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以消夏?唯有渡江! 

 橋頭堡展開橫幅,江邊升起五彩氣球,這是武漢人一年一度的節(jié)日!渡江開始前,大橋上就站滿了人,帶望遠(yuǎn)鏡看渡江,也就是武漢伢了。



52名游泳健兒在橋頭堡下下水,場面沒有往年壯觀,但足夠武漢。 

 不到1小時,渡江節(jié)就圓滿結(jié)束。 出于疫情防控的考慮,今年取消了渡江方陣,以個人搶渡長江挑戰(zhàn)賽為主要競賽項目,還在三鎮(zhèn)江灘游泳池設(shè)置游泳嘉年華快閃,方便更多武漢人參與。往年大多是外國友人拔得搶渡賽頭籌,今年終于要把獎搬到家門口。1800米的游程,前三名分別是6萬、3萬、1萬的獎金,第四到十六名也都有四位數(shù)獎金。看這拿出真金白銀鼓勵渡江的態(tài)度,就知道,武漢渡江節(jié),si 辣個si! 1956年至1966年,十年期間,毛澤東在武漢共暢游了18次長江,從63歲游到73歲。那首著名的《水調(diào)歌頭·游泳》,便是他在武漢首次暢游長江后乘興寫下。今年的渡江節(jié)主題便取自詩里的一句: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好像在說:去吧,盡情地游吧!在江水里看一看重生的武漢,多么舒展、大氣。 1966年7月16日,73歲高齡的毛澤東再次暢游長江1小時零5分,游程近30華里,換算下來,約15公里。從那以后,'7·16'也被確定為毛澤東暢游長江紀(jì)念日。1956年至今,武漢渡江節(jié)舉辦了45屆,已經(jīng)成為國內(nèi)最具影響力的公開水域游泳賽事。一旦江水超過警戒水位,渡江節(jié)就得明年再見。 所以65年間,只要條件允許,武漢人總要準(zhǔn)時赴這場江水之約。更有資料顯示,宋朝年間民間就有自發(fā)的渡江活動。我想,渡江這項活動也許從長江奔流過武漢,武漢有了人口開始,就成了一種本能,就像坐船、過大橋一樣,都只是過江的一種方式。 江水之于武漢,是早已刻進(jìn)DNA里的存在。昆侖山脈和唐古拉山脈之間奔涌而出的長江源,一路向東,匯入大海。如一條大動脈,綿綿不絕地將生命的流動輸送到需要它的地方。

 倘若沒有渡江節(jié),武漢人也還是一樣要渡江的。
武漢人有多愛水呢? 梅雨時節(jié),江邊拉了警戒線還要下水里蹚蹚。
 下雨也要打著傘倚靠在親水平臺眺望遠(yuǎn)方。
 孫子才1歲多一點,就帶著下水,這對武漢人來說,再正常不過。 冬泳隊,甩出一句“寧喝長江十口水,不去泳池喝一口?!睆亩料模菰诮?。漢江邊,皮劃艇已就緒,不慌不忙劃到對岸,叫一個愜意。外賣小哥燥得慌,干脆騎上小電驢克橋下吹哈子江風(fēng),涼快了油門一踩又去工作了。高溫天氣,武漢人不屑在空調(diào)房久坐,出門就到江灘邊,風(fēng)箏飛上天,脫了鞋,撒開歡,演繹一場青春回憶錄。世界第三大長河穿城而過,長江最長支流在此交匯,166個湖泊星羅棋布,它們在武漢人心里匯成一片海。

 不信你隨便去江邊抓一個人來問:“為什么你們都這么喜歡在江邊待著?”“沒什么心事,就是想看看江?!笔畟€有九個都是這樣的回答。 單看武漢的水域面積,就能理解武漢人對江河湖水的熱愛與依戀。水面總面積2117.6平方公里,約占全市國土面積1/4,這樣的城市,再難找出第二個。答案必須是:熱干面、排骨藕湯、永遠(yuǎn)的江河湖水。 大江大湖大武漢,渡過江,來跳湖,這是武漢人的血性。渡江是武漢人迎接夏天的必備儀式,跳東湖則是告別夏天的最后一沖。相比以中老年為主的渡江群體,以各種姿勢跳入東湖,則是年輕一代表達(dá)自我的全新主張:2010年,一支武漢BMX(自行車越野)車隊為了呼吁大家保護(hù)武漢生態(tài)環(huán)境,發(fā)起了這項活動。從那以后,每個夏天,跳東湖就和渡江節(jié)一樣,成了武漢的夏日限定。不管是裸跳(不附帶任何工具)還是騎著自行車滑坡沖入水中,旱鴨子們就愛看他們奮力一躍的瞬間。黑人燙、花臂紋身、熒光色吊帶、啤酒吉他歌聲……這是一場武漢潮男靚女集體出動的湖邊聚會。渡江節(jié)來了,跳東湖還會遠(yuǎn)嗎?
 從中華路碼頭坐快艇到南岸嘴,恰巧碰上江對岸游過來的爹爹,我沖他揮揮手,他也在水中抬起胳膊朝我揮揮手,繼續(xù)向遠(yuǎn)處游去。那一刻,我看江水就像一只柔韌且有力的臂膀,托著依水而生的武漢人。誰不想像馮翔老師唱的那樣: 在長江邊哈有個家
晚上聽到大江流,每天清晨看朝霞 …… 
EDITOR 編輯 小青龍 PHOTO 攝影 MR杰 DESIGH 設(shè)計 王西 今日話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