喪失進入北大西洋的機會。加上這一次全民公投是法羅群島居民自發(fā)組織而非丹麥議會批準,因此公投被宣布為非法。 獨立公投雖然失敗,但法羅群島要求高度自治的聲音卻沒有停止。丹麥政府決定給予法羅群島自治地位。 ![]() ▲法羅群島是通往北大西洋的要道 1948年3月,丹麥將法羅群島撤銷其直轄郡縣的地位,改為高度自治的海外領地,丹麥僅保留在外交、防務和軍隊方面的權力。丹麥的領土也就不再把法羅群島劃進去。 ![]() ▲丹麥女王訪問法羅群島 格陵蘭島也進行著爭取自治的斗爭。二戰(zhàn)后,格陵蘭島的重要職位依然被人口不到20%的丹麥人或者丹麥派來的總督控制著。為了爭取基本民主權利,格陵蘭和丹麥斗爭了近200年。 格陵蘭島在自然地理上屬于北美洲,格陵蘭島的居民以因紐特人和因丹混血人為主。1946年,在法羅群島公投如火如荼進行之中的時候,格陵蘭島成立了最高委員會,對格陵蘭島未來的命運進行裁定,要求獲得跟法羅群島一樣的自治權。這一最高委員會因為未經丹麥議會的批準被宣布為非法。 ![]() ▲格陵蘭島是通往北極的要道 與法羅群島相比,格陵蘭島面積更廣闊,是丹麥進入考察北極的重要通道。此外,格陵蘭島擁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是不可多得的寶地,丹麥無論如何也希望把格陵蘭島掌握在手里。 但格陵蘭島也面臨著問題。這里地處高寒,大部分土地被冰原所覆蓋,可耕種面積非常小。格陵蘭島雖然面積廣闊,但可以容納人口并不多,人口只有7萬。格陵蘭島經濟以漁業(yè)為主,經濟發(fā)展滯后,對丹麥的依賴度非常高。 因此,格陵蘭島和丹麥之間的斗爭,主要是獲得更高的自治地位,而非獨立。 ![]() ▲格陵蘭經濟,主要依靠漁業(yè) 1953年,經過了幾年斗爭,丹麥將格陵蘭島從過去的殖民地變成了丹麥的一個州,跟丹麥的州地位平級,格陵蘭在丹麥議會中也獲得了兩個席位。 ![]() ▲丹麥議會 格陵蘭在爭取民主平等權利上邁出了重要一步。格陵蘭作為丹麥的一個州,依然是丹麥國土的一部分。因此當時在計算丹麥國土的時候,格陵蘭也被算進去。 格陵蘭和法羅群島在自治權的同時,也是歐洲聯(lián)合之時。鑒于歐共體成立帶來的巨大紅利,北歐國家丹麥也數(shù)次申請加入歐共體。 1973年,丹麥申請獲得了通過,格陵蘭作為丹麥領土也加入到了歐共體之中,而獲得了高度自治權的法羅群島則沒有跟隨丹麥加入。 然而,跟隨丹麥加入歐共體沒有給格陵蘭島帶來實質性的好處,歐共體的漁業(yè)配額制度損害了以漁業(yè)為主的格陵蘭的利益。與之相反,置身于歐共體共同漁業(yè)政策之外的法羅群島,則不受共同漁業(yè)政策的限制。因此,要求格陵蘭脫離歐共體的呼聲越來越高。 對格陵蘭來說,要想脫離歐共體,就需要從丹麥手里獲得像法羅群島一樣的自治權。為了獲得更高自治權,格陵蘭與丹麥議會開展了曠日持久的談判。1979年,格陵蘭和丹麥之間達成協(xié)議,格陵蘭獲得了跟法羅群島一樣的自治權。 ![]() ▲藍色部分是歐盟共同漁業(yè)政策控制范圍 根據(jù)丹麥和格陵蘭達成的協(xié)議,丹麥只負責格陵蘭的外交、國防和部分財政權,不可以干涉格陵蘭的內政。 格陵蘭獲得了更高度的自治,從此不再計入丹麥的面積,并且獲得可以決定自己命運的機會,尤其是要不要留在歐共體,可以不用經過丹麥的批準。 ![]() ▲格陵蘭的公投 1982年2月1日,格陵蘭就是否留在歐共體進行全民公投。53%的居民選擇脫離。經過三年的談判,格陵蘭脫歐成功,成為了第一個脫歐的地區(qū)。 ![]() ▲1993年前加入歐盟的國家(綠色),其中左邊從上往下分別是法屬圭亞那(法國),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海外領地 格陵蘭和法羅群島獲得高度自治后,就不計入丹麥的國土面積之中,但對于丹麥來說這樣既保留了領土完整,也在大西洋和北冰洋地區(qū)保留著不可小覷的影響力。 ![]() ▲格陵蘭區(qū)旗(左)和丹麥國旗(右) 長期作者|雄鷹直播吧體育作者|足球與歷史愛好者責任編輯|Thomas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yè)生|環(huán)球情報員主編 —(全文完)— 本文系 「環(huán)球情報員」原創(chuàng)內容未經授權,禁止隨意轉載歡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
|
來自: 環(huán)球情報員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