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說,趙云在死時嘴巴里一直重復兩個字:北伐,北伐。死時氣力低微,聲音不大讓人聽得清楚了,但仔細一聽,卻仍能清楚辨識的,劉禪聽不明白,心想“這人在說啥?這人是有病嗎?”一臉懵逼。而諸葛亮聽了之后不言不語,只顧落淚。
蜀國在劉備劉皇叔去世之后,舉國上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諸葛亮為了報答知遇之恩,瘋狂北伐,且屢敗屢戰(zhàn),此時的趙云已是年邁的老將,但他卻仍然提議,跟隨出征。諸葛亮雖是不忍,但也無從拒絕老兵的請求,帶了趙云,浩浩蕩蕩往北方進軍了。 可以說,趙云的一生是絕對轟轟烈烈的一生,他之一生是為蜀國盡心盡力的一生。即便老了死了,也要為蜀漢盡上自己最后的一份心力。但英雄各有用處,趙云沒有領(lǐng)軍的能力,劉備發(fā)現(xiàn)了這點,便將他安排在后方,這才有了他七進七出救劉阿斗的故事。所以,趙云的作用是保護劉皇叔的家人,讓劉皇叔能在外盡情地殺敵。
趙云的一生是悲慘的,他從劉禪小時護到了劉禪長大成人。劉禪智力不差,但人總是感覺傻乎乎的,愣頭青年,可能不懂趙云為蜀國盡了多大心力,可能也不懂趙云的只言片語甚至是一個表情一個抿嘴是啥意思,幸好這些諸葛亮都懂。 趙云是忠勇的代言人,一生的勞作全為了蜀漢的光輝。諸葛亮將這些全然記在心里,聽聞趙云死訊悲痛不已,聽聞趙云死前還一直重復“北伐北伐”,更是為他的這份忠心流下了淚水。
劉禪是幸運的,他被保護得太好了!沒有經(jīng)歷苦難,不懂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至理名言,不曉得七進七出差點死在敵人手里是怎樣的一種心境,劉禪全然不懂,甚至不懂他的國都為何就要走向滅亡了?所以,他對趙云死前喊出的“北伐北伐”一臉懵逼,一副尚未諳熟人事的少女模樣,呆呆望著你,然后嘴里傾吐而出一句話:看,那個人好像個傻子誒! 為啥諸葛亮聽到趙云死時嘴里喊的“北伐”而臉色大變呢?是因為趙云的努力與他換來的成果不成正比,可即便如此,趙云仍不計較,仍然投入百分百的熱情報效蜀漢。
當初,劉備與劉璋徹底分裂,趙云孤身一人在西川奮勇殺敵無數(shù),助力劉備贏得了戰(zhàn)爭之勝利,可是結(jié)果呢?只是得到了小小的職位。在后來,劉備對戰(zhàn)張魯,趙云亦是再度發(fā)功,不負眾望地贏得了勝利,可是,劉備好像覺得他是應該這樣做的,并未對他進行大的褒獎,只給了他一個芝麻大點的官職,讓他玩去吧! 蜀漢對趙云是有虧欠的,可趙云不但不計較,反而以德報怨,將自身心力百分百地投入蜀漢,為蜀漢奮戰(zhàn)到老到死,這是諸葛亮臉色大變的根本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