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7 07:21 2009年,重慶交通大學教授易志堅成功研發(fā)了一種力學約束材料,它可以使沙子顆粒之間產生持久的約束力。在沙地上使用之后,沙地產生了跟土壤相似的保水保營養(yǎng)的能力。 2017年,研究團隊在烏蘭布和用新材料改造了4000畝沙漠,栽上非常耐旱的植被,沒想到兩個多月時間就長得郁郁蔥蔥。 當高粱、辣椒、番茄、蘿卜,甚至西瓜被種下去之后,奇跡出現了。所有種植的糧食和蔬菜,不但全部存活,而且產量驚人。2019年,全國高粱平均畝產324公斤,但在這里竟然達到了789公斤。 高產的秘密就在土層下面:底層土壤保持了沙子松散透氣的特征,農作物根系因此超常發(fā)展,發(fā)達的根系成就了高產的奇跡。 根據中國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監(jiān)測結果,全國沙化土地面積超過170萬平方公里。如果能用這種技術改造其中的百分之一,就可以獲得170萬公頃的農田。 但是這個美好的設想在這里遭遇到了一個巨大的障礙。雖然可以用大量傳感器精確監(jiān)控一萬畝土地,獲取包括溫度、濕度、光照、風向風力、微生物群落、動植物群落等眾多數據,但是在這個遠離城市的沙漠,海量數據的存儲和運算難題該如何解決? 大數據工程師劉靈豐,專門為沙漠研究定制了T-block設備,這可以看成是大數據中心的縮小版本。 借助T-block這種邊緣大數據中心的存儲和計算能力,與過去相比,數據采集范圍擴大20倍以上,而數據的精細程度則可以增加2-3個數量級。 烏蘭布和試驗基地的面積將繼續(xù)增加,未來將超過5萬畝,種植農作物超過30種。T-block將全天24小時不間斷工作,處理來自這些土地源源不斷的數字信息。 來源:央視財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