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和拍賣今年1月在廣州完成首秀,時隔半年,2021年春拍下周在杭州舉辦。 雖說是拍賣新軍,但其實力和專業(yè)度不容小覷。據(jù)了解,敬和在首拍當中,就已然呈上廣東省文物拍賣史上第一件青銅器拍品,單件佛造像拍品扎那巴扎爾金剛薩埵像以6003萬元成交。而轉(zhuǎn)眼到本季春拍,移師杭州、五大專場、逾680件拍品,涵蓋古代器物、佛造像、潤澤瓷器、中國書畫、名酒潮玩等,值得大家關(guān)注。 而在今天,古玩元素網(wǎng)專門聚焦敬和的瓷器拍品系列,帶來30件精美瓷器讓瓷器藏家先睹為快。 敬和拍賣2021年春季拍賣會 預展:7月21日-22日 拍賣:7月23日 地點:杭州泛海釣魚臺酒店三樓大宴會廳 杭州市上城區(qū)五星路65號 參拍請點擊小程序 LOT 165 明崇禎 青花竹林七賢葫蘆瓶 高:31.9cm 來源:紐約佳士得,2012年5月30日,lot4094 估價:1000000-1500000 說明:此件葫蘆瓶,瓶口微撇,長頸,呈葫蘆形,造型優(yōu)美,胎質(zhì)細膩,釉面白中泛青。青花色澤淡雅柔和,畫面布局繁滿,人物造型生動傳神,繪畫流暢,筆意流轉(zhuǎn)自如,青花用料講究,發(fā)色清淡,整器形制規(guī)整,典雅莊重。在崇禎同類青花葫蘆瓶中較為罕見,其風格極具時代特征,是崇禎時期青花瓷器精品,十分罕有。葫蘆承載著厚重的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所以葫蘆造型的瓷器早就登上了瓷器王國的舞臺,成了我國古老陶瓷文化百花園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此件葫蘆瓶為明代崇禎時期極具典型色彩的一件代表力作,十分難得。 LOT 167 明萬歷 青花錦地開光鏤空銅錢紋大蓋盒 直徑:23.5cm 來源:1.蘇富比紐約,2010年3月23日,lot4 2.馬錢特舊藏 估價:160000-250000 說明:此盒圓形,上下蓋子母口相合,蓋頂飾以鏤空銅錢紋,外壁以開光圖案修飾,開光內(nèi)繪折枝花紋,開光外錦地紋交錯鋪滿。上下蓋口均以回紋修飾,盒身外壁紋樣與蓋壁上下呼應,開光外為錦地紋,內(nèi)為纏枝花紋。整器青花濃重艷麗,花卉疏朗豪邁,造型規(guī)整,豪無堆砌紛繁之虞。筆觸描繪細致,施彩均勻,文氣典雅,又極富實用性,實為妙品。 LOT 235 清乾隆 黃地青花九桃紋盤 直徑:27cm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來源:1.蘇富比香港,2011年4月8日,lot3118 2.蘇富比香港,1976年5月12-13日,lot318 估價:280000-350000 說明:此黃釉青花九桃紋盤為撇口,淺弧壁,大圈足,外底心青花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為一對。全器黃釉為地,以青花繪制紋飾,盤心外沿雙圈,內(nèi)繪折枝九桃紋,桃實飽滿,構(gòu)圖豐滿,外壁為纏枝牽?;y,姿態(tài)各異。黃地青花工藝創(chuàng)燒于明宣德時期,雍干時期摹古風行,此種工藝亦有仿制,乾隆時期更在延續(xù)的基礎上在紋飾等方面小有新意。此盤胎釉細潤,造型周正,黃釉平凈瑩潤,紋飾構(gòu)圖疏密有致,繪畫精細流暢,以點染的方式模仿明早青花沉積與暈散的效果,色彩濃淡相間,藍色青花在黃色底釉的映襯下,更顯清新悅目。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與南京博物院亦珍藏有同款大盤。 參閱:1.南京博物院編,徐湖平主編,《宮廷珍藏 中國清代官窯瓷器》,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頁221。 2.西藏博物館編,《西藏博物館藏明清瓷器精品》,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4年,頁120-121。 LOT 240 清乾隆 青花纏枝蓮龍紋大盤 直徑:51cm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來源:1.邦瀚斯倫敦,2012年11月8日,lot51 估價:500000-800000 說明:青花應龍穿花大盤,整體端莊規(guī)整,氣勢蓬勃,青花發(fā)色明亮清晰,為清代乾隆時期稀見之品,整盤共描繪穿花龍五只,其中內(nèi)外盤壁各繪游龍兩只,神采昂揚,須發(fā)飄擺,盤心繪青花應龍,廣額方口,全身弓盤,背部生有蝠翼,卷花尾。龍身周遭點綴纏枝花卉紋,點染清晰悅目,線條流暢,盡顯乾隆官窯經(jīng)典氣質(zhì)。底面平整光潤,中心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乾隆御窯燒造纏枝蓮龍紋瓷器的最早記錄,出現(xiàn)于乾隆三年?!肚鍖m內(nèi)務府造辦處活計文件》記載:乾隆三年“六月二十五日,七品首領(lǐng)薩木哈、催總白世秀來說,太監(jiān)高玉交宣窯串花青龍大盤一件。傳旨:交與焼造磁器處唐英照樣焼造?!?明清御窯燒制的龍紋瓷器,種類豐富,相比云龍、夔龍和螭龍,應龍有其特殊含義和象征。青花大盤的主題紋飾“應龍”,為有翼的飛龍,又稱“翼龍”、“飛龍”。漢《淮南子?覽冥訓》載:女媧補天之后,“名聲被后世,光暉熏萬物。乘雷車,服應龍,驂青虬,援絕瑞,席蘿圖,絡黃云,前白螭,后奔蛇,浮游消搖 ?!焙笫览m(xù)前史傳說,不斷神化應龍。清康熙時期的《述異記》稱:“虺五百年化為蛟,蛟千年化為龍,龍五百年為角龍,角龍千年方為應龍?!奔按耍瑧堃丫咔逦鞔_的地位,作為龍之長者和長壽的象征,隨之固定。應龍的形象,作為具有獨特象征意義的題材和紋樣,最早出現(xiàn)于青銅、玉、漆器、石雕及繪畫中。考古發(fā)現(xiàn),應龍出現(xiàn)于瓷器裝飾上,出現(xiàn)于南宋龍泉窯。明永宣御窯作為一種創(chuàng)新,吸收為官窯青花的裝飾圖案。清代御窯的應龍紋飾,多為仿古之作,出現(xiàn)于流行制式的盤類,非常稀見珍貴。同類型品種可見2011年北京瀚海春拍Lot2335成交價:¥1035萬元,可資參考。 LOT 255 宋 龍泉窯青釉雙耳三足爐 高:10.8cm 來源:1.蘇富比倫敦,2014年5月14日,lot0068 2.日本宮島家族舊藏 估價:60000-80000 LOT 7 民國 珊瑚紅描金人物插屏 帶框高:28.5cm 寬:16cm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無底價 LOT 41 清中期 黃釉旗開得勝牛首杯 高:7cm 寬:12.7cm 來源:嘉德四季57期lot4370備注:帶木底座 無底價 說明:牛被譽為是“六畜之首”而與牛有關(guān)的文化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濃墨重彩的一筆。該杯通體施黃釉,造型可愛有趣。把玩使用,別有一番趣味。 LOT 150 清光緒 礬紅龍紋盤 直徑:22cm 款識:“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書款 來源:紐約蘇富比,2010年9月15日,中國瓷器工藝品 lot0429 無底價 說明:拍品撇口,弧腹,圈足。盤胎體堅密,釉質(zhì)滋潤勻凈。盤心雙圈內(nèi)以礬紅繪云龍戲珠紋,盤內(nèi)外壁同樣以礬紅飾行龍兩條,間以火珠相隔。行龍彼此相逐,龍首下顎較長,張口伸舌,龍須細長,龍爪遒勁有力兇猛無比、氣勢凌厲,為典型康熙朝龍之造型。礬紅發(fā)色深紅純正,襯以瑩潤光亮白釉,更顯鮮艷悅目,時代特征明顯。 LOT 152 清康熙 釉下三彩山水螭龍紋花觚 高:43.2cm 來源:紐約蘇富比,2012年3月20日, 中國瓷器及工藝品 lot0305(之一) 估價:30000-50000 說明:此觚大口外侈,長頸,鼓腹,圈足外撇,器形挺拔,因其形似青銅器中的“觚”,而稱為“花觚”。整體自上而下繪三組紋飾,頸部繪“漁人泛舟”圖,近足部繪“垂釣圖”,中部鼓腹處繪夔龍靈芝裝飾。遠山、房屋、樹葉、漁人、小舟、螭龍都以青花描繪,釉里紅繪枝干、靈芝及部分樹葉,山石則以豆青釉表現(xiàn)。整體紋飾均先以剔地法刻出輪廓和部分細部,然后再分別填上青花、釉里紅和豆青釉,故紋飾有明顯凸起,具有立體感。釉里三彩是康熙時期在恢復和發(fā)展釉里紅的基礎上,新創(chuàng)造的一種高溫釉下彩品種。它以青花、釉里紅和豆青釉三種釉下彩相結(jié)合,用藍色和紅色來表現(xiàn)主紋、輔紋,豆青色則通常用以表現(xiàn)山石。由于要使三種顏色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而其燒造難度要比單純的青花或釉里紅更大。 LOT 154 清康熙 五彩西廂記大盤 直徑:37.5cm 來源:倫敦佳士得南肯辛頓,2012年9月19日,lot607 無底價 說明:盤敞口,淺腹,圈足,足內(nèi)雙圈青花款,口沿施醬釉,外繪折枝花卉紋,口沿內(nèi)外皆為錦地紋,盤沿內(nèi)錦地飾有開光,分繪蟲草,畫面中心為西廂記中崔鶯鶯與紅娘游春,紅娘手捧桃實,躬身向前,鶯鶯單手執(zhí)扇回望,兩人似在竊竊私語,庭院內(nèi)楊柳依依,桃花點點,欄桿宮墻儼然。此盤人物線條柔美,表情生動,大量使用綠彩烘托出春天的景象,并以礬紅、古姜黃、黑彩作為點綴,鮮明艷麗,堪稱佳品??蓞㈤啞豆蕦m博物院藏清代景德鎮(zhèn)民窯瓷器(卷二)》p158圖版68,且與此相較,尺寸碩大,更為罕見。 LOT 156 清雍正 墨地粉彩皮球花開光大吉圖將軍罐 高:63.5 cm 來源:倫敦佳士得南肯辛頓,2019年9月19日,lot643 無底價 說明:拍品直口,溜肩弧腹,圈足內(nèi)挖,頸上置將軍帽式蓋,寶珠鈕,曲線流暢優(yōu)美。胎體細膩緊致,口、底施白釉處,可見釉面肥潤,糯細如玉,外壁以墨彩施地,綠彩繪纏枝藤蔓,翠若碧玉,開光內(nèi)繪有兩只公雞,林立于山石之上,又稱大吉大利圖。 墨地粉彩為異常罕見的品種,唯雍正朝略有燒造,其裝飾新奇別致,色彩搭配別具匠心,花卉配合卷葉,以及墨地粉彩的色彩搭配,具有濃厚的西洋氣息,尤其卷草花葉之形態(tài)與巴洛克風格十分相近,與清宮傳統(tǒng)彩瓷裝飾風格大相徑庭,應為雍正時期西洋之風漸行的反映。 墨地粉彩燒造難度頗大,存世少見,尤為可貴,雍正時期同類紋飾多見盤類,立件器形尤為罕矣。 LOT 159 清康熙 豆青暗刻纏枝蓮紋筆筒 直徑:18.3 cm 來源:1.紐約蘇富比,2012年9月24日,Lot148 2.布魯克·艾斯托 舊藏 估價:50000-80000 說明:拍品直口,腰間微微一束,玉璧底,胎質(zhì)細密堅韌,厚重墩實,外壁通體施豆青釉,釉面晶瑩潤澤,溫潤如玉,色淺若湖水,光華內(nèi)斂,翼纏枝蓮為紋飾,通景式暗刻,紋飾微突,緊密有序,線條優(yōu)美流暢,此時期的青釉瓷,釉色勻凈,色澤純正,呈色穩(wěn)定,胎體堅密。修胎考究,傳世品有以纏枝蓮和螭龍紋較為典型,此即為一例。 LOT 160 清康熙 青花通景人物圖鳳尾尊 高:42.5cm 直徑:16.7cm 來源:1.Eugene.O.Perkins舊藏 2.英國東方陶瓷學會展覽,1954年,編號280 3.香港蘇富比,1990年5月15日,lot114 4.臺灣私人舊藏 5.北京匡時,2017年12月3日,lot2958 估價:280000-350000 說明:此器造型規(guī)整,敞口外侈,長束頸,豐肩鼓腹,高足外撇,修胎精細。鳳尾尊口沿外撇,弧度大于花觚,器型更加秀美。外壁以青花描繪紋飾,發(fā)色青翠亮麗,純凈濃艷,有“翠毛藍”水準。整器通景式構(gòu)圖,繪山水行舟,漁樵耕讀及高仕人物,筆法精妙,非一般匠人所能。全器造型端莊,畫意豐富,布局得當,人物繪畫生動,青花色澤青翠艷麗,富層次感。且畫面清新,布局疏朗,自然流暢,意境清幽,畫風蕭淡,文人氣息濃厚,格調(diào)清雅。 LOT 161 清順治 青花麒麟紋盤 直徑:34.3cm 款識:“玉堂佳器”青花楷書款 來源:倫敦邦瀚斯,2012年11月8日,lot33 估價:50000-80000 說明:盤敞口,口沿施醬釉,弧壁,圈足,足內(nèi)有青花雙圈玉堂佳器四字篆書款。外壁光素無紋,盤里青花繪一只碩大麒麟,身后繪蕉葉,四周繪洞石,花草紋。麒麟為傳說中的仁獸,是所謂的“四靈”之一,雖然形象兇猛,但人們以麒麟喻仁厚賢德,為中國吉祥物,在順治青花瓷器中應用十分廣泛,常常與蕉葉組合描繪,此盤白釉泛青,胎體厚重,為典型順治朝特征??蓞㈤啞豆蕦m博物院藏清代瓷器類選第一卷——清順治康熙朝青花瓷》p45,圖版20。 LOT 162 清初期 青花人物故事圖長頸瓶 高:37cm 來源:邦瀚斯倫敦,2012年11月8日,lot36 估價:60000-80000 說明:拍品撇口,粗長頸,鼓腹部,圈足,形制挺拔俊麗,胎骨堅實,釉質(zhì)瑩潤。整器外壁以青花為飾,頸部繪郁金香,肩部繞一道卷草紋,山水,魚鱗狀的草地與如同漂浮半空的遠山極具時代特征。紋飾布局飽滿,人物描繪生動,青花發(fā)色純正,點染濃淡相宜,為崇禎青花佳器。 LOT 163 明崇禎 青花人物故事筒瓶 高:47cm 口徑:13.5cm 估價:80000-120000 說明:拍品筒瓶是崇禎時期的典型器形,此件青花人物故事圖筒瓶,呈直筒形,造型挺拔俊秀,唇口束頸、直腹下斂、底足平實,口沿及脛部暗刻紋飾,這些均為崇禎時期的標準形制。晚明時期時局動蕩,此種造型也寓有“天下一統(tǒng)”的良好祝愿。此拍品通體施白釉,頸部飾長短相間的蕉葉紋一周,自口沿倒垂而下,頸部及足脛處均暗刻兩組雙弦紋為飾,瓶腹通景繪人物故事圖,庭院洞石間樹林蕉葉,祥云繚繞,布局層次清晰,舒密得當,人物繪畫生動傳神,高超嫻熟的繪畫技巧將人物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衣褶折疊錯落之處尤見功力。 參閱:1.錢振宗著,《清代瓷器賞鑒》,上??茖W技術(shù)出版社,2005年,圖版007 2.上海博物館藏:明崇禎 青花山水人物圖瓶 LOT 168 元 青花蓮池鴛鴦玉壺春瓶 高:25cm 寬:14.5cm 估價:180000-250000 說明:元青花玉壺春瓶是元代盛行的器形,基本沿襲宋代制式,但較宋代顯得厚重飽滿。本品造型秀美挺拔,曲線變化流暢,通體以青花繪就,自下而上,從外足墻到內(nèi)口沿,共有八層紋飾,盡顯元青花瓷器紋飾繁密,層次豐富的時代特色。該器物撇口、細長頸、廣圓腹、圈足。頸部為蕉葉紋及如意紋,腹部主題紋飾為蓮池鴛鴦圖,足壁是如意紋。青花色調(diào)淡雅,圖案豐富,主次分明。胎細白,釉汁滋潤,白中微閃青,瑩潤透亮,但也有青花瓷偏白或偏青。元代中早期(延佑期)的瓶、罐之類青花瓷施透明的青白釉,撫摸釉面似糯米,油性十足,發(fā)色不穩(wěn)定,青花色澤暈散,感反映元代景德鎮(zhèn)制瓷工藝水平,現(xiàn)存十分稀少珍貴。 LOT 175 清 窯變紅釉貫耳尊 高:26cm 款識:“雍正年制”四字篆書款 估價:200000-250000 說明:瓶為圓身,直口微敞,下腹略鼓,高圈足外撇,頸部兩側(cè)飾貫耳。器物頸部有突起的弦紋作為裝飾,造型典雅端莊,古韻天成。此貫耳瓶造型是仿商周宮廷青銅器中的娛樂之器—投壺。宋代以后,貫耳瓶的造型被借鑒到官窯瓷器上,此后一直沿用至清代。此瓶形制極佳,釉色極俊,陳設于書案可作花道,插入仙靈可托萬千之美。撫觸于掌中怡人清心,游蕩神情可歸自然之門。 LOT 179 清乾隆 文物店舊藏宜均輔首耳方尊 高:31.5cm 口徑:9.9cm 帶座高:36.5cm 來源:國營文物商店舊藏 估價:50000-80000 說明:此器型仿西漢青銅彝尊形制。長方形截面,器腹弧形鼓出,向上漸收至頸,頸部兩側(cè)各飾一對輔首雙耳,底承臺座略外撇,底座兩側(cè)模狀青銅原器;通體罩淡青釉,釉面滋潤,密布不規(guī)則的淺色開片;底足刷深褐色鐵水以仿宋官窯器,左右飾以鋪首銜環(huán)。器型細巧玲瓏,色形俱稱,工藝精致。本身以三代銅器中的蓋、尊、壺等造型的器物,形狀皆有章可尋,典出有制,釉色淺淡樸素。氣氛莊嚴肅靜,古雅厚重,于歷代瓷器中追本溯源具屬陶瓷重器。其型制必有承傳,其色釉亦沉穩(wěn)古樸,帶紫檀底座,上刻如意云頭,與器型相得益彰。帶紫檀蘇雕木底座。 LOT 188 清乾隆 豆青釉鼓釘罐 高:16.7cm 直徑:15.5cm 來源: 1、北京市文物公司舊藏; 2、北京翰海,2007年6月25日,編號2556; 3、北京翰海,2012年12月9日,編號3534。 估價:280000-350000 說明:鼓釘罐始創(chuàng)于雍正時期,此后成為清代官窯的傳統(tǒng)產(chǎn)品,流行于雍正至道光時期,以乾隆作品最具代表性。此式罐于初創(chuàng)時有蓋,后世作品不再帶蓋。 本品外形似鼓,也像古代坐具繡墩,罐身上下各飾一周突起乳釘紋,兩側(cè)堆貼鋪首銜環(huán)。器身滿施豆青釉,潤澤雅致。既有使用價值,又具有很好的裝飾效果,甚得人喜愛。底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北京故宮博物院和南京博物院均藏有同類器,可供比較參考。 參閱:《孫瀛洲的陶瓷世界》頁269,圖167,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 《宮廷珍藏——中國清代官窯瓷器》頁344,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 LOT 191 清雍正 檸檬黃海棠形小杯 高:5cm 寬:5cm 估價:60000-80000 說明:此檸檬黃海棠杯造型精巧,內(nèi)底白釉,清透滋潤;外施黃釉,細膩均勻,釉色清朗明快,溫潤雅致,十分可人。底足施白釉,寫有“雍正年制”四字青花篆書款。雍正御窯中,單色釉以勻凈、不事雕琢之美聞名,檸檬黃釉即始創(chuàng)于雍正年間,而早在康熙時期,內(nèi)務府琺瑯作就已使用從西洋引進的銻黃作為琺瑯彩瓷器的彩料和色地,由于這種黃釉的顏色比傳統(tǒng)澆黃釉更為淺淡幽雅,故又稱為“淡黃釉”,清代文獻稱之為“西洋黃”、“洋黃”,是以氧化銻為主要呈色劑的低溫色釉。 雍正十三年唐英撰《陶成紀事》記載了“歲例供御”的五十七種彩、釉,其中的“西洋黃色器皿”所指便是檸檬黃釉。海棠式器物始于唐代,盛于宋代,瓷器常于宋代汝,官,鈞,哥等御用窯口中常見,以盆,瓶,杯為主,樣式精美。蘇軾有詩以海棠為名,曰“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蒙月轉(zhuǎn)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黃庭堅,陸游等亦有以海棠為名賦詩,可見宋人對海棠之喜愛。 LOT 193 明嘉靖 黃釉爵杯 高:7.3cm 長:9cm 寬:5.2cm 款識:“大明嘉靖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 估價:300000-500000 說明:黃釉瓷器是諸多顏色釉瓷器的品種之一?!包S”“皇”同音,故在中國古代的很多朝代將黃視為至尊之色。早在《周易》中就有關(guān)于黃色為吉利之色的記載,如“黃裳,元吉”?!稘h書》也說:“黃色,中之色,君之服也?!弊运逄埔院螅S色即成為皇帝的御用色,黃釉瓷器亦從諸多單色釉瓷器中脫穎而出,成為皇室的御用瓷器,而且明清兩朝只供宮廷使用。明清宮廷禮儀檔案中均有“天子用爵,群臣飲盞”之禮制。此品造型仿自商周青銅“爵”爵之造型,杯體似元寶,口沿前后兩側(cè)為弧形長流,深杯體,左右兩側(cè)各有立柱耳,腹部一邊有方形把手,便于手持飲之。此爵杯通體黃釉,釉色瑩潤肥腴,古拙之中又見新意,具有明代皇家風格。底部有“大明嘉靖年制”楷書款。同時期黃釉藏品可參考故宮博物院藏明嘉靖黃釉暗劃龍紋高足碗及明嘉靖黃釉僧帽壺。 LOT 195 清乾隆 古銅彩三聯(lián)葫蘆瓶 高:21cm 估價:500000-800000 說明:此瓶外形為葫蘆瓶呈三連形狀,口分三孔,整體造型就像三件葫蘆剖面的連瓶,瓶底足部呈三瓣花型。此瓶通體遍施古銅彩,以沉著無光的色釉為底,在暗綠底色中閃爍著黃色斑點,又有鐵銹色斑,充分顯現(xiàn)出古樸典雅的特色。器底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款。此瓶制作考究,器型優(yōu)美,靜穆之中透出高貴典雅之氣,達到了師古而不泥古的藝術(shù)追求。葫蘆瓶名與“福祿”諧音,且器型像“吉”字,故有“大吉大利”之意,此物是在傳統(tǒng)花器一孔瓶基礎上的創(chuàng)新。傳統(tǒng)花器無論大小,皆得一口,插入數(shù)枝,深得清疏之妙,而多孔花器則是集采百花匯于一處,花團錦簇,繽紛多彩,取其春意之妍美,尤宜殿堂之內(nèi)裝飾。 三聯(lián)葫蘆瓶是清中期官窯的典型器,雍乾二帝秉承宋明花道,皆好瓶花之藝,其中花器當為瓶花之首要,其式樣異常豐富,既繼承傳統(tǒng)經(jīng)典式樣,又有創(chuàng)新發(fā)明,當中多孔花瓶即是一例。目前所見清宮遺存對二帝日常生活的繪畫多能反映其此番愛好。其中花器當為瓶花之首要,其式樣異常豐富,既繼承傳統(tǒng)經(jīng)典式樣,又有創(chuàng)新發(fā)明,它作為花器之記錄,在清雍正七年正月《內(nèi)務府活計檔·木作》記載:「葫蘆式三管花插…(用漆座木匣盛裝)」一事,直接說明了三聯(lián)葫蘆瓶作為花器的功能。 參閱:1.陳玉秀主編,《瓶盆風華——明清花器特展》,中國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出版,2014年11月,頁140-145。 2.鐵源、溪明編著,《清代官窯瓷器史-肆》,中國畫報出版社出版,2012年12月,頁999。 LOT 197 清康熙 茄皮紫釉碗 高:5.8cm 直徑:10.4cm 款識:“大清康熙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 來源:1.伊勢彥信舊藏; 2.國營文物公司舊藏 3.北京大羿,2020年8月16日秋季拍賣會,lot2。 著錄:《瓷華明彩》,五島美術(shù)館,2015年,編號45。 估價:280000-350000 說明:本品直口,弧腹,圈足,體略呈墩式。以茄皮紫釉為施,色澤艷麗而獨特,因釉層流動而略顯濃淡層次,頗有意趣,底足施糯米白釉,胎體輕盈,造型規(guī)整,底以青花書“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二行楷書款。 遵循康窯一貫風格古樸秀麗,實為珍貴難得的單色釉佳品。茄皮紫釉創(chuàng)燒于明代中期,清康熙時期甚為流行。茄皮紫系以錳為著色劑,在850度左右火候窯溫中燒成。其色紫中泛藍,釉質(zhì)肥厚光潤,釉色有深淺兩種,深者呈紫黑,淺者呈淡紫,以無裂紋者為上乘。茄皮紫釉燒制于弘治時期,嘉靖、萬歷時雖然都有茄皮紫釉品種,但造型不及弘治時規(guī)整。真正形成較為純正美麗的色澤則要至康雍年間,傳世品稀少,僅見小盤、小碗和小瓶等,造型均小巧秀麗,此即為一例。 LOT 211 清康熙 青花山水人物筆筒 高:16cm 估價:80000-120000 說明:此件筆筒器型規(guī)整,圓口,長直腹,形制規(guī)整,平底。胎體堅質(zhì)細糯,通體施釉平滑明潤。青花發(fā)色清雅秀麗,顏色濃淡層次分明,繪制工細,筆筒外壁飾有山水人物故事圖,遠山蒼翠,近樹蔥蘢,虬枝崢嶸。充分利用青花的不同色澤及濃淡,將山石之紋理、樹木繁茂之程度,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仿佛山水畫鋪展其上。獨具清初瓷繪之中少有的質(zhì)量。筆筒是文房用具之一,質(zhì)地有瓷、玉、銅、牙、竹等。瓷質(zhì)筆筒始見于三國兩晉時期,有青釉制品。清代康熙年間,政通人和,文化昌盛,瓷制筆筒的生產(chǎn)也達到了鼎盛時期,常見的裝飾題材有竹林七賢、文人雅士、攜琴訪友等人物畫面,此件筆筒無論人物的描繪,抑或景物的皴染,無一不體現(xiàn)著康熙青花瓷的獨特韻味,堪稱康熙晚期代表性作品。 LOT 224 清光緒 礬紅彩描金龍紋大盤 直徑:34cm 來源:朵云軒,2010年6月30日春拍,lot2201 估價:35000-50000 說明:敞口,弧壁,圈足。內(nèi)口沿飾一圈金彩弦紋,內(nèi)心繪二龍戲珠,外壁繪兩條同向趕珠龍,均以礬紅彩繪就。本品于光緒朝大量燒制,宣統(tǒng)朝亦有所見,多為傳辦而造,如光緒二十年曾為慈禧太后六十萬壽傳辦的1200件各式賞用瓶、碗、盤、碟、盅中,就有100件此類“白地紅云龍足尺大盤”。 參閱:1.《晚清官窯瓷器?關(guān)氏所藏》,國立歷史博物館,臺北,1985年,頁116,圖115。 2.錢振宗編著,《清代瓷器賞鑒》,上海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05年,頁280,圖371。 LOT 232 清 瓷雕碩果累累擺件 長::40cm 估價:250000-350000 說明:象生瓷塑瓜果擺件乃按照真實比例雕制而成。胎體細薄,刻畫極其精湛,折枝樹干彎曲協(xié)調(diào)枝葉微卷著色適巧,結(jié)連果實數(shù)枚,以胭脂水釉調(diào)配描果實為紅,幾可亂真,超然展現(xiàn)了乾隆朝,供御陶人細膩和巧思,著實令人嘆為觀呼。陳瀏在《陶雅》中盛贊其“前無古人,后無來者,鮮嬌奪目,工致殊常?!贝思榍∧觊g的象生瓷,多由唐英在景德鎮(zhèn)御窯廠燒制而后進貢給宮廷,是貢品,多不署款。制品寫實,精美絕倫,傳世至今極為珍罕,收藏價值甚高。 LOT 233 清乾隆 洋彩仿生石榴形洗 長:24cm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估價:600000-800000 說明:此乃乾隆文房佳器。巧將象生石榴瓷與文房水洗結(jié)合起來,半刨開肥碩石榴,腹部作堂,內(nèi)壁施檸檬黃釉,外壁及底部施粉紅彩色,用筆點綴出紅斑,以達到逼真效果。底部中央紅彩書“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書款。水洗外壁一側(cè)露出石榴飽滿顆粒果肉,側(cè)邊并蒂一小石榴,觀之垂涎欲滴。石榴在我國是一種吉祥的象征,其籽粒多而豐滿,因此象征多子多福,是清代常用的吉祥紋飾。整件作品寓意美好、吉祥。是不可多得的文房精品。 乾隆時期瓷器形式多樣,因燒制瓷器技術(shù)水準發(fā)展至頂峰,能制造各式瓷器,像生瓷正是其中一種,工藝精湛者能塑得瓷器逼真生動,尤其以唐英任職御窯廠督陶官之際,所成品無不精美,這類又為貢瓷是乾隆皇帝的“文玩”,亦是玩具。此種頗得皇帝欣賞,故不少文房小件的器具亦燒制成像生瓷器樣式,成為清代瓷器中的瑰麗之花。 LOT 253 明萬歷 青花五彩荷塘鴛鴦圖蒜頭瓶 高:46cm 寬:25cm 款識:“大明萬歷年制”六字楷書款 估價:180000-250000 參閱:故宮博物院藏,明萬歷 ·五彩魚藻圖蒜頭瓶 LOT 259 明 龍泉窯大明宣德龍泉款 三友盤(一對) 高:4cm 直徑:15.7cm 款識:“大明宣德龍泉”六字雙行楷書款 估價:250000-350000 拍賣場次及時間安排 7月23日舉槌 10:00 賞心樂事——茗飲潮玩專場 12:00 敬觀——無底價專場 13:30 錦色——瓷器專場 15:30 不器——中國古代器物 19:00 益章——中國書畫 參拍請點擊下方小程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