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雪 ——新疆記憶(上) 提起天山,人們便會想起那連綿的群山,皚皚的白雪。它是那樣的純靜潔白,又是那樣的遙不可及。然而對于我來說,它卻是近在咫尺,從未遠離。因為那天山的雪水曾流入我的心田,融入我的血液。 我曾親歷天山的“六月飛雪”。 那是1976年的夏天,我們的部隊從重慶移師新疆,修建南疆鐵路。到達大河沿(吐魯番)火車站時,正是戈壁灘上的砂子能烤熟雞蛋的時候。一下火車,我們即冒著戈壁灘上烈日的炙烤,將火車上的物品裝到汽車上,直奔我們的目的地——天山深處的巴侖臺。 從這里,經(jīng)托克遜進入阿拉溝,然后要翻過海拔3600米的奎先達坂。這一路氣候隨海拔高度的抬升,而不斷變化。從溝口到山頂,百余公里的路程,要經(jīng)歷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傲绿焐接暌嘌薄N覀兇┲r衫坐在大箱車上,到達奎先達坂時,像柳絮一樣的雪花紛紛揚揚的飄落下來,落到了坐在汽車大箱上的我們的身上,落在了草地上不斷抬頭向我們張望的旱獺的身上,我們把能找到的一切能御寒的衣服都穿在了身上。 真是冰火兩重天,進疆的第一天,我們就體會到了。 在烏拉斯臺,我也曾登上海拔3600余米的天山之巔,親眼目睹了雪線之上的終年積雪。 那是這年的秋天,我和戰(zhàn)友們從駐地烏拉斯臺出發(fā),在極度缺氧、疲憊不堪的狀態(tài)下,登上了附近的一座雪峰?!疤焐窖┰瞥2婚_,千峰萬嶺雪崔嵬”。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這里劃出了一道雪線,下面是緊貼地面的苔類植被,上面是潔白的積雪,黑白分明,亙古不變。 正是在這神奇的雪線之上,圣潔的雪蓮凌寒綻放,冰清玉潔。 在巴侖臺,我還涉足過天山深處原始森林中的積雪。那是第二年初冬的一個星期天,我們一行人跨過紅衛(wèi)橋,一路上行,走到了那個峽谷的盡頭,進入一片人跡罕至的原始森林。潔白與青翠在這里巧妙的結(jié)合,從開始的星星點點,到最終的連成一片,樹由疏而密,雪由淺而深,樹因雪而更綠,雪由樹而更白。 其實,在新疆6年,一時一刻也沒離開過天山雪。無論是在天山深處還是在戈壁荒灘,那由天山雪融化而成的滴滴清泉,如同大地母親的乳汁,時時刻刻都在滋育著在這里生活的每一個天山兒女。 天山雪,溶化自己滋潤萬物,是無私的雪,奉獻的雪。生于萬山之巔,積少成多,厚積薄發(fā),融積雪為泉水,匯細流成江河,流向草原牧場,流向田園農(nóng)莊,流向戈壁荒漠,所經(jīng)之處,牛羊成群,糧豐棉茂,瓜果飄香…… 作者,1976年冬于新疆庫爾勒獅子橋 天山雪,是我心中圣潔的雪。你從天山之巔流向戰(zhàn)士的心田,化作無窮的力量,修通了南疆鐵路,使古老的絲綢之路奏響起時代列車的長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