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有哪些杰出的女詩人? 這個問題一出,都不用看,百分之八十的朋友都會回答“李清照”。 李清照 李清照算得上古今第一才女,她的主要成就在于詞論和詞牌作品,雖然文氣相通,但是易安居士本身對于詩詞的認知是有時代局限性的。 她的“詞別是一家”的看法是符合當時代文人思潮的,也因此會認為蘇軾的豪放作品不過是“句讀不葺之詩”——在詞人的眼中,詩這種體裁在當時并不過時,但和詞比起來,過于簡單卻是一種普遍認知。不能長短隨意,不能合韻歌唱,屬于一種陽春白雪,雖然不難但是興趣不高的創(chuàng)作。 這是個什么意思呢?后期宋朝文人從看不起詞牌到喜歡寫詞,并沒有看不起詩,只是覺得不太合時宜,而能夠伴樂演唱的詞牌雕琢才是當時的文藝創(chuàng)作主流。 這就和我們今天看待古詩詞的大部分人看法一樣,我承認你很高端,但是對你并不大上心,小說、散文等等才是當下最多、最流行的文藝創(chuàng)作方式。所以當下之人,寫古詩無論如何都無法與古人相比,因為缺乏創(chuàng)作熱情和生活環(huán)境,沒有陽光、土壤的花朵,必然不能盛開。 在宋朝,當然沒有今天這么明顯,但是文人重詞輕詩的態(tài)度和唐朝文人重詩輕詞的態(tài)度,是反過來的——唐時的詞被稱作“詩余”,那是好詩淘汰下來殘次品的意思。 興趣決定態(tài)度,態(tài)度決定水平,這就是今人無論如何寫不出古詩詞那種韻味作品的原因,同樣也是宋詩和唐詩比起來總是差了一截子感覺的原因——因為他們的創(chuàng)作重心轉移了。 李清照也有些膾炙人口、藝術水平較高的詩,不過因為她是信奉詩詞分野的主,所以在她的詩作中明顯能看出和詞牌風格的完全不同,如《夏日絕句》、《題八詠樓》等,氣勢雄健如男兒英雄之作: 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題八詠樓 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后人愁。 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 這當然都是好詩,但是平心而論,在詩歌整體創(chuàng)作水平上,與王安石、蘇東坡、黃庭堅等人的成就相去甚遠,甚至可以說乏善可陳——李清照的成就在詞上。 真正的女詩人,還得看宋朝之前。 為什么呢?因為北宋理學興起,禮教漸橫,女子的生活、精神都逐漸脫離社會主流視野,局限于家庭、身邊的小環(huán)境中,很難有大的波動。缺乏對社會的敏感性,詩歌這類需要言志的文學作品,自然就很難創(chuàng)作出大氣開闊的水平來。李清照遭受家國之變,已經(jīng)算得上女子文人經(jīng)歷中的流離動蕩,作品才因此高出同時代女子閨秀一大截出來。 上古時期先民的詩歌,根本就不會考慮性格區(qū)別,因為同工同作,社會地位、價值取向,男女之間區(qū)別并不大,自然在言志抒情的詩歌作品中,也沒有男女區(qū)別。因此《詩經(jīng)》中記錄最早的女詩人許穆夫人,《竹竿》、《泉水》、《載馳》等,都是事體宏大,詩風雄健的作品。 隨著禮教的興起,男女逐漸內(nèi)外有別。社會意識反映到文藝創(chuàng)作中,男女對社會、生活的認識開始發(fā)生變化,各自的詩歌表現(xiàn)也就逐漸有了區(qū)別。男女之防成為社會認識中的主流,所以兩漢的女詩人卓文君、蔡文姬、班婕妤、劉細君以及晉宋謝道韞,雖然都是因為詩而聲名遠揚,但是作品的風格逐漸細化,不再和上古一樣男女無別。 歷史進入隋唐時期,社會大發(fā)展,伴隨著經(jīng)濟發(fā)展、物產(chǎn)豐富、女性因為體弱受到社會關照,被免除了徭役之苦,不用種田,也不用交稅。從體力勞動中徹底解放的女性,看似社會地位上升,實際上卻因為失去了勞動力而逐漸成為男性的附庸。白天就是繡工女紅,夜晚則閨閣情思,沒有生計的憂慮,性情自然和前代女詩人又有了大的不同,因此出現(xiàn)大量的閨閣才秀、女子詩人。唐蔡省鳳有《才調集》,廣涉女子歌詩,《瑤池新詠》,專錄女冠歌詩——女冠,就是女道士,唐朝道教昌興,修道者很多。而世俗女子還是為禮法所困,修道者則跳出世俗、放浪形骸,加上直接參與社會交游,視野、眼光都遠高于閨閣女子,詩歌作品的水平也比普通女子要高出太多。 《全唐詩》收錄詩家兩千兩百多人,才女一百二十多人。唐朝才女詩之盛,可以說是空前絕后。說才女詩人,不說唐朝,只認李清照,實屬無知。 從地位來說,唐朝第一女詩人,非武則天媚娘莫屬。 武則天 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 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平起入韻,押平水韻“十二文”部的七言律絕,平仄正確,格律嚴謹。 這是武則天在感業(yè)寺出家時所寫的七言絕句,是寫給唐高宗的情詩。此詩極盡相思愁苦之感,尺幅之中曲折有致,融合了南北朝樂府風格于一體,明朗又含蓄,絢麗又清新。 “看朱成碧”出自南朝王僧孺的《夜愁示諸賓》:“誰知心眼亂,看朱忽成碧?!币馑际浅畹靡灰箾]睡,熬得眼花心亂,連紅綠這兩種截然不同的顏色都分不清了。當然武則天用在這里,一是表示自己因為思念而心神恍惚,也可能是指時光流逝,紅花落盡,只剩下了綠葉——這樣更符合“看朱成碧”的字面意思。 前兩句寫自己因為思念君王而神思恍惚、身心憔悴,后兩句則借梁元帝《烏棲曲》:“芙蓉為帶石榴裙”,表達自己希望早日見到情人——你若是不相信(不信比來長下淚,“比來”就是近來),你就來看我石榴裙上的斑斑淚痕啊。此處雙關意味很重,情人之間方可悟得。 武則天時期,更有才名、詩名的自然是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 上官儀獲罪被誅,孫女上官婉兒配入內(nèi)庭為婢,武則天深愛其才,命掌制誥,時稱內(nèi)舍人。唐中宗時,封昭容,權勢益盛,掌內(nèi)外政令,有巾幗宰相之名。她主持風雅、品評詩文,沈佺期、宋之問等宮廷詩人多依附門下,算得上唐格律詩的制定者之一。 上官婉兒的作品上承祖父之精微,重于對仗體式,應制詩尤為注重字詞華麗,又不乏山水清音,很有盛唐風致。 游長寧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選一) 登山一長望,正遇九春初。 結駟填街術,閭閻滿邑居。 斗雪梅先吐,驚風柳未舒。 直愁斜日落,不畏酒尊虛。 這是一首押平水韻“六魚”部的折腰五言律詩。第四句“閭閻滿邑居”為平起平收,按格律相粘,第五句應該是平起仄收,但是這里使用仄起仄收句,并且后四句則是根據(jù)“對、粘”的格律關系繼續(xù)延展,所以這首律詩的平仄關系,前四句為平起仄收絕句類型,后四句則為仄起仄收絕句類型,都是合格律的,唯有第四句和第五句不相粘,故只能稱之為“折腰五律”。 九春,即春天。春,陽,七為少陽,九為老陽,所以稱“九春”。結駟,車子結隊而行。街術,街道。術,邑中道。閭閻,平民。閭,以二十五家為閭,泛指門戶、人家。閻,里巷大門。酒尊,酒杯。尊通樽。 頸聯(lián)“斗雪梅先吐,驚風柳未舒”才思特立,非常人能為之。既有風雪爭斗的男子氣概,亦有驚風舒柳的女子之態(tài),非常難得。身份地位給了上官婉兒超出常人的認識和心態(tài),尾聯(lián)酒樽不虛故不畏,斜陽必落故只愁,滿滿的貴族氣息。 徐慧 初唐還有一位地位較高的才女詩人,唐太宗李世民的充容徐慧。 徐惠四歲通論語、毛詩,八歲已善文。十三歲入宮,甚得太宗寵厚,封婕妤,又升充容,世稱徐充容。唐太宗駕崩,徐惠哀慕成疾,不肯服藥求死。第二年病逝,年僅二十四,被追封賢妃。 論文才、詩情,徐慧在武則天、上官婉兒之上。她的《諫太宗息兵罷役疏》是一篇歷史上罕見的、杰出的女性政論文章,為歷代史家所重。《奉和御制小山賦》為和韻唐太宗《小山賦》之作,被認為是“和賦”這種文學形式的起源之作?!肚镲L函谷應詔》則被編入作為教導唐朝儲君和皇子們?nèi)绾螌懺娮魑模哂袉⒚尚再|的皇室教材 《初學記》。 秋風函谷應詔 秋風起函谷,勁氣動河山。 偃松千嶺上,雜雨二陵間。 低云愁廣隰,落日慘重關。 此時飄紫氣,應驗真人還。 很明顯這時候的五言作品離后來的格律規(guī)整還有些距離,這首作品通篇都是使用“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的律句組成,相粘的規(guī)則還完全沒有出現(xiàn)。同時尾聯(lián)末句“應驗真人還”是三平尾,但是平仄相替和相對還是完成了,僅僅是相粘沒有出現(xiàn)。 初唐的格律,仍然在探路之中,我們看武則天和上官婉兒的作品,特別是后面薛濤、李冶、魚玄機的作品,就能很明顯體會到格律的產(chǎn)生、規(guī)范過程。 勁氣,寒風凜冽。偃(yǎn)松,常綠小喬木,枝杈繁多。二陵,崤山有二陵,南為夏桀祖父夏后皋之墓,北陵為周文王避風雨之處。隰(xí),低濕之地。紫氣東來,用典老子出關,這里是將太宗比作老子圣人。 這首五言詩風悲慨蕭颯,弘大雄渾,極具男兒氣概。她另有詩《長門怨》,則見識非凡。 盛唐之后,更有鮑君徽、李冶、薛濤、魚玄機、劉采春等中唐女詩人,散落于中唐詩壇,各自璀璨,每一個都足以單獨成文。 囿于篇幅,不在此間盡敘,或另開中唐女詩人篇以太息。 |
|