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篇 【心堯愛北京】 世紀金源購物中心在北京海淀區(qū),長春橋邊的遠大路這兒。自打非典前后開張,這么多年每次來這兒都是逛吃逛吃,歡天喜地。 從沒注意過在金源周邊,還留存著不少舊日的遺跡。它們矗立在光天化日下,卻成為最被忽略的視而不見。 通常的規(guī)律是:你越關注什么,眼前就只會看到什么,其它一律選擇性消失。 緊挨著金源購物中心的北邊,就是西頂娘娘廟,是北京五頂八廟中的五頂之一。 西頂廟的舊址是明正德年間創(chuàng)建的嘉祥觀。萬歷十年(1582年)重建,并于萬歷十八年(1590年)建成,賜額“護國洪慈宮”,內(nèi)有《洪慈宮完工記》碑。 明天啟年間再次修繕。天啟四年(1624年)豎《敕賜洪慈宮碑記》碑。 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重葺,次年竣工??滴跷迨荒辏?712年)改名廣仁宮。 西頂廟又稱碧霞元君廟,因廟內(nèi)供奉碧霞元君,被大家俗稱為娘娘廟。 現(xiàn)在看到的娘娘廟已經(jīng)是后來重新修繕涂裝過的,大體的規(guī)制還在,除了最后一進院不能參觀。 入門后第一進院很寬敞,西側為財神殿,東側為藥王殿。 財神殿內(nèi)供奉道教財神趙公明,是道教四大元帥之一,為正財神,司掌世間財源。 我們平時常說“五路財神”,究竟是哪五路呢?娘娘廟里給出了答案: 這頭一路就是上面提到的正財神趙公明,其余四路分別為招寶天尊蕭升、納珍天尊曹寶、招財使者陳九公和利市仙官姚少司。 藥王殿內(nèi)供奉藥王孫思邈,專司消災延壽祛病。孫思邈是唐代著名的醫(yī)藥學家、道教名人,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攝生論》等著作。 院落正中的地面用石子鋪就太極八卦圖,承托著整個空間的氛圍。 中間為正殿,門額懸掛康熙帝御書“金闕宣慈”匾額,殿兩邊分別立御制碑一通,殿內(nèi)供奉碧霞元君、慈航真人和媽祖。 我們剛一進門的時候,看到院子里立著一位高挑的姑娘,穿著白色長袍,烏黑的頭發(fā)挽成髻,整齊地梳在腦后。她手里捧著一只茶盤,上面擺了許多只白瓷茶盞,每只都盛滿清茶。 畫面很美。 可我不懂道教的禮數(shù),姑娘端過來的茶我也沒好意思伸手,欣賞欣賞就可以了。 順著西側的小路來到第二進院,這里有一株參天的大樹,枝繁葉茂,樹根粗壯,夏天在底下遮陰避暑,無比清涼。 樹上牢牢拴著無數(shù)善信的愿望,紅色的繩帶將心愿順著風,講給大家聽。 剛才看到的白袍姑娘也來到這棵樹下,祭拜土地爺爺和土地奶奶。 二進院的東西兩側供奉著太歲大將軍,整整齊齊的兩大排,每位將軍都司職不同的出生年份。 道教的太歲大將軍是歲星的神格化,與中國自古以來的星斗崇拜有關。南斗管人的生,北斗管人的死,作為人的司命神。 太歲大將軍與個人的生命結下不解之緣,每個人都可在其中找到保護自己的本命星君。 無論這世間是否真的有神仙存在,都是人們對正義與善良的渴求。心愿強烈了,自然就會寄托在塑造出來的眾神身上。在神仙的世界里,文官不愛財、武將不怕死,諸惡莫作,至善至美。 可嘆人間太真實。 二進院正中的諸真殿正在維修,圍得嚴嚴實實,無法參觀。 第三進院過不去,里面有元辰殿和甲子殿。順著東側的小路折回,一路上看到一些石碑散落的構件,掩藏在稀疏的竹林里。 出來娘娘廟,我們又圍著西墻和東墻繞了一圈。東墻這里在第三進院的位置開了一扇門,里面正在施工,不過可以看到三進院的大殿有兩層,類似于藏經(jīng)樓。 西墻的樣貌: 娘娘廟正南的這處古建筑,我們猜測應該是原本的山門和前殿, 不知道為什么沒有一起保護修復。 現(xiàn)在已淪為民居雜院,破舊不堪。但依舊能看出從前的規(guī)制,還有八字照壁。 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們又特意上到金源的五層,從窗邊俯瞰了一下娘娘廟周邊的整體環(huán)境: 從金源往東過長春橋,再往南拐,一路順著河道走到半壁街,會看到一座橫跨河面的石橋,這就是麥鐘橋。此次想來尋找一下古麥鐘橋的遺跡。 在路邊望見護坡下方有通石碑,趕緊下去一探究竟。可惜碑身損毀嚴重,什么都看不清了。 正在可惜之際,抬頭忽見路邊的石欄上刻著“古麥鐘橋遺址”幾個大字,瞬間開心起來。原來河岸邊這些層疊的石塊兒就是古麥鐘橋?。?/span> ** 麥鐘橋微歷史:
河面上時不常有游船駛過,沿河一直開向頤和園,這一路是說不盡的過往。 離麥鐘橋不遠的廠洼路上,還留存著一座外觀白色的建筑。一眼就能覺得它和普通的大廈有些不一樣,卻又說不出哪兒不同。 后來聽田同學說小時候這大樓是中國天主教神哲學院,原本樓頂是有十字架的。2000年新校址遷往大興。 好家伙,原來在金源購物中心周邊有這么多的歷史呢!不留心探訪還真從來沒注意過。 北京的地名幾乎都是有來歷的,以后慢慢分區(qū)分片走一走,看看這名字的背后都藏著哪些歷史、流傳著哪些故事。 - FI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