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v養(yǎng)生廚房 《養(yǎng)生堂》之養(yǎng)生廚房,傳遞健康養(yǎng)生知識。更有每日菜譜,為您帶來美食、精神雙大餐~ 478篇原創(chuàng)內(nèi)容 公眾號 進入三伏天里,濕熱交蒸,整個人都像被關(guān)進了蒸籠里。每到這時候,好多家庭餐桌上必備的就是綠豆湯,中醫(yī)認為綠豆有清熱解毒、消暑生津、利水消腫的功效,夏天用它煮湯喝,解暑又利濕。它還有一些好搭檔,煮湯的時候一起下鍋,養(yǎng)生功效更強。而喝法也是大有講究,喝對了就是祛暑神器,喝錯了反而不利于健康。想要增強祛濕的功效,可以放一些陳皮同煮?!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把陳皮列為上品之藥,具有理氣和胃、醒脾祛濕的功效。痰濕內(nèi)阻型的三高人群也可以常用它,調(diào)暢氣機,從而預(yù)防疾病。 最好選擇產(chǎn)自道地產(chǎn)區(qū)廣東新會的新會陳皮,藥用價值更好。 1、綠豆100克,陳皮10克,提前浸泡半小時。刮去陳皮部分內(nèi)側(cè)白膜,切成細絲。(陳皮的白膜性溫,會削弱綠豆的藥性) 2、不銹鋼鍋或者砂鍋燒開水,下入綠豆,蓋蓋燜制,水變綠后下入陳皮絲,中小火煮30分鐘左右即可。京城四大名醫(yī)之一施今墨創(chuàng)立了舉世聞名的“降糖對藥”,其中有一對可用于食療的對藥:綠豆和白薏仁。
 薏仁歸脾、胃、肺經(jīng),具有健脾滲濕、清熱利水的功效。薏仁多糖含量豐富,其中多糖中的A、B、C糖具有降血糖的作用。 如上消癥狀明顯,比如經(jīng)??诟伞⒖诳手?/span>,綠豆和白薏仁的比例為2:1;如果下消癥狀明顯,出現(xiàn)尿頻量多、腰腿酸痛,綠豆和白薏仁的比例為1:2。注意:綠豆白薏仁里有一定的淀粉,一定不要過量食用,避免血糖波動。冬瓜也有清熱利濕的作用,尤其是冬瓜皮,利濕的效果更好,搭配健脾利濕的茯苓和解暑的綠豆,有清熱祛暑、健脾祛濕的作用,尤其適合三伏天里天氣炎熱、濕氣重的時候飲用。
點擊查看視頻△  食材:綠豆100克、冬瓜100克、茯苓20克、蜂蜜5克、清水適量做法:綠豆洗凈后泡半小時,然后上火煮至開花,放入切成小塊的冬瓜和茯苓,煮至冬瓜透明出鍋,調(diào)入少量蜂蜜即可。綠豆性寒,大量飲用可能會損傷脾胃,所以陽虛怕冷、脾胃虛寒的人并不適合喝綠豆湯解暑。更建議把綠豆充分煮爛,發(fā)揮它作為食物的營養(yǎng)價值,還可以加入其他谷物煮成綠豆粥,能滋補五臟。
 俗話說“夏至姜棗茶,三伏三豆湯”,三豆湯是一個流傳已久的名方,出自宋代的《類編朱氏集驗醫(yī)方》,其中就有綠豆。專家推薦了一碗三豆小麥粥,在三豆湯的基礎(chǔ)上增加了浮小麥,斂汗、除熱的效果更好,更適合夏季食用。食材:紅豆50克、綠豆50克、黑豆30克、浮小麥20克 做法:所有食材洗凈,豆類提前浸泡1小時以上,一起放入鍋中,加水煮至軟爛即可。紅豆赤色入心,《本草綱目》稱它為“心之谷也”,具有很好的健脾止瀉、利水消腫的作用。黑豆解表清熱、平肝補腎,可以中和部分綠豆的寒性,這樣更不易傷脾胃,而且心腎相交,補腎的同時也有助于養(yǎng)心。浮小麥益氣、除熱、止汗,非常適合心煩失眠、手腳上熱下寒、愛出汗的人群。但浮小麥口感較差,失眠、出汗嚴(yán)重的人,建議盡量保留,普通人群可以把浮小麥換成口感更好的新鮮大麥,還能補充維生素。綠豆清熱解毒的作用會隨著煮制時間延長而減弱,如果是為了清熱消暑,不用煮太久,煮到綠豆半開花時就可以飲用,適合易上火的人群喝。而脾胃差的人最好還是把綠豆充分煮軟爛,煮至全開花,或者直接煮成粥。 綠豆畢竟偏涼,健康人群也不建議長期大量食用,夏季炎熱可以適量多喝一些,建議每隔一天喝一次,不要每天都喝。
綠豆皮,也叫綠豆衣,清熱解毒的功效強于豆仁。雖然它口感較差,但如果是為了解暑,建議一同飲用,不要丟棄。  冰鎮(zhèn)綠豆湯雖然喝起來舒服,但冷藏會加重綠豆湯的涼性,容易傷脾胃,導(dǎo)致腹瀉。對于有慢病基礎(chǔ)的人來說,夏季大量進食冰冷的食物會刺激血管,甚至誘發(fā)心腦血管疾病。 冷藏過的綠豆湯不要立即喝,放置一會兒再飲用更健康。夏天喝綠豆湯,清熱利濕又解暑 配上幾個好搭檔,功效翻倍
脾胃虛寒的人最好煮粥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