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深夜,深山。一個中年書生嘆了口氣,吹熄搖曳不定的燭火。一瞬間他被黑暗吞沒。 他開始回憶一生的過往,有精彩,有疼痛,也有不甘。古有大鵬鳥,乘風上九霄。他卻一直沒遇到那樣的風。只能隨波逐流,甚至大起大落。28歲之前,他的人生,一飛沖天。28歲后,他的命運,像在速降。……不管順境逆境,他都很重視自己的精神世界。他的藝名,一個比一個有意境。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這似乎來自雙魚座的糾結。 想入世又想出世,想外露又內斂。 他還是個虔誠的佛教徒,擅長山水畫和仕女圖。 其代表作,就是一首首美輪美奐的詩——《落霞孤鶩圖》《杏花茅屋圖》《春山伴侶圖》《秋風紈扇圖》。 與歷史上其他著名畫作相比,你會從他作品里感受到一種蝕骨的孤獨。 柔軟雋秀,充滿禪意。 這都跟他的命運相關。 他不是沒有奮斗過,可是后來只得退居山林,成了一枚宅男。 個人認為,中國隱士排名榜的最前列,除了陶淵明、陶弘景和竹林七賢,還應該有唐伯虎的名字。 必須的。 2 蘇州人唐伯虎,原名唐寅。 據(jù)說名字的由來,是因為他和“寅”很有緣分——寅年寅月寅日寅時出生,所以連字都叫伯虎(十二生肖中虎與寅對應)。 但唐寅其實只是在寅年出生。 唐寅的先祖唐儉曾經(jīng)跟隨李淵起兵反隋,后來受封“莒國公”,也因此,唐寅自稱“魯國唐生”。 唐寅明顯是在提醒自己,祖上曾經(jīng)牛叉過。 到唐寅爺爺唐泰那一代,也還是可以的。 唐泰曾出任兵部車駕主事,雖然是后勤崗位,車隊隊長,卻經(jīng)常有機會見到領導。 可惜在土木堡之變中,唐隊長領了盒飯,成了烈士。 老唐家從此就開始走下坡路,唐寅的老爹唐廣德,已經(jīng)落魄成小酒館的老板。 可是公元1470年出生的唐寅,讓老唐家看到了重振門楣的希望。 因為這小孩博聞強識、過目不忘,對于學習過的東西,稍加瀏覽就能牢牢記住。 這無疑是個天才兒童,尤其有繪畫天賦。 唐老爹一看自己的兒子這么有才,就讓唐伯虎拜沈周為師。 這個沈周不是一般人,他是當時吳門畫派的開創(chuàng)者,比唐寅大整整43歲。 吳門畫派是中國明代中期的繪畫派別,亦稱'吳派'。因蘇州為古吳都城,有吳門之謂,而其主要代表人物如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張宏等名家,均屬吳郡(今蘇州)人。 在名師指點下,唐伯虎很快取得飛速進步,為此后的藝術人生打下了堅強基礎。 3 更令人驚奇的是,雖然唐寅只學習了繪畫,但在詩歌方面,也是無師自通。 有一次,客人來訪,父親拿出甜瓜和炒豆招待,他侍立一旁。 客人見他乖巧,出聯(lián)試他:“炒豆燃開,拋下一雙金龜甲”,小唐寅隨口應道:“甜瓜切破,分成兩片玉玻璃”。 不光天賦奇高,少年唐伯虎還是一把社交好手。 年紀輕輕,他就認識了三個牛人:大他9歲的祝枝山,與他同歲的文征明,以及張靈。 張靈是唐伯虎的鄰居兼同學,兩人性格相近、脾氣相投。他曾經(jīng)寫詩:“勝跡天成說虎丘,可中亭畔足酣游。吟詩豈讓生公法,頑石如何不點頭”。因為受唐伯虎的影響,他的繪畫水平也不錯。 未來的所謂江南四才子、吳中四子,早在少年時代就已經(jīng)組了CP。 公元1485年,15歲的唐寅以第一名的成績錄取為蘇州府府學附生。 用好友祝枝山的話說:“童髫中科第一,四海驚稱之?!?/strong> 時間來到1488年,剛剛成年的唐寅又成了家——媳婦姓徐。不久,徐妹妹生了一個小唐伯虎。 學業(yè)有成,家庭甜蜜,有點雙豐收的味道。 如果人生這樣發(fā)展下去,唐伯虎可以躺平享受人生。 可是,公元1494年,老唐家畫風突變:這看起來毫無特點的一年,唐老爹、唐媽媽、小唐伯虎,以及徐妹妹全都撒手人寰。 24歲的年紀,唐寅卻已經(jīng)飽嘗了人世最悲痛的別離。 他的白發(fā)明顯多起來了。 他的心有多疼,從下面這首詩里可見一斑。 《白發(fā)詩》 “清明攬明鏡,元首有華然。 愴然百感興,雨泣忽成悲。 憂思固逾度,榮衛(wèi)豈及哀? 夭壽不疑天,功名須壯時?!?/strong> 4 在親人相繼離世這最悲苦的歲月里,幸好還有朋友的慰藉,祝枝山給他指了一條陽關道——科考。 科考這條路,確實是專為唐伯虎這種學霸設計的。 人生的無邊黑暗中,唐寅又尋到了一絲光亮。 公元1497年,唐寅開始了自己的科考生涯——錄考(相當于今天的中考),而陪他一起首秀的還有好友張靈。 作為吳中四才子之一,張靈的性格和才華一樣張狂放蕩,考試期間,居然約唐寅去煙花柳巷。 本來以唐寅的天賦,科考是小菜一碟,可是他去“紅燈區(qū)”的傳聞,卻惹惱了考官方志。 方志一怒之下,本想徹底廢除唐寅考試的資格,關鍵時刻,蘇州知府曹鳳站出來說話了。 唐寅勉強名列金榜的最后一名。 這一年,唐寅27歲。 不過學霸終究是學霸,那怕入學成績最后一名,期末考也會驚掉一群人的下巴。 在第二年的鄉(xiāng)試中,唐寅寫出了一篇贏得滿堂彩的滿分作文,高中解元(多個省份聯(lián)考的第一名)。 他的生活似乎再一次充滿希望,唐寅在日記中寫道,“三策舉揚非古賦,上天何以得吹噓?” 對于唐伯虎的自負,好友文征明勸他“悠著點”,但此刻雞血在身的唐伯虎不但不領情,還故意冷落文征明。 唐寅不信命,高中解元的成功,似乎預示著他還可以和命運搏一把。 但命運隨即開了個玩笑,讓唐寅知道,命運之手不可抗拒! 5 公元1499年,躊躇滿志的唐伯虎,與徐經(jīng)等人一起前去參加會試,就在這次考試時,發(fā)生了大明王朝的一宗大案——弘治春闈案。 唐伯虎與徐經(jīng)偶然結識,進京赴考期間,他們都投拜在當時的學術大咖——程敏政門下學習。 這在當年原本是非常正常的現(xiàn)象,可巧合的是,當年主持科考的也正是程敏政。 而更巧合的是,程敏政這一年出的考題非常冷門,搞得一大群死讀書的考生無從動筆。 這一切原本也都沒什么,可偏偏,唐伯虎與徐經(jīng)倆人太高調,一個說“可中大魁”,另一個則說“可中狀元”。 把所有的前因后果聯(lián)系起來,落榜的眾考生立刻炸鍋了,輿論一致認為這其中一定有貓膩。 后來,經(jīng)調查核實,雖然認為科考作弊的證據(jù)不足,但為了平息輿論,主考官程敏政被迫提前退休,唐伯虎和徐經(jīng)則被開除學籍。 怎一個慘字了得。 若干年后,徐經(jīng)有一個非常知名的后人,名叫徐霞客,譜寫了一段旅游界的經(jīng)典傳奇,這是后話。 經(jīng)過這場變故,唐伯虎變了,他的張狂恣肆不見了,開始充滿了對命運的敬畏或恐懼。 即便朝廷“大度”,讓他到浙江做個小官,他也避之唯恐不及,干脆辭職回家。 可推開家門,他看到的是一副冷臉:續(xù)娶的媳婦,滿以為唐寅會高中狀元、榮歸故里,結果卻兩手空空。 這落差,直接導致夫妻反目,家庭解散。 他寫道,“世間多少無情者,枕席深情比葉輕?!?/span> 公元1500年后,命運又一次把唐伯虎摁在地上使勁摩擦。 才子擋不住,大病一場。 6 灰心喪志的唐寅,開始穿行于煙花柳巷,并創(chuàng)作了很多與享樂和女色相關的繪畫作品。 典型如《李端端圖》《孟蜀官姑圖》《仕女圖》等,其中《李端端圖》據(jù)說就是“唐伯虎點秋香”的原型。 其實在深山中,他無數(shù)次點過蚊香,但肯定沒點過秋香。 他曾出走山林,以為湖光山色能治好命運的創(chuàng)傷,但旅途勞頓卻反而令他一病不起。 唐寅這一病,引來文征明等好友的關懷,但可惜,此時的他對一切似乎都失去了興趣。 在《與文徵明書》中,他甚至責怪文征明:你們這幫人,到現(xiàn)在還給我灌雞湯。 面對無常命運,唐寅低頭認輸了:他的眼眸逐漸失去熱切,生活幾乎只剩下畫畫、喝酒、看桃花。 如果說他的人生還有什么喜色,那就是35歲的唐寅又續(xù)娶了第三任妻子——沈九娘。 溫柔賢淑的沈姑娘成了他人生中為數(shù)不多的暖色,不但照亮了唐寅的內心,還為他生下一個女兒。 有了妻子、女兒,順帶著自己的字畫也賣了點錢,唐寅的人生終于有了轉機。 公元1507年,37歲的唐寅終于實現(xiàn)了自己的一個小目標——建桃花別墅。 后世廣為流傳的《桃花庵歌》便創(chuàng)作于這一時期:“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酒醒只來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span> 這種人生的小確幸,對于唐寅來說是何其難得。 可貴,有妻、有女、有桃花,唐寅很知足。 7 可命運就是看不慣唐寅的知足。 1512年,37歲的沈九娘因為操勞過度離開了人世,這使唐伯虎痛徹心扉。 從此他再也沒有娶妻,而是皈依佛門,法號“六如居土”。 沒有了桃花下的美人,桃花似乎也失去了顏色。 為了活下來,他還裝過瘋。 那是正德四年,也就是四十歲的時候,他被寧王招至麾下。 本以為中年得志,哪知道寧王是要謀反,在哪個朝代都是找死。 為了麻痹寧王,他裝瘋甚至裸奔,一個文人,完全沒了尊嚴。 但畢竟,殘暴的寧王放了他。 活下來還是第一位的。 在他之后的人生中,只能以出賣字畫、為人寫墓志銘聊以度日,在半醉半醒間,蹉跎人生歲月。 對人世,他似乎沒有一絲眷戀,活著或死去,對他而言,早無分別。 唐伯虎這一生,每當生活略有起色,命運就會狠狠地一掌拍下,使他跌落塵埃。 就像古希臘神話里,一次次推石頭上山的西緒弗斯。 公元1523年,唐伯虎在寒風瑟瑟中離開了人世。 臨終前,他留下一首《絕筆詩》:“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也何妨。陽間地府俱相似,只當飄流在異鄉(xiāng)。” 既然無法選擇,那就在天地間留下一個孤獨而灑脫的背影。 ********************* |
|
來自: 齊一攝現(xiàn)美 > 《音影畫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