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在青竹中醫(yī)六經(jīng)方證學(xué)習(xí)班的答疑。 答疑人:馬培鋒 整理人:青竹中醫(yī)——檸檬 校對人:馬培鋒 馬老師答:大家晚上好,開始答疑。今天晚上提問比較多,我先回答第一個問題。這個能提這個問題的學(xué)員一定是很認(rèn)真的對兩個方證進行了學(xué)習(xí)。答這個問題,其實大家如果把這個桂枝加黃芪湯方證,學(xué)的非常明白的時候,它是治療一個黃汗的這個方子。但是這個方子,它是在桂枝湯的基礎(chǔ)上加了黃芪這一味藥,如果用胡馮經(jīng)方醫(yī)學(xué)體系的簡單理論去解讀的話,那就是在太陽病表陽證桂枝湯證的基礎(chǔ)上,其表進一步虛了,然后就可以用這個方子就行了。 首先我們要知道黃汗他被張仲景錄在了水氣病篇啊,張仲景說,“病有風(fēng)水、皮水、正水、石水、黃汗五種”,它們都是水氣病一類的病,大家要樹立這個信念。那么,什么是水氣病?凡是跟水液代謝相關(guān)的(就是水氣病)。那么跟水液代謝相關(guān)的,能看得見的,在表的,可能就是汗出異常了,不是出汗多就是不出汗,那么黃汗只是出的汗的顏色有改變而已。②好了,我們首先明確黃汗是水氣病類的一種。 第二個就回到今天問的這個問題,其實桂枝加黃芪湯,這個方子不只出現(xiàn)在了水氣病篇,張仲景在他的這個治療黃疸病篇也提到了桂枝加黃芪湯,他當(dāng)時是這么描述的?。褐T病黃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脈浮,當(dāng)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黃芪湯主之,就要用這個桂枝加黃芪湯。這段兒大家要仔細的認(rèn)真的去學(xué)習(xí),我們一般說的黃疸都是皮膚發(fā)黃,一般都是有濕,要么是寒濕,要么是濕熱,不管是哪一種都得利小便,所以前半段兒就是這個意思。后半段兒引出了桂枝加黃芪湯,他說的是“假令脈浮者,桂枝加黃芪湯主之”,這個地方大有鑒別診斷的意味,并不是說這個桂枝加黃芪湯可以治療這種濕熱(或寒濕)型的黃疸,不是的,而是說這種跟黃疸需要鑒別的,一種身體可能出汗,出的汗還是黃汗,它們需要鑒別的,所以這個脈浮,給我們提示了一個重要的信息,就是桂枝加黃芪湯是治療表證的,記住這個脈浮更多的是一個病機學(xué)的認(rèn)識,并不見得是號脈號出了浮脈,這一點一定要注意。好了,把這一點搞明白了,我們就知道桂枝加黃芪湯治療的是表陽證、虛證、出黃汗這么一種情況。 那么桂枝黃芪芍藥苦酒湯就會非常的簡單了,它也是出黃汗,但是大家看看方證條文,病人汗出的很多,而且有口渴,這是張仲景明確有描述的。首先:汗出在體表,跟這個水液代謝相關(guān)的,所以它列到水氣病篇;第二個:口渴一定是津液有所損傷了,津液損傷的多了,是里熱為證的一個反應(yīng)了,所以它的脈是沉的,沉是主里的,把渴和脈沉結(jié)合到一塊兒看,就是有里熱。 緊接著,我們還要從臨床實踐,或者從張仲景的藥物的用量、用法、服藥后的癥狀反應(yīng),去給大家解讀學(xué)習(xí)。首先桂枝加黃芪湯說的很明確,而且黃芪加的量比較少啊,如果沒記錯的話,應(yīng)該是三兩(后來查書是二兩),它主要的作用和桂枝湯的服法是一樣的啊,喝了以后取汗的(備注:仲景原文——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溫服一升,須臾飲熱稀粥一升余,以助藥力,溫服取微汗;若不汗,更?。野l(fā)汗的方法和桂枝湯基本相同,需要溫服、喝熱粥,那么發(fā)汗的方法就是治療表證的。發(fā)汗的方法就是治療表證,也就是說,我們的分析和張仲景的服藥反應(yīng)是一致的,那么桂枝加黃芪湯治療的是表證;而黃芪芍藥桂枝苦酒湯,他就不一樣了,它是什么?它用的是五兩黃芪,黃芪的量明顯的大了,黃芪干嘛用,除了去黃以外,它還有實表的作用,就是讓表少出汗的作用。治療表虛的作用,這是第一點;第二點,這個方子里面將生姜甘草大棗,這種健胃增津液,性質(zhì)偏溫的藥物全去掉了,那么它不要通過強胃氣發(fā)汗解表,所以它不是一個解表劑;第三個本方應(yīng)用了米醋和水一塊兒煎藥(備注:仲景原文——上三味,以苦酒一升,水七升,相和,煮取三升。溫服一升,當(dāng)心煩,服至六七日乃解。若心煩不止者,以苦酒阻故也。)醋這個藥,大家都知道是酸斂的啊,酸斂的,它是有止渴的作用,它是治療里熱證的。所以我們總體分析病人的出汗啊,他這個黃汗他是有表的成分存在,但是它更有陽明里熱的成分存在,所以。這個黃芪芍藥桂枝苦酒湯,它就是太陽、陽明合病的方治,這是非常重要的點,另外大家一定要注意啊,吃了這個藥以后病人會發(fā)煩,為什么?他說的是苦酒它阻這個汗出,所以他會煩,所以我們也可以總體看到他的治療趨向,不利于發(fā)汗,以保津液(我常說,存津液于陽明,保胃氣于太陰,這是仲景書的最大法眼),而桂枝加黃芪湯是明確要求服藥后取汗,這是兩個最關(guān)鍵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