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線裝書承載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面對一本線裝書,吸引我們的除了其印刷的內容外,還有它那漂亮的載體。 其實線裝書的制作過程并不復雜,制作工具也十分簡單,經(jīng)由以下幾個步驟,就可以輕松完成。 第一步:裁紙 要根據(jù)雕版的尺寸決定線裝書的尺寸。一般來講,書頁的天頭和地腳的比例以3:2為宜,整冊書頁縱橫比為3:2的書籍看起來會特別美觀大方。 當然具體尺寸可根據(jù)自己的喜好而定。需要強調的是,要注意宣紙紙張的簾紋,一 般來講,細密簾紋橫向為正,裁紙時要避免弄反方向。 第二步:刷印 刷印時要注意紙張的簾紋方向。所有版面刷印完,按照順序擺放好待用。 第三步:折頁 將刷印完畢的書頁沿版心中央反折,字跡在外。按照頁碼大號在下、小號在上的順序放置,書頁上下各加兩頁護頁。 第四步:齊欄 一冊書所有的書頁折好后要進行齊欄。齊的是下欄口,齊完后的欄口豎著看要成一條線,且書口縱面平整。 這一步是一本線裝書裝訂成功的關鍵。齊好欄口的書芯放置在壓書機里壓平,時間約一天即可。 第五步:訂捻 訂捻前要重新檢查一下欄口是否對齊,書口縱面是否平整,否則要重新調整。所謂訂捻,作用是將書芯固定,方法是用皮紙搓成捻訂在書背上。 位置是成書書背的三分之一處,且在書背與線中央。紙捻有紙釘、馬蹄捻之分。一般小開本選用紙釘即可。 第六步:上皮 書皮紙亦為人工宣紙,多用仿古色和瓷青色兩種,后背托一層宣紙。裁剪書皮紙時,其四周要略大于書芯,并確保方向同書頁方向一致。 然后沿著書口內折約1厘米,用略厚的淀粉糨糊粘住(書背處點漿在紙捻處),固定書皮即可。 第七步:裁書芯 按照既定的成書尺寸裁書,標準是三縱面平滑。 第八步:打眼縫線 古籍多為四眼線裝,眼孔打在何處也是有講究的,標準就是務必要美觀。 打眼有一個很好用的方法,來源于中山大學圖書館古籍修復的老師們的長期工作經(jīng)驗的總結:找兩條紙條,分別與書的縱長、橫長等長。 在縱長的 三十二分之三處畫線,在橫長的十二分之一處畫線。縱長條置于書背縱長處,橫長條置于書籍天頭或地腳的橫長處,兩條線的交會點即是古籍要打眼的地方,由此可以得出第一個書眼的位置。 有了第一個書眼,其余三眼的位置就很好找了,方法如下:在縱紙條對折第一個書眼處扎眼,即是第二個眼的位置;將縱紙條末端對齊縱條中線,并在書眼的位置處再扎眼,然后將整個縱紙條打開,即可得出中間兩眼的打眼位置。 但是,如果是開本過小的古籍,這種方法就不適用了,需要略微調整。書眼打好后,按書眼的順序穿針引線,完成縫線即可。 第九步:貼書簽 書簽的位置要靠著古籍封皮的左上角,長度不宜超過古籍縱長的三分之二,寬度約為古籍橫長的五分之一。 具體數(shù)值可根據(jù)書籍的實際尺寸進行調整,目的是保持美觀大方。 經(jīng)過以上9個步驟,一本線裝書就做好了。大家如果喜歡古籍線裝書的裝幀樣式,不妨去找些白色或素色的宣紙來嘗試著做一本線裝白頁本子,可以用來記筆記或日記。 白頁本子做起來相對簡單,因為省掉了刷印和齊欄步驟,直接完成其他7個步驟就可以了。 知中ZHICHINA新書上市 |
|
來自: 真友書屋 > 《閱讀 藏書 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