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基就是劉伯溫,和諸葛亮差不多的人物,很多民間故事中半人半神的人物。
李善長以前沒聽說過,聽明朝那些事兒才知道的一個人物。
一個是朱元璋的狗頭軍師,相當于參謀長;一個負責為朱元璋大軍提供糧草保障,相當于后勤部長和留守司令,都是朱元璋的股肱之臣,其實倆人很多事兒都尿不到一個壺里,有著很深的矛盾。
戰(zhàn)爭年代,到處狼煙,隨時拼命,一些矛盾不太突出,或者沒有顯現。
仗打完了,天下太平,論功行賞,君臣們閑了下來,就有功夫勾心斗角了。
朱元璋率一干人馬將蒙古人趕回草原大漠,建立了大明王朝之后,迅速形成了兩大對立政治集團,一個是淮西集團,一個是浙東集團,李善長和劉基分別是兩大集團的掌門人。
黨外無黨,帝王思想;黨內無派,千奇百怪。歷朝歷代,黨派之爭,都是正常政治生態(tài),很多時候,甚至得到了皇上的挑逗和縱容,他好坐山觀虎,漁翁得利。
問題是,在淮西集團和浙東集團的爭斗中,我們心目中的神仙一樣的劉伯溫竟然大部分時候處于下風,基本沒賺到什么便宜,沒斗過沒多少名氣的李善長。
認真梳理分析一下,劉基敗給李善長,可能有其必然性。
一是李善長是個大人物。雖然我們以前沒太聽說過李善長這個人,但對朱元璋來說,李善長是個很重要的人物,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打仗打得就是后勤保障,后勤這活兒,看起來不太重要,實際很重要,李善長就是負責這個費力不討好的工作,除此之外,李善長似乎還負責后方留守工作,及建國初期管理體系構建和建章立制等方面的工作,這些活兒,都是大明王朝的根基。
建立大明王朝之后,老朱同志論功行賞,李善長是六公爵之首,第一公爵,其余五個,徐達、常茂、李文忠、馮勝、鄧愈,那個不是渾身滴血的人物,能排在他們前面,肯定不是一般人物。
二是劉伯溫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重要。特別是對朱元璋來說,劉伯溫遠不如李善長重要。劉伯溫的長處在于計謀,或者說耍陰謀詭計,朱元璋本人就是個大軍事家,很多大的戰(zhàn)略策劃都是親自操刀,往往出奇制勝,別人的意見建議,都是些可參考可不參考的東西,包括劉基的意見建議。
對于劉基的足智多謀,有些東西,老朱同志很忌諱。
論功行賞的時候,劉基的爵位是伯爵,公侯伯子男,和李善長差兩級,并且人家老李是六公爵之首,他劉伯溫是伯爵中的最后一位;李善長年薪四千石,劉基的年薪才二百石,基本工資差二十倍呢。
我們眼里的劉伯溫,是神仙化了的劉伯溫,能神機妙算,呼風喚雨。
朱元璋眼里的劉伯溫,就是個參謀,可能連個長也沒有。
朱元璋眼里,劉基和李善長不是一個量級。
三是劉基和李善長斗,其實是在和朱元璋斗?;次骷瘓F說到底就是朱元璋的老班底,集團重要成員都是和老朱一起造反的老伙計,淮西集團真正的幕后老板是朱元璋,浙東集團自然斗不過淮西集團。
不僅僅是劉基,就是李善長,也是在和朱元璋斗。
和朱元璋斗,結果注定就是失敗和滅亡。
說到底,劉基的聰明,李善長的能干,和朱元璋相比,都不在一個層次。
在高水平老板手下干活,是機遇,更是挑戰(zhàn)。
老實做人,踏實做事。
太笨了沒出息。
太聰明了有危險。
另外,諸葛亮好像也沒干過曹操。
2021年7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